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注册

杜四端

公元1859年-1940年

杜四端公元1859年-1940年 福建厦门市海沧区人物

杜四端(1859~1940年),原名正,字德乾,号四端,同安县马銮乡(今属厦门杏林区)人。自幼聪颖,志行坚卓,以孝友闻。因家贫,未成年即前往香港习商。起初受雇于人,为助理会计,工作勤奋。港地习尚奢侈,而他生活俭朴,不沾染坏习惯,因而得到社会的推崇而信用益著。于是乃自创“杜端记行”,经营进出口贸易。以精通经济讯息和信用卓著闻名,营业蒸蒸日上,渐成巨富。

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他约同本村的杜来瑶等人,筹资在马銮倡办銮裕纱厂,织造背巾和包被。产品主要通过厦门运销东南亚和香港市场,推动了马銮纺织业的发展,民国初年马銮村成为纺织村。

他致富后关心家乡,周济生活困难的族亲,对乡里的公益事业也无不慷慨解囊,由是声望日隆,得到清政府诰授“中宪大夫”衔。民国元年(1912年),潮汕水灾,他筹募巨款赈灾,获总统颁发四等嘉禾章。他热心社会工作,民国3年,与商界陈雨三、黄本立、陈渭臣、郑瑞诸乡贤共同改组福建商会,被推选为会长,并连选连任30年,直到逝世为止。在任期间,联络乡谊、团结乡亲、广行善举,不遗余力。他还被选任为保良局、东华医院总理,对应兴应革事宜,无不悉心筹划。当时,香港还处于发展初期,谋生不易,街上常有饥民抢劫米店事件发生。他一方面邀集港绅共同呼吁政府平祟,另一方面又带头捐献千金煮粥义赈,并经常亲自巡视,务期实惠及民。为了让旅港乡亲子弟有受教育的机会,他倡办福建学校,并亲任校董,为培养人才做出了重大的贡献。由于香港地价昂贵不堪,在港物化的乡亲,往往苦无葬身之地。他出面向香港政务司申请拨地,并捐资辟建义冢,使客死香港乡亲各得安葬。

民国26年抗日战争爆发,国民政府发行救国公债,他受任为香港劝募委员之一,成绩斐然。他历任团防总局总理、二十四行商联合会副会长、华商总会董事、福建商会会长、福建学校校董、福建体育会名誉会长及香港道德总会副会长等职务。逝世于香港。

  同年(公元1859年)出生的名人:林宜春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1970-1-1 08:00

上一篇:林推迁下一篇:林祥玉
王朝稳固的奠基者
第十八届中央书记处书记
中国工程院院士
唐朝宰相
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古代十大文豪
中国足球运动员
中国作家
唐朝诗人
北京电影学院
元初农民起义首领
一级创作员
中国帆船运动员
福建厦门市海沧区人物
清公元1685年-1748年
福建厦门市海沧区人物
公元1867年-1942年
福建厦门市海沧区人物
公元1904年-1950年
福建厦门市海沧区人物
公元1859年-1940年
福建厦门市海沧区人物
海沧区
福建厦门市海沧区人物
公元1874年-1941年
福建厦门市海沧区人物
公元1903年-1990年
福建厦门市海沧区人物
公元1874年-1965年
福建厦门市海沧区人物
公元1846年-1920年
福建厦门市海沧区人物
公元1873年-1941年
福建厦门市海沧区人物
公元1922年-1989年
福建厦门市海沧区人物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龙部落历史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