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注册

张斌

公元1940年-1992年

张斌公元1940年-1992年 湖北武汉黄陂区人物

张斌(1940-1992),湖北黄陂(今武汉市黄陂区)人。

1958年在武汉市江岸区工业公司橡胶厂当工人,1961年调往中南春餐馆当采购员,不久转学红案厨师。曾在老通城支店、胜利餐馆工作过。

1982年,当经营小吃和快餐的京汉餐馆亏损1.5万元时,由其出任京汉餐馆的经理,因经营有方,京汉餐馆升格为京汉酒楼,经营中高档宴席。

1982年8月-1984年8月,京汉酒楼完成销售收入164万元,连续3年利润翻番,被国家商业部命名为全国商业先进企业。1984年,国营新胜餐馆生意萧条,职工工资发不出,人心涣散。张斌大胆以集体所有制的京汉酒楼承包国营新胜餐馆,改名为京汉滋补酒楼。承包后,其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店容店貌大变,顾客盈门,当月扭亏为盈,1年上交利税6.2万元,职工人均年奖金200元。

1985年,著名老字号老通城酒楼生意不景气,年利润一直在20万元内徘徊。张斌被委任老通城经理后,从思想、纪律、产品质量、服务态度、物价卫生5个方面整顿,贷款100万元改变店容店貌,其中60万元购置中央空调,改善进餐环境。1996年1月,张斌与江岸区饮食公司签订“国家所有、集体经营”的合同书,实行目标利润承包,合同规定老通城酒楼年销售额实现360万元,目标利润36万元。遂将销售额、毛利率、费用率、利润额等各项指标分解,与各楼层、楼层与班组、班组与个人层层签订承包合同,各项指标落实到个人。在分配上,采取60%的固定工资和40%提成工资相结合的兑付形式,多劳多得,打破“大锅饭”,充分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

1986年,老通城完成年销售额451.6万元,比1985年增长99.45%,实现利润59.8万元,比1985年增长104.18%。1987年,张斌租赁经营老通城酒楼。其改革用工制度,对酒楼的国营工人、合同工人、集体所有制工人、临时工,一律实行劳动合同制,合同期1~4年,违反合同,轻者教育罚款,重者解除合同;改革干部制度,对干部一律实行聘用制,一年一聘,增强干部责任感;改革分配制度,国家对老通城酒楼实行总挂总提,企业每月按提成工资的80%发放,余下10%用于节日酬劳,10%留作以丰补欠。企业内部实行楼层、班组、个人三级核算,根据劳动强度、技术难度、工作环境制定不同的提成比例,实行人定岗、岗定责、责定分、分计酬、不封顶、不保底。

1987年,老通城酒楼年销售1,000万元,实现利润118万元。年底,张斌提前偿还装修酒楼的100万元贷款,职工平均年收入2,400元。为此他购买了1,050平方米的商品房,分给19位在生产中作出突出贡献的技术骨干。

1988年,老通城加快企业发展步伐,先后兼并堤角餐馆,在江西南昌和湖北宜昌、天门等地合作开店,在深圳开办老通城支店,派厨师到日本、美国进行饮食文化交流。1988年,老通城年销售额1,235万元,实现利润211万元,上缴利税91万元,一跃成为全市饮食业的龙头企业。此后连续几年,老通城经济效益名列全市餐饮业前列。

1985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7年,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立志改革”荣誉称号和“五一劳动奖章”;同年,被评为湖北省、武汉市劳动模范。

1992年1月15日,往赴深圳处理老通城事宜,在飞机上突发心脏病,经抢救无效,于次日在广州逝世。

(《武汉市志》2第八卷/人物204页)

  同名人物:张斌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1970-1-1 08:00

上一篇:张勇下一篇:张洪山
第八届中央候补委员
航空工业学校原党委书记
西汉开国智囊
战国谋略大师,连横破局者
中央政治局委员
中央政治局常委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中将
清末民国官员,清华大学校长
清末浙江湖州南浔镇巨商
中国近现代国画大师
民国十大才女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龙部落历史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