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注册

潘受之

公元1873年-1962年

潘受之公元1873年-1962年 广东佛山市三水区人物

  潘受之(1873年~1962年),字元康,大塘白水塘村人。17岁赴新加坡随父学医,以医德高尚,医术精湛,乐于为贫苦大众赠医施药而享誉星洲。曾因治愈坤甸埠皇室数位家眷疾病,受苏丹(土王)嘉奖。后开广生堂药房,用祖传秘方配制应急蝠油散、疳积散、仁丹等成药,畅销南洋各地。潘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加入中国同盟会,与邓慕韩、邓青阳、居正等在南洋发动募捐;多次慷慨解囊积极认购国民革命债券资助革命。并在坤甸、新加坡、八打威等埠创办《华侨日报》、《中兴日报》、《晨报》等报刊;开办图存学校、德育女子学校,成立图存阅报书社、民锋社剧团,向群众宣传革命道理,揭露清朝统治者的罪行,声援国内革命,激励华侨同胞起来斗争。其爱国行动深得孙中山先生赏识,曾与之合影留念。1912年民国成立伊始,孙中山即对潘颁发旌义状,以表彰其为革命作出之贡献;并以私人名义赠送精制坤甸拐杖一支,以示情如手足之意;又亲笔题写“节义留芳”四字,刻制坤甸横匾赠与潘母。民国9年(1920年),潘在南洋参加-运动,被驱逐出境。回国后,民国10年~12年(1921年~1923年)任职于国民党三水县党部。民国13年~17年(1924年~1928年)在广州南洋华侨兴业社和海外同志社工作,继续为华侨事务出力。后转至广州荣昌机器厂工作,及一度回乡任教师。1962年病逝于广州,享年89岁。

  大塘镇 一、自然地理条件 (一)地理区位 大塘镇位于佛山市三水区西北部,总面积为164.16平方公里,北接肇庆大旺农场,西南分别与广州花都和清远石角相连,北江流经境内。距三水市区(西南镇)28公里,距佛山市区56公里,距广州市区60公里,地理位置相当优越。 (二)地形气候 全镇地势平坦,呈西高东低,由西北向东南呈逐渐倾斜状态。我镇属于丘陵地带,共有山地面积4…… 详细++

  同年(公元1873年)出生的名人:徐勤

  • 潘荣瑞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1970-1-1 08:00
  • 上一篇:何伯逵下一篇:陆吟舫
    中国男演员、著名二人转演员、赵本山的第37号弟子
    原东北局书记处书记
    广州市政协原委员
    清末小刀会首领
    灌云县人物
    中国古代十大美男
    中国作家
    原中央候补委员
    宝安区人物
    新兴县人物
    中国攀岩运动员
    杰出工人运动领袖
    中国头号大汉奸
    公元1896年-1991年
    广东佛山市三水区人物
    公元1883年-1927年,早期共产党人和杰出工人运动领袖
    广东佛山市三水区人物
    公元1897年-1957年,音乐演奏家和作曲家
    广东佛山市三水区人物
    公元1886年-1958年
    广东佛山市三水区人物
    公元1884年-1960年
    广东佛山市三水区人物
    公元1890年-1960年
    广东佛山市三水区人物
    公元1873年-1962年
    广东佛山市三水区人物
    公元1896年-1962年
    广东佛山市三水区人物
    公元1924年-1945年
    广东佛山市三水区人物
    公元1921年-1945年
    广东佛山市三水区人物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龙部落历史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