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注册

张学敏

清公元1797年-1890年

张学敏清公元1797年-1890年 福建漳州市东山县人物

张学敏(1797~1890),名补,字来轩。清诏安县铜山所(今东山县铜陵镇)人。一生从业医药,服务桑梓,深得乡人崇敬与信任,人们尊称他“补仙”。

张学敏出生于武功医药世家。父滨南开办“茂德堂”中药铺,以行医鬻药为生。有四子,学敏居四,诸兄弟也从业医药。学敏少时,于私塾读书之暇,就到“茂德堂”学药剂,习中医。稍长,随父兄作临床见习。清道光十二年(1832)他在铜山所教场前自办“庆德堂”中药铺,并挂牌行医。

张学敏在长期行医中,博采众家医说,结合时令和地域的差异,总结出“调脾胃,固中土,有攻有补,扶正祛邪”的医说。他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其功能正常,方能吸收药效,达到医疗目的。”“治杂症重脾胃,治外感采取‘攘外先安内’,无论寒症、热症,时刻注意护中,着重在一个和’字。”在临床上,他严格掌握八纲,察病情,辨症状,才下药制方。为方便病者,他在药铺里设急诊室,长年食宿在店中,以便急诊和夜间出诊。对经济困难的病者,他登门诊治,不收诊费,甚至免费供药或倒贴柴炭药引小费。对疑难急症,他从不施江湖骗术。一次,他给一个病者施药数剂仍未见效,立即举荐一个双眼失明但医术颇高,名叫“刮耳仙”的医生主治,数剂病愈。过后,他对其处方做了认真分析,认识到病理诊断虽然大致相同,但“汤头加减”、“用药剂量”,自己则稍逊一筹,便虚心请教,取长补短。

张学敏治药,精选道地、优质、新鲜的药材,严格按药典煎炙炮制,以提高药效,增强疗效,博得用者信任。

张学敏有七子,多从业于医药,医踪遍及闽南、潮汕,并远及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地。

张学敏从事医药数十年,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病逝。出殡之日,城乡民众为他致哀送葬,备酒馔路祭者甚多。

  同名人物:张学敏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1970-1-1 08:00

上一篇:孙有全下一篇:林美圆
第八届中央候补委员
航空工业学校原党委书记
西汉开国智囊
战国谋略大师,连横破局者
中央政治局委员
中央政治局常委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中将
清末民国官员,清华大学校长
清末浙江湖州南浔镇巨商
中国近现代国画大师
革命烈士
明公元1525年-1603年
福建漳州市东山县人物
明公元1586年-1643年
福建漳州市东山县人物
明公元1587年-1644年
福建漳州市东山县人物
明公元1588年-1643年
福建漳州市东山县人物
清公元1660年-1747年
福建漳州市东山县人物
福建漳州市东山县人物
清公元1797年-1890年
福建漳州市东山县人物
清公元1819年-1890年
福建漳州市东山县人物
公元1874年-1939年
福建漳州市东山县人物
清公元1640年-1698年
福建漳州市东山县人物
公元1934年-1956年
福建漳州市东山县人物
公元1905年-1967年
福建漳州市东山县人物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龙部落历史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