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茂倩与《乐府诗集》 郭茂倩(1041 - 1099),字德粲,出生于郓州须城(今山东东平),其祖籍为并州阳曲(今山西太原) 。他出身名门,祖父郭劝在宋仁宗、英宗时期为官,官至侍读学士等职;父亲郭源明,字潜亮,宋英宗治平年间任太常博士,后以职方员外郎知单州,“力学稽古”,郭家“宦学相继”,有着深厚家学渊源。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郭茂倩自幼受诗礼熏陶,对诗歌兴趣浓厚,他学术修养良好,音乐造诣颇高,熟知音律,擅长篆隶,才华出众。元丰年间,他曾担任河南府法曹参军,于北宋元符二年(1099年)逝世,年仅五十九岁。 郭茂倩凭借《乐府诗集》闻名后世。这部巨著共一百卷,收录了众多优秀民歌以及大量受民歌影响的文人作品。诸如千古流传的《战城南》《陌上桑》,李白的《将进酒》《蜀道难》,杜甫的《前出塞》《后出塞》等皆在其中。《乐府诗集》的出现,让大量诗歌得以妥善保存与广泛流传,为后人研究乐府诗提供了极大便利,因此备受赞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赞该书“征引浩博,援据精审。宋以来考乐府者无能出其范围”,它无疑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从分类上看,《乐府诗集》将乐府诗细致地分为郊庙歌辞、燕射歌辞、鼓吹曲辞、横吹曲辞、相和歌辞、清商曲辞、舞曲歌辞、琴曲歌辞、杂曲歌辞、近代曲辞、杂歌谣辞和新乐府辞等12大类,每一大类下又细分若干小类。像《横吹曲辞》分为汉横吹曲、梁鼓角横吹曲等;相和歌辞又有相和六引、相和曲、吟叹曲等类别;清商曲辞中包含吴声歌与西曲歌等。不过,其中郊庙歌辞和燕射歌辞多为朝廷乐章,思想性与艺术性相对欠缺;鼓吹曲辞和舞曲歌辞中也有部分作品艺术价值不高。总体而言,书中所收诗歌多数为优秀民歌及文人以乐府旧题创作的佳作,是现存较早且收录历代乐府诗最为完备的重要总集。 《乐府诗集》有着诸多重要贡献。它按曲调对历代歌曲进行分类收集汇编,使得众多作品得以成书留存。许多汉代优秀民歌,如《陌上桑》《东门行》等,分别见于《宋书‧乐志》;《孔雀东南飞》收录于《玉台新咏》,还有一些散见于《艺文类聚》等典籍,都经郭茂倩收集著录。古代民间谣谚大多散落在各类史书和学术著作中,杂歌谣辞部分就收录了许多此前被忽视的内容,后来的《古谣谚》等著作也是在此基础上编纂而成。在编排上,它将每种曲调的“古辞”或早期诗作置于前,后人拟作列于后,便于读者了解文人诗与民歌、前代文人作品之间的渊源。例如“相和歌辞”中的《薤露》和《蒿里》二曲,《宋书‧乐志》仅载曹操拟作,而《乐府诗集》则录入汉代古辞;《陌上桑》这一曲调,《乐府诗集》先著录古辞,让读者知晓曹操等人的作品是依古辞曲调所作新辞,还将后人各种拟作附后,清晰展现其对后世文人的影响。此外,它对古辞亡佚但曲调有影响的乐曲进行说明,反映民歌对文人诗的影响以及音乐与诗歌的关系,阐述各类乐曲的继承关系,如指出“梁鼓角横吹曲”中的《黄淡思》即“汉横吹曲”的《黄覃子》 。同时,书中对各类乐曲的起源、性质及演奏乐器等都有详细介绍,征引了《元嘉正声伎录》《伎录》《古今乐录》等诸多已散佚的著作,保存了珍贵史料,对文学史和音乐史研究意义重大,不过部分内容可能源于传闻,可信度有待考证。 当然,《乐府诗集》也存在一些不足。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指出,将某些文人诗列入乐府题目不太恰当。而且由于其侧重曲调,所录歌辞与曲调叙述有时不一致,如近代曲辞中的《水调歌》,编者认为是隋炀帝游江都时所作,但书中所录“唐曲”未注明作者,实际这些曲辞可能杂取唐人作品,其中“入破”第二首明显是杜甫的诗。关于此书分类,近代学者也有争论,梁启超认为郭茂倩对相和歌辞和清商曲辞的分类有误,承袭了南宋郑樵《通志》之错,黄节则持有不同观点,双方各有论证。 《乐府诗集》版本众多,有明末汲古阁刊本、清翻刻本、《四部丛刊》影印本等。文学古籍刊行社影印宋刊残本,缺卷部分用元刊本和旧抄本配补,如今通用的是1980年中华书局标点校勘本。 《木兰诗》作为南北朝时期北方的长篇叙事民歌,也是一首乐府诗,又名《木兰辞》,选自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为“乐府双璧” 。诗歌讲述了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战场立功后不愿为官,只求归家团聚的故事。它热情赞颂木兰勇敢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忱、英勇无畏的精神以及端庄从容的风姿,既反映北方游牧民族的尚武风气,更体现北方人民厌恶战乱、渴望和平安定生活的愿望,还冲击了封建社会重男轻女的观念。此诗“事奇诗奇”,充满浪漫色彩,风格刚健古朴,保留民歌特色。诗中运用拟问作答刻画心理,细致入微;铺张排比描述行为,生动传神;精练口语尽显女子口吻,增强叙事氛围,堪称北朝乐府民歌的杰出代表。其原文为: 唧(jī)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zhù)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tiě),可汗(kè hán)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wèi)市鞍(ān)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jiān),南市买辔(pèi)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jiān jiān)。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jì)鸣啾啾(jiū)。 万里赴戎(róng)机,关山度若飞。朔(shuò)气传金柝(tuò),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jiāng);阿姊(zǐ)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huò huò)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zhuó)我旧时裳(cháng)。当窗理云鬓(bìn),对镜帖(tiē)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bàng)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