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注册

葛邲简介-南宋中期大臣,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宋朝人物
葛邲个人介绍资料
葛邲
本名:葛邲
别名:葛文定
字:楚辅
所处时代:南宋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日期:1131年
逝世日期:1196年
主要作品:文定集、词业
主要成就:“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官职:右丞相、太子少保等
爵位:卫国公
追赠:太子少师→太师
谥号:文定
祖籍:江阴军(今江苏省江阴市青阳镇)
葛邲(1131年-1196年),字楚辅,江阴军(今江苏省江阴市青阳镇)人,后迁居湖州(今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 。南宋中期大臣。
葛邲自小受家学熏陶,博学多闻,机敏干练。年轻时以祖荫入仕,授上元县丞。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年),葛邲登进士第,历任国子博士、著作郎、正言,在台谏长达十余年,受到孝宗赏识,累授刑部尚书。宋光宗受禅后,葛邲升任参知政事,他力劝光宗"正风俗,节财用,执中道,恤民力,选将帅,收人才,择监司,明法令"。不久后改拜知枢密院事。绍熙四年(1193年),升任右丞相。在任期间守"祖宗法度,进荐人物"。因直言进谏,为相不满一年,便被罢为观文殿大学士、知建康府。宋宁宗即位,葛邲历判绍兴府、福建等地,最终以太子少保致仕,累封卫国公。
庆元二年(1196年),葛邲病逝,累赠太师,谥号"文定",配享光宗庙庭。宋理宗时成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有《文定集》《词业》等作品 ,今已佚失。
人物生平
儒学名家
葛邲生于宋高宗绍兴元年(1131年),其祖上居于江阴军,后迁居湖州吴兴郡 。他出身在一个儒学名家,从葛邲的高祖父葛密至葛邲,葛氏"五世登科第";从祖父葛胜仲到葛邲,"三世掌词命"。葛邲自小受家学熏陶,博学多闻,机敏干练,大臣叶梦得、陈与义一见到葛邲,就称赞他是"国器(治国的人才)"。
崭露头角
葛邲年轻时,凭借祖父的恩荫被授为建康府上元(今南京江宁)县丞。适逢金军南侵,上元县处在金军冲击的要道,对于各种物资频繁的调度,葛邲能做到"不扰(民)而办",建康留守张浚、王纶都很器重他。
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年),葛邲高中进士,凭借御史萧之敏的举荐,被授为国子博士。在一次论州官受纳及鬻爵之弊的对策中,得孝宗奖谕:"看到你的奏疏,明白你的才能。"授他为著作郎兼权直学士院。
十载台谏
不久,葛邲又担任掌管规谏的正言,开始了他长达十余年的谏官生涯。他任谏官后,立即疏奏朝廷,认为治国应该以"畏天、爱民"为先。又陈述了各地征收榷税的沉重,大大增加了百姓的负担,因而请求"茶盐酒税比原额已增至一倍者",不再另加税额,以宽缓民力。孝宗览奏后,特召葛邲觐见,令他再次分条奏陈政事。葛邲分六条上奏,每条都切中当时的弊病。后来,他被任命为侍御史,又论述了救济饥荒的三件事。累官至中书舍人。
一次,发生了严重的旱灾,孝宗下诏访求自己早期施政的得与失。葛邲应诏上疏,大略是认为:"宰相虞允文让南库(储藏钱币与物资的仓库)的钱粮越来越多,户部的积蓄越来越少,所以近年以来,常常有钱粮不足的忧虑。自从罢兵(指"隆兴和议"签订后)以来,诸将都是通过贿赂朝廷才能够升官,这种形势下必然会导致他们通过剥削下级来偿还贿赂出的钱财,朝廷应该更加精选将帅人才。"又转任给事中。
宠臣张说之子张嶷被任命为阁官,韦太后(即显仁皇后,宋高宗生母)侄女的丈夫裴良琮凭借外戚关系在落职时被升授阶官,葛邲对于这些事,全都缴奏不发。广西商议更改盐法,葛邲说:"钞法行用时,漕臣曾经欺骗商人,没收了他们的财货。楮币在两广地区发行,百姓一定会疑虑。朝廷必将为此事后悔。"升任刑部尚书。
跻身执政
葛邲任东宫僚属八年后,孝宗亲书"安遇"两字赠赐于他。并出《梅花诗》命葛邲奉和,对他极为宠爱、知遇。
淳熙十六年(1189年)二月,孝宗禅位于太宗赵惇,即宋光宗。光宗即位后,作为东宫幕僚的葛邲即刻升任宣奉大夫、同知枢密院事,开始跻身执政之列 。七月,再拜参知政事(副相) 。葛邲亲自撰写奏疏,劝谏光宗效法孝宗,要端正风俗、节省开支、振奋士气、实行中庸之道、体恤民力、选拔将帅、网罗人才、择用监司、明确法令。光宗览奏后"嘉纳"。十二月,改授光禄大夫、知枢密院事 。
履正奉公
绍熙四年(1193年)三月,葛邲升任右丞相 。 在相位上,葛邲一心遵守祖宗的法规、制度,推荐擢升人才,广泛听取公论,惟恐自己听不到意见。 但当时朝局混乱,光宗病情时好时坏,两宫(指孝宗、光宗)关系破裂,谏官章颖连上十多道奏疏弹劾葛邲,都不报。
绍熙五年(1194年)正月,为相未满一年的葛邲被罢为观文殿大学士、特进,以"大兼小",出判建康府。 改判隆兴府,葛邲不愿出仕,请求授予自己祠官,为醴泉观使 。 七月,宋宁宗即位,下诏访求直言。葛邲上疏称:"现在的事务没有比修身齐家更为重要的,应该团结人心、确定方略。"旋即出判绍兴府。
在绍兴期间,葛邲事事躬亲,但凡政令施行、钱谷、刑狱之事,不论巨细必亲自过问。有人认为大臣应该"均佚有体(闲散安逸而有体度)",葛邲说:"崇尚大体却忽略具体的事务,我是不做的。"他曾经说:"十二个时辰当中,不要自己骗自己(十二时中,莫欺自己)。"而葛邲也确实以身作则,亲身实践。
归乡病逝
后来,朝廷又改授葛邲为保信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判福州,葛邲在行途中患病,宁宗加授他太子少保衔,允许他致仕。 累授宁武军节度使,封卫国公。
庆元二年(1196年)七月,葛邲病逝,享年六十六岁。朝廷追赠他为太子少师。 后加赠太师。
嘉定元年(1208年)正月,葛邲得以配享光宗庙庭,获赐谥号为"文定"。
宝庆二年(1226年),宋理宗命绘葛邲像于昭勋崇德阁,是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历史评价
赵昚:观所奏,知卿材。 (《宋史》引)
赵惇:①学洞古今,文参造化。议论通达,究经术渊源之归。资禀粹和,得东南温厚之气。小心一德,事朕历年。徧仪华近之班,备罄论思之益。父祖迭居于法从,时乃世臣,声名充满于朝廷。 (《宋宰辅编年录》引)②博大沈恂,靖恭纯裕。学该行备,居循先哲之规。识远用宏,动契经权之防。 (《宋宰辅编年录》引)③迪行忱恂,赋资温粹。早遇光华之治,浸预秘谋。雅输辅翼之勤,尤嘉旧德。逮徧更于二府,爰显陟于中台。休休有容,本务弥缝,而藏用谦谦,自牧乃希。明哲以保身,虽叠闻议者之言,顾敢替相臣之礼。 (《宋宰辅编年录》引)
张釜:伏见故右丞相、赠太师葛邲,操履静重,议论正平。淳厚之文,驰骋乎百代;渊源之学,根本乎六经。辅导初潜,蔚有成绩,经纶大政,济登丕平。虽居相位,历时不长,而履正奉公之节,爱君忧国之诚,无逾于邲者。 (《宋会要辑稿》引)
岳珂:以文箓传家,以相业济时。貂冠绛裳,予犹及见其丰仪。 (《葛文定关外帖赞》)
陈存:呜呼!自王、吕、韩、富、欧、范、司马之后兮,谁如公相业之纯。
脱脱:葛邲在相位虽不久,而能守法度,进人才,其处己也,则以不欺为本。 (《宋史》)
主要影响
南宋时期,赋役、杂税繁重,阶级矛盾尖锐。葛邲意识到宋廷的危机,在担任言官以后,首次上疏就认为应该防微杜渐,把敬畏上天、爱护百姓作为先务。此外,他重点论述了征榷税每年增加的害处,请求茶、盐、酒税比原来定额已增长一倍的,不要重新确立新的数目,这样或能减少一点已疲劳不堪的百姓的负担。
在宋光宗即位之初,葛邲劝谏他施政应效法孝宗,将自己的建议归纳为"正风俗、节财用、振士气、执中道、恤民力、选将帅、收人才、择监司、明法令",并把这些意见写成奏疏,条分缕析详加开陈。 他在相位时间不久,但能谨守成规,积极荐贤,听取公论,对朝局仍有裨益。
在葛邲的支持下,绍熙五年(1194年)江阴修成了江阴的第一部地方志《江阴军志》。
人际关系
关系姓名简介
高祖父葛密官至太常博士,后退居青旸上湖,自号“草堂逸老”,八十四岁时逝世。
曾祖父葛叔思进士出身,历官地方,官至朝奉郎。死后特谥“清孝”。
祖父葛胜仲颇有文名。历国子祭酒、知湖州等官。死后谥号“文康”。
父亲葛立方南宋词人。官至吏部侍郎。
主要作品
葛邲一生著作甚丰,《宋史》称他有《文定集》200卷、《词业》50卷,今已佚。 其余各书散录其作品:《题李伯时姑射真人像卷》 《密庵禅师塔铭》 等。
宋人岳珂有《葛文定关外帖赞》,由此可知葛邲有书法作品《关外帖》,今已不存。
后世纪念
据《大清一统志》记载,葛邲墓在"(清湖州府)乌程县(治今浙江湖州西北)西南五十里"。
史料索引
《宋史》卷385《葛邲传》
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1970-1-1 08:00
南宋著名抗元将领
五代宋初军事家、政治家、战略家,宋朝开国皇帝
南宋末代皇帝
南宋学者,朱熹理学的继承人
宋朝官员
金代数学家,天文学家,画家
五代宋初堪舆家
南宋第六位皇帝
金代文学家
北宋第五位皇帝
北宋大臣、将领
宋朝风水师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520历史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