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家琛[公元1916年-2011年] 贵州铜仁市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人物 陈家琛,1916年2月出生于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1933年2月,他参加革命,1934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开启了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的光辉一生。以下是其生平介绍: 革命战争年代 红军时期:陈家琛参加革命后,最初担任红三军通讯连通讯员。他凭借着勇敢和机灵,出色地完成了多次通讯任务,为部队传递重要信息,保障了指挥系统的顺畅。后来,他调到红三军六师十六团,从三连班长做起,逐步晋升为排长、副连长、连长。在战斗中,他总是身先士卒,冲锋在前,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和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多次带领连队取得战斗胜利,为红军在根据地的发展和巩固立下了赫赫战功。之后,他又担任军团部警卫班警卫员,负责保卫军团首长的安全,以高度的责任感和警惕性,确保了首长们的安全,为红军的核心指挥层提供了坚实的安全保障。 抗日战争时期:全面抗战爆发后,陈家琛在山西太行支队担任大队队副。他积极参与抗击日军的战斗,在太行山区与日军展开了艰苦的游击战争。他带领部队灵活运用游击战术,袭击日军据点、破坏交通线,给日军造成了沉重打击,有力地配合了主力部队的作战。后来,他又到山东鲁西北朝城县支队担任队副。在朝城地区,他与当地军民紧密合作,积极开展抗日武装斗争,不断壮大抗日力量,为保卫鲁西北根据地做出了重要贡献。1942年,在胶东地区的反“扫荡”战斗中,陈家琛所在部队与日军进行了激烈交锋。他带领战士们巧妙地利用地形,与日军周旋,成功地突破了日军的包围圈,并在战斗中消灭了大量日军。 解放战争时期:陈家琛担任冀豫区基干团参谋长,他参与指挥了多次重要战役,为根据地的巩固和扩大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善于分析战场形势,制定合理的作战计划,带领部队多次粉碎敌人的进攻。之后,他在二纵队五旅十三团担任营长。在一次战斗中,面对敌人的强大火力,他冷静指挥,组织部队进行顽强抵抗,并适时发起反击,成功击退敌人,为部队的胜利推进打开了局面。随着解放战争的推进,陈家琛又来到湖北省五峰县担任副指挥长,积极组织当地武装力量,配合主力部队进行剿匪作战和政权建设,为五峰县的解放和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新中国建设时期 部队工作经历:新中国成立后,陈家琛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后勤部工作,担任副科长。他积极投身于空军后勤保障体系的建设,为提高空军的战斗力提供了有力的后勤支持。他注重加强后勤管理,提高物资供应效率,确保了空军作战和训练任务的顺利进行。后来,他又担任军委空后汽车九十五团副团长,负责汽车团的管理和训练工作。他致力于提高汽车团的运输保障能力,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汽车驾驶员和技术骨干,为空军的机动运输提供了可靠保障。 地方工作经历:陈家琛从部队转业后,到陕西冶金局担任副经理。他积极参与陕西地区的冶金工业建设,推动了当地冶金产业的发展。他注重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之后,他回到贵州,担任贵州冶金地勘公司副经理、党委书记。他深入基层,了解地质勘查工作的实际情况,积极组织开展地质勘查工作,为贵州的冶金工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源保障。在他的领导下,贵州冶金地勘公司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勘查成果,发现了多个有价值的矿产资源矿床。后来,陈家琛担任贵州省有色金属和核工业地质勘查局(原贵州冶金地勘公司)党委第一书记。他进一步加强了地质勘查队伍的建设,提高了队伍的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他注重科技创新,推动地质勘查技术的不断进步,为贵州的有色金属和核工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此外,陈家琛还担任过第五届省人大常委,他积极履行职责,为贵州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法治建设建言献策,充分发挥了人大常委的作用。 晚年生活 1983年10月,陈家琛离休,但他依然关心国家和地方的发展。2008年,他享受副省级医疗待遇。2011年2月18日,陈家琛在贵阳逝世,享年95岁。 陈家琛的一生,是为革命事业和国家建设无私奉献的一生。他在战争年代出生入死,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在和平建设时期,他兢兢业业,为国家的工业发展和地方建设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他的事迹和精神,将永远铭记在人们心中,激励着后人不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