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注册

彭谦

公元1896年-1960年

彭谦公元1896年-1960年 湖北武汉市黄陂区人物

彭谦(1896-1960),湖北黄陂人。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土壤学与哲学博士。20世纪30~40年代任农学院教授。

彭谦于1923年在清华学校毕业,后被保送到美国衣阿华州立农学院学习,获科学(作物、十壤)学士学位。接着又进入威斯康辛大学继续攻读,先后获科学硕士及哲学博士学位和“金钥匙54奖”。

1932年秋,回国后的彭谦即被中央大学农学院聘为教授,同时被委派筹备中央农业实验所土壤肥料系,兼任该所技正。1934年担任河南大学农学院教授。1938年又应浙江大学之聘,任浙江大学农学院教授。1945年抗战胜利前夕,他应贵州大学之聘去贵州大学农学院任教授兼农化系主任。一年后复员回湖北省汉口江岸旧居。1946年彭谦又受当时河南大学农学院院长王直青教授邀请回河南大学任教。1948年开封第一次解放时前河南大学举校南迁苏州,彭谦随校前往。1949年后相继在苏州蚕桑职业学校、武汉华中农学院任教。

自1932年回国至1959年因病提前退休的20多年里,彭谦先后在中央大学、河南大学、浙江大学、贵州大学,华中农学院等校任教讲授过土壤学、肥料学、土壤化学分析、高等土壤学等课程。他教学严谨、博学广识,重视启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同时重视对学生进行德育培养,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他言传身教的熏陶下,农化系学生在毕业后从事土化专业工作者很多,其中如刘伊农、俞振豫、唐耀先、吴志华袁嗣良、雷通明、肖泽宏等,大多数成为50年代后我国土化领域中的业务骨干或学科带头人。

20世纪30年代,彭谦在河南大学任教时,当时学校科研经费很少,他设法征得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及中华教学文化基金会的补助经费,与青年教师合作,进行碱土化学检验和室内模拟碱土改良研究,证明河南碱土的形成是受黄河泛滥所致,经用酸性物质或绿肥,结合灌排,土壤很快得以改良。研究结果在《科学》上发表,这或许是国内最早利用科研基金进行土壤改良的研究。

20世纪40年代,美国野外土壤调查已广泛应用液体酸度指示剂,并一度引进到我国应用,但因其配方保密,售价昂贵,抗战时也不易购到。彭谦出于自力更生和工作需要.在青年教师的协作下,研制了粉体酸度指示剂,优于进口指示剂。1950年彭谦又研制出简便实用的土壤酸度指示剂.对长江以南各省土壤调查及指导用石灰改良酸性土壤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彭谦勤于笔耕,论著颇多。撰写了《用过锰酸钾滴定亚硝酸钴钠钾法》《钾之定量新方法》《河南碱土的化学检验及改良研究》《用盐酸滴定钾盐法》《河南碱土及其利用意见》《土壤盐基交换总量之定量法》《最近中国农业化学之研究》《中国之土壤肥料问题》等论文。其所著《土壤化学分析法》一书,曾先后由前国立编译馆、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这些论著和论文是彭谦毕生心血与汗水的结晶,展示了他在土壤化学领域先进的学术思想与学术水平,被后人称为我国土壤化学的先躯与奠基人。

  相关院校:

河南农业大学

  同年(公元1896年)出生的名人:爱新觉罗·溥修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1970-1-1 08:00

上一篇:王业遴下一篇:吴醒汉
开国大校
阳江师范学校原校长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原中央政治局委员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元末淮北红巾军首领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园艺教育家,果树学家
湖北省教育会原会长
开国大校
开国中将
黄陂区
湖北武汉市黄陂区人物
黄陂区
湖北武汉市黄陂区人物
黄陂区
湖北武汉市黄陂区人物
公元1928年-2011年
湖北武汉市黄陂区人物
公元1903年-1984年
湖北武汉市黄陂区人物
黄陂区
湖北武汉市黄陂区人物
公元1887年-1950年,近代著名实业家
湖北武汉市黄陂区人物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龙部落历史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