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注册

谢焕庭

公元1905年-1970年

谢焕庭公元1905年-1970年 广西自治区 > 北海合浦县人物

谢焕庭(1905~1970)

谢焕庭,广东合浦(今广西)人。民国18年(1929)考入广东省农业专门学校。民国22年毕业后,留校任稻作试验所技佐,在著名的水稻专家丁颖的指导下从事水稻良种选育、试验、示范工作。他与丁颖合作编写《水稻田之实验误差》一书,于民国24年由中山大学农林研究委员会出版。

抗日战争爆发之后,谢离开广州,于民国28年(1939)到曲江,担任广东省建设厅曲江稻作改进所技士。民国31年,任曲江县农林局技正。民国33年任广东省建设厅曲江稻作改进所技正兼所长。在此期间,谢焕庭先后推广“白谷糯16号”、“黑督4号”、“大刚占”、“南特16号”等良种,早晚两造推广面积达500万亩。

建国后,谢任广东省农业厅农业工程师。50年代中期,他吸取群众的生产经验,与其他农业专家联名提出“三推五改”的建议,即推广良种、推广新式农具、推广潮汕地区高产栽培经验;单造改双造、挣稿改间作翻耕连作、撒播改条播或插秧、冬闲改冬种、荒地改耕地。这一建议,得到省委和省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很快在全省的农业技术推广站实施,逐步推广至全省农村,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期间,他总结了连平、连县等地农村积制土杂肥的经验,并于1955年到新会县杜阮乡龙榜一社实地指导农民积肥制肥,树立样板。省农业厅在龙榜一社召开现场会议,使龙榜经验迅速传播,在全省范围掀起了积制土杂肥的热潮。

1956年,他针对广东3000多万亩年亩产稻谷200公斤以下的低产田的状态指出:低产田的增产潜力很大,改造低产田是提高水稻单产的重要途径,并提出了因土实行肥改、水改、土改,广种绿肥、积集土杂肥、稿秆回田、开沟排渍、降低地下水位以及砂土客泥、粘土入沙、水旱轮作等一整套综合治理措施。他还撰写科普文章进行宣传,并到改造低产田现场蹲点指导。嗣后,低产田改造工作逐年铺开,成为广东粮食增产的一项关键性措施。

1956年,任广东省农业厅副总农技师、广东省农业厅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他参加了中国民主同盟。同年,被选为广东省政协第一届委员会委员。

60年代初期,谢焕庭首先提出和采用塑料薄膜覆盖育秧,并通过试验,探索总结出一套塑料薄膜覆盖育秧的实用技术,推广应用到生产中去,并在全省推广普及。60年代中期,谢与有关专家共同总结潮汕及其它一些社队栽培矮秆良种的高产经验,并从理论上提高,及时向全省推广,取得了良好的增产效果。

“文革”中,谢焕庭受到破孩,后被下放到位于曲江县消雪岭的省农林水战线“五七”干部学校劳动。1970年3月因脑溢血逝世。


  相关院校:
中山大学

  同年(公元1905年)出生的名人:李雾仙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1970-1-1 08:00

上一篇:许甘谱下一篇:蔡振玮
中国内地女主持人,歌手,演员
第十九届中央委员
开国上将
开国少将、昆明军区原政治委员
孝勇双全
中共广东省委原书记
中国著名演员、导演
抗日英烈
南宋文学家
新疆水彩画研究会副会长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
一生不畏权贵,刚直不阿
广西自治区北海合浦县人物
广西自治区北海合浦县人物
廉州太守
广西自治区北海合浦县人物
明朝嘉靖时进士
广西自治区北海合浦县人物
公元1908年-2002年
广西北海市合浦县人物
公元1921年-1977年
广西自治区北海合浦县人物
公元1917年-1943年
广西自治区北海合浦县人物
公元1871年-1956年
广西自治区北海合浦县人物
合浦县
广西自治区北海合浦县人物
公元1918年-1946年
广西自治区北海合浦县人物
公元1899年-1951年
广西自治区北海合浦县人物
公元1884年-1952年
广西自治区北海合浦县人物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龙部落历史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