旦巴旺久 西藏阿里日土县人物 旦巴旺久,男,藏族,1965年1月生,西藏日土人,1988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3年11月参加工作,太原师范专科学校数学系数学专业。曾任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委副书记。 2024年12月,旦巴旺久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西藏自治区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旦巴旺久的人生轨迹与从政历程 旦巴旺久,一位在西藏阿里地区成长起来的藏族干部,其人生历程伴随着高原的风雪与时代的发展脉络,曾在多个岗位上留下了工作足迹。1965 年 1 月,他出生于西藏日土县,这片位于青藏高原西部、阿里地区西北部的土地,平均海拔 4500 米以上,自然环境极为严苛,却赋予了生活于此的人们坚韧不拔的性格,旦巴旺久也深受这种地域精神的熏陶。 求学历程:知识为翼,逐梦起航 1979 年 7 月,14 岁的旦巴旺久踏入了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中学师训班,开启了他的求学生涯。彼时的西藏,教育资源相对匮乏,能获得系统学习机会的青少年并不多,旦巴旺久格外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时光。在师训班学习期间,他勤奋刻苦,努力汲取知识养分,为自己奠定文化基础的同时,也在心中种下了一颗投身教育事业的种子。 1983 年 11 月,结束师训班学习后,旦巴旺久迎来了人生的重要转折 —— 成为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中学的一名教师。然而,他并未满足于已有的知识储备,1984 年 7 月至 1986 年 7 月,他前往河南开封第一师范学校继续深造,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在河南的学习生活中,他接触到了更为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视野得到了极大的拓宽。回到阿里地区中学后,他将所学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凭借出色的教学表现,赢得了师生们的认可。但旦巴旺久始终怀揣着对知识的强烈渴望,1988 年 7 月至 1990 年 7 月,他又进入太原师范专科学校数学系数学专业学习。在太原师专的两年,他全身心投入到数学专业知识的学习中,系统地掌握了数学学科的理论体系,专业素养得到了质的飞跃。这段求学经历不仅充实了他的知识宝库,更培养了他严谨的思维方式和不断进取的精神,为他后续在教育领域及其他工作岗位上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教育领域深耕:育桃李,铸师魂 从太原师范专科学校毕业后,旦巴旺久回到西藏,继续在阿里地区中学发光发热,并于 1990 年 10 月担任该校副校长一职。在副校长的岗位上,他积极参与学校的管理工作,致力于推动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他深知教师队伍建设对于学校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十分注重教师的培训与成长,积极组织各类教学研讨活动,鼓励教师们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同时,他也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倡导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综合素质。 1993 年 12 月,旦巴旺久的工作岗位发生变动,他调任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教育体育工作委员会,从学校管理岗位转向地区教育行政管理领域。起初,他担任副科级干部,后于 1994 年 8 月担任阿里地区教体委行政办公室副主任,1996 年 12 月又担任教育督导办公室主任。在这些岗位上,他深入了解地区教育的整体状况,积极参与制定和推动教育政策的实施,为改善阿里地区的教育环境、提高教育质量付出了诸多努力。1996 年,他前往陕西挂职半年,这次挂职经历让他深刻认识到西藏与内地在教育等方面存在的差距,也促使他更加坚定了为阿里地区教育事业发展贡献力量的决心。回到阿里后,他积极引入内地先进的教育管理经验,推动了当地教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例如,他充分利用地区教育局闲置的电脑,将其应用于内地班考试成绩的统计工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准确性,得到了同事们的广泛赞誉。 1999 年 4 月,旦巴旺久调入阿里地委党校,先后担任正科级干部和教务处主任。在党校工作期间,他负责干部培训教学管理等工作,将自己多年积累的教育经验和知识运用到党校教学中,为培养优秀的党政干部贡献了力量。在党校的工作经历,不仅提升了他的理论水平,也让他对党政工作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为他日后从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地方从政历练:心系民生,砥砺前行 普兰县任职:初涉地方政务,践行服务初心 2002 年 11 月,旦巴旺久迎来了职业生涯的重大转变,他从教育领域步入地方行政工作,担任西藏自治区普兰县副县长。普兰县地处西藏西南部、阿里地区南部,地理位置重要,但自然条件较为艰苦。初到普兰县,旦巴旺久迅速调整角色,深入基层,了解县情民意。他积极参与县政府的各项工作,在基础设施建设、民生保障、产业发展等方面建言献策并付诸实践。 2001 年,普兰县爆发口蹄疫,这是旦巴旺久在普兰县任职期间面临的一次重大挑战。县委将处理此次疫情的重任交给了他。疫情防控工作的难点在于劝说群众宰杀患病的牛,以防止疫情扩散。旦巴旺久深知这一工作的艰巨性,但他毫不退缩,深入到发生疫情的村子,挨家挨户与群众谈心。他从疫情防控的大局出发,耐心细致地向群众解释宰杀病牛的必要性,同时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为群众提供合理补偿。经过整整两天两夜的努力,他成功劝说群众将 50 多头患病的犏牛和黄牛集中处理,有效遏制了疫情的蔓延。通过这次事件,旦巴旺久深刻认识到,做好群众工作,必须将群众利益放在首位,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与支持。 革吉县任职:积累经验,持续为地方发展助力 2003 年 11 月,旦巴旺久调任西藏自治区革吉县委常委、副县长。革吉县位于藏北高原腹地,以畜牧业为主,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在革吉县任职期间,他充分发挥自己在基层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协助县委书记、县长推动全县的经济社会发展。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他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参与推动交通、水利、电力等项目的建设。一条条乡村公路的修建,改善了农牧民的出行条件,促进了农牧区与外界的交流;水利设施的完善,提高了草场灌溉能力,有利于畜牧业的发展;电力供应的逐步稳定,为农牧民的生活和部分小型企业的生产提供了保障。在产业发展上,他立足革吉县的畜牧业资源优势,积极推动畜牧业产业化发展。通过引进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了牲畜的养殖效益;同时,鼓励发展畜产品加工产业,延长产业链,增加农牧民收入。此外,他还十分关注教育和医疗事业的发展,积极协调资源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医院的医疗设施,为当地群众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在革吉县的工作经历,让旦巴旺久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了更全面、深入的认识,也进一步提升了他的领导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措勤县任职:勇挑重担,推动县域新发展 2006 年 8 月,旦巴旺久调任西藏自治区措勤县委副书记、县长,2011 年 5 月担任措勤县委书记。措勤县地处藏北高原腹地,平均海拔 4700 米,自然环境恶劣,经济基础薄弱,是阿里地区较为贫困的县之一。但旦巴旺久并未被困难吓倒,他以坚定的决心和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措勤县的发展建设中。 刚到措勤县,旦巴旺久便马不停蹄地开展调研工作,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走遍了四乡一镇的 21 个行政村。通过深入调研,他全面了解了措勤县的实际情况,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奠定了基础。在教育方面,他针对措勤县教育资源分散、教育质量不高的问题,提出了集中办学的思路。将乡小学的学前教育和一年级保留,从二年级开始,学生全部集中到县城就读,并从县财政中拿出专项资金,为每 20 名学生配备一名生活老师。这一举措有效整合了全县的教育资源,大幅提高了教育质量。此外,他还积极开展党员干部 “一对一” 帮教活动,自己带头帮扶一名学生,为学生购买学习和生活用品,并利用周末时间辅导功课。在他的带动下,全县教育氛围日益浓厚,教育水平逐步提升。 在经济发展方面,措勤县作为纯牧业县,群众创收意识薄弱、就业途径狭窄。旦巴旺久看在眼里,急在心头。2007 年,他组织成立了措勤县劳务输出公司,规定县内所有工程优先使用本地农牧民工,让群众在参与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学习技术,增加收入。到 2013 年,仅劳务输出一项,群众收入就达 1335 万元,占全县国内生产总值的近十分之一。同时,他还积极推动加大牲畜出栏率,改变群众惜杀、惜售的观念。通过组织干部走村入户宣传引导,全县牲畜出栏数从过去的不足 3 万头(只、匹)增加到十余万头(只、匹),群众的现金收入大幅增长。此外,旦巴旺久还敏锐地意识到措勤县丰富的旅游资源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他与人合作编写了《措勤历史文化旅游宝典》,提出以夏岗江雪山、紫绒山羊、扎日南木错 3 大特色资源打造措勤 “雪绒湖城” 的旅游新形象。他亲自划着橡皮艇登上扎日南木错鸟岛考察旅游开发,积极争取资金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宣传力度。2013 年,措勤县旅游基础设施投资达到 600 多万元,旅游接待人数超过 1.2 万人次,旅游业逐渐成为措勤县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改善民生方面,旦巴旺久始终将其放在工作的重要位置。2012 年 2 月,措勤县遭遇特大强降雪灾害,桑木拉大坂路段封堵严重,数百名群众和两百多部车辆受困。旦巴旺久连续四天四夜未合眼,带领救援队前后三次前往救援,成功救出 420 余名群众,他的行动赢得了群众的高度赞誉和信任。此外,他积极推动以道路交通、自来水、电力和住房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 12 亿元的省道 206 线油路改造工程动工,措勤水电站正式发电,告别了县城无长明电的历史,2014 年自来水和集中供暖项目也相继上马。这些基础设施的改善,极大地提高了群众的生活质量,让高原小城措勤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在旦巴旺久的带领下,措勤县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群众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他也成为当地干部群众心目中的好书记。 地区与后续职务:肩负重任,持续奋进 阿里地区人大与统战工作:发挥职能,促进团结发展 2015 年 1 月,旦巴旺久担任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在这个岗位上,他积极履行人大监督职能,关注地区重大项目建设、民生改善等工作,为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2015 年 6 月,他又担任阿里地委委员、统战部部长,负责地区的统一战线工作。在统战工作中,他积极团结各民族、各宗教团体,加强与党外人士的沟通交流,为维护阿里地区的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宗教和谐发挥了重要作用。他组织开展各类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维护宗教领域的正常秩序。在他的努力下,阿里地区的统一战线工作呈现出团结、稳定、和谐的良好局面,为地区的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营造了有利氛围。 阿里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统筹全局,引领地区发展 2019 年 4 月,旦巴旺久迎来了职业生涯中又一重要职务 —— 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全面负责阿里地区的行政工作。阿里地区地处青藏高原北部 —— 羌塘高原核心地带,地理位置特殊,战略地位重要,但自然环境恶劣,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旦巴旺久深感责任重大,他团结带领行署班子成员,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结合阿里地区实际,积极推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在经济发展方面,他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培育壮大特色产业。阿里地区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旅游资源和文化资源,旦巴旺久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矿业、旅游业、文化产业等特色产业的发展。在他的推动下,一批重大项目相继落地,为地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同时,他注重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交通、能源、水利等领域的投入。新藏高速公路等一批重大交通项目的推进,改善了地区的交通条件,加强了与外界的联系;能源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为地区的工业发展和群众生活提供了保障;水利设施的建设,提高了农业灌溉能力,促进了农牧业的发展。在民生保障方面,他始终将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加大对教育、医疗、就业等民生领域的投入。推动教育均衡发展,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让更多的孩子能够接受优质教育;加强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提升医疗服务水平,解决群众看病难的问题;积极开展就业培训,拓宽就业渠道,提高群众的收入水平。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他牢固树立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理念,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阿里地区拥有独特的生态系统,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旦巴旺久积极推动生态保护项目的实施,加强对草原、森林、湿地等生态系统的保护,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在旦巴旺久的带领下,阿里地区在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生改善、生态保护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2023 年,阿里地区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完成 91.51 亿元、同比增长 13%;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90 亿元、同比增长 35.6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7.2 亿元、同比增长 30.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 55974 元、19376 元,同比分别增长 8%、13%,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区前列。 然而,2024 年 12 月,一则消息震惊众人,旦巴旺久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西藏自治区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这一事件与他之前在工作岗位上为地区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也让人们感到惋惜。曾经在教育领域辛勤耕耘,在地方从政过程中为改善民生、推动地区发展付出诸多心血的他,最终未能坚守廉洁底线,走上了违纪违法的道路。这一事件也为广大干部敲响了警钟,无论身处何职,手握何种权力,都应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守纪律红线和法律底线,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旦巴旺久的人生轨迹,有过奋斗与拼搏,有过为人民服务的高光时刻,也有最终因违纪违法而跌落谷底的惨痛教训,他的经历值得人们深思与警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