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注册

张承业简介-唐末五代宦官

五代十国
张承业个人介绍资料
张承业
本名:张承业
别名:康承业、张特进
字:继元
所处时代:唐末五代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山西交城
出生日期:846年
逝世日期:922年
主要作品:《财计书》
主要成就:辅佐唐庄宗成就霸业
官职:河东监军使
谥号:贞宪
张承业(846年-922年),本姓康,字继元,太原府交城(今山西省交城县)人 ,唐末五代宦官。
张承业自幼入宫,被内常侍张泰收为养子,后升任内供奉。乾宁三年(896年)出任河东监军,加左监门卫将军。他执法严明,得到晋王李克用器重,并接受遗命辅佐李存勖。
唐朝灭亡后,张承业拒绝李存勖的加官进爵,仍旧担任唐朝官职。他在梁晋争霸时期留守太原,执掌后方军政,为李存勖灭梁建国提供了后勤保障。
龙德二年(922年),张承业因李存勖执意称帝,劝谏又不被采纳,以致忧愤得病,最终死于晋阳。后唐建立后,追赠左武卫上将军,赐谥贞宪。
人物生平
早期事迹
张承业原姓康,自幼净身入宫,被内常侍张泰收为养子,因此改姓为张。 他在光启年间曾主持郃阳(今陕西合阳)军事,获赐紫衣,后升任内供奉。
监军河东
乾宁二年(895年),张承业因多次出使渭北,被任命为晋王李克用的监军,随河东军征讨邠宁节度使王行瑜。他在战争结束后,被改任为酒坊使。
乾宁三年(896年),凤翔节度使李茂贞攻打长安,唐昭宗欲到太原避难。张承业因与李克用交好,被任命为河东监军,前往太原安排迎驾事宜。但唐昭宗最终却逃往华州(今陕西华县),并未前往太原。张承业又被加为左监门卫将军。
天复三年(903年),宰相崔胤在朝中大肆诛杀宦官,又命各镇节度使诛杀当地监军宦官。但李克用不忍杀死张承业,将其藏在斛律寺中,并杀死一个罪囚,以应对朝廷诏令。张承业因此得以幸免。
后梁开平元年(907年),朱温篡唐称帝,建立后梁,定都汴州(今河南开封)。李克用仍沿用唐朝年号,以复兴唐朝为名与后梁相对抗,并重新任命张承业为河东监军。从此,张承业对李克用竭力效忠。
辅佐嗣主
开平二年(908年),李克用病逝,遗命张承业与弟弟李克宁、大将李存璋、吴珙辅佐其子李存勖。他临终前曾对张承业等人道:"我把亚子(李存勖小名)托付给你们了。"当时,李存勖痛哭不止。张承业劝道:"您作为继承人,能不使祖宗基业沦亡,便是大孝,多哭又有何用。"他将李存勖扶到大殿接见将吏,让其袭任河东节度使、晋王。
同年二月,李克宁阴谋作乱,欲夺权篡位,归附后梁,并将李存勖母子送往汴州,结果被史敬镕告知李存勖之母曹太夫人。曹太夫人忙召见张承业,指着李存勖对他道:"先王临终将这孩子托付给您,但现在却有人要背叛我们。我们母子只求能有一个安身之处,不要被送往大梁。其他的不敢连累您。"张承业大惊,表示不敢违背先王遗命。李存勖遂将李克宁的密谋告诉张承业,并道:"我们叔侄至亲,不能自相残杀。若能使叛乱不发,我宁愿让位给叔父。"张承业却表示必须除掉李克宁,并联络李存璋、吴珙、李存敬、朱守殷等人,暗中加强戒备。不久,李存勖于王府宴请诸将,在席间擒拿李克宁,当日便将其处死。
后来,李存勖听从张承业的建议,亲自率军救援潞州(今山西长治),并在夹城击败梁军。他非常感激张承业,称其为七哥,常到张承业的家中探视,还升堂拜母,结为通家之好。当时,李存勖承制任命官员,欲给张承业加官进爵。但张承业却推辞不受,始终坚持自己是唐朝的河东监军使。
开平四年(910年),李存勖在柏乡(今河北柏乡)与梁军交战。当时,梁晋两军营垒相距不远。大将周德威请求撤退到三十里外的鄗邑,以防梁军冲营。李存勖认为周德威畏惧梁军,不听他的建议,径自回帐安歇。诸将都不敢进言,只得请张承业前去劝说。张承业对李存勖道:"现在还不是大王歇息的时候。周德威乃是老将,洞察军事,所言不可忽视。"李存勖也幡然醒悟,当夜便撤军退守鄗邑。
留守太原
乾化三年(913年),李存勖命张承业前往幽州前线,与周德威一同征讨燕王刘守光。刘守光遣使请降。张承业认为他素来不讲信用,不肯受降,还建议李存勖亲自领兵征讨。同年十一月,李存勖命张承业留守太原,代理河东军府事务,而后亲自率军征讨幽州,果然取得幽州之战的胜利。
乾化五年(915年),李存勖趁魏博军乱,进据河北。此后近十年,李存勖都在河北与梁军作战,将太原军政全部委托给张承业。张承业征兵买马支援前线、招抚流民生产务农、征集粮草充实军用,为李存勖在前线征战提供后勤保障。当时,张承业对留在晋阳的宗室权贵严格约束,不合理的要求一概拒绝,若有违法犯禁的必予惩罚。
贞明三年(917年),李存勖承制,拜张承业为开府仪同三司、左卫上将军、燕国公。张承业仍推辞不受。
忧郁而死
龙德元年(921年),李存勖因诸将劝进,欲登基称帝。当时,张承业卧病在床,听闻后命人将他从晋阳抬到魏州(今河北魏县),劝谏道:"大王父子与梁贼血战三十年,是要为国家报仇,恢复唐室社稷。如今梁贼未灭,大王便要称帝,恐怕会令天下人失望。大王应先诛除梁贼,为先帝报仇,然后册立唐室后人。唐室后人若在,谁敢承担?唐室若无后人,天下谁能与大王相争?臣只是唐室一老奴,希望能在成功后退隐田里。到时由百官送出洛阳东门,路人能指着臣感叹一句'这是本朝敕使、先王监军',便是臣无上之荣。"李存勖不听。张承业自知难以劝阻,仰天大哭道:"诸侯们浴血奋战,本为恢复唐朝,现在大王却自取帝位,欺骗老奴啊。"他返回晋阳,从此一病不起。
龙德二年(922年)十一月二日,张承业病逝于晋阳,终年七十七岁,葬于交城县城西南十五里洪相村北 。曹太夫人闻知,立即赶到他的家中致哀,并身穿孝服行子侄之礼。
后唐同光元年(923年),李存勖称帝,建立后唐,追赠张承业为左武卫上将军,赐谥贞宪。
轶事典故
诚感河神
夹城之役时,张承业奉命到凤翔求取援兵,因黄河凌汛,舟船难行,便向河神祷告。当夜,张承业梦到一个神人对他道:"你尽管渡河,不用担心流冰。"醒后,管理渡口的官吏来报:"河冰已经冻在一起了。"次日凌晨,张承业便率人渡河。等他渡过黄河后,河冰马上就融化分开了。
婉言进谏
卢质在李存勖幕府时,嗜酒轻傲,常蔑称李存勖的兄弟为猪狗。李存勖对此很是恼火。张承业担心卢质吃亏,便寻机对李存勖道:"卢质总是无理取闹,臣建议大王把他杀掉。"李存勖连忙说:"我现在正招贤纳士,开创霸业,七哥怎么这么说呢?"张承业正色道:"大王果然如此的话,还怕得不到天下吗?"此后,卢质虽然有时放肆一些,李存勖总是能容得下他,一直没有借故加害,这都是张承业的事先谋划的结果。
拒赏库钱
李存勖欲向张承业索要钱财,以赌钱取乐、赏赐伶人,便在泉府(指储备钱财的府库)中宴请张承业。他酒酣之际,让儿子李继岌为张承业起舞助兴。张承业将自己的玉带、马匹赠给李继岌。李存勖指着钱堆,对张承业道:"和哥(李继岌小名)没有钱花,七哥就给他这一堆吧,宝马也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张承业道:"郎君为我歌舞,承业便拿自己的俸钱回报。这些钱是大王府库之物,支援三军所用,我不敢将公物当作私礼送人。"
李存勖很不高兴,借醉指责张承业。张承业道:"臣是个宦官,没有子孙后代。省钱并不是为子孙谋财,都是为了大王的基业。大王如果要赏赐别人,对老夫也没什么,不过将来财尽兵散,那就一事无成了。"李存勖大怒,让元行钦取剑,要杀张承业。张承业拉着李存勖的衣袍,哭道:"老奴受先王遗命,誓要为国家诛杀汴贼。若因为大王节省国库财物而被杀,死也无愧于先王。"阎宝上前将张承业拉开,让他退下。张承业挥拳殴击阎宝,骂道:"你原是朱温的同党,如今归降大王,不尽心效忠,竟敢阿谀谄媚。"
曹太夫人听说李存勖酒后失行,连忙派人召他回去。李存勖素来孝母,听闻太夫人召见,便向张承业磕头道歉:"我今日多喝了几杯酒,冒犯七哥,太夫人一定会责怪我。还请七哥喝两杯酒,为我分解一番。"他连饮四杯,又向张承业劝酒。张承业却不肯饮酒。李存勖回府后,曹太夫人派人转告张承业:"小儿冒犯特进,我已经责打过他了,您先回府吧。"次日,曹太夫人又与李存勖亲自到张承业府中慰劳。
治家严格
张承业治家非常严格,有个侄子杀死贩牛人,被他立刻处死。李存勖派人前去解救,但为时已晚。后来,李存勖任命张承业的侄子张瓘为麟州刺史。张承业对张瓘道:"你本是一个普通百姓,曾与刘知俊一同做贼,一贯不守法度,现在若还不改悔,不知哪天你就会被杀死。"从此,张瓘不管到何处为官,都不敢贪暴。
人物评价
荆罕儒:我生平闻张特进名,幸而识其子。
薛居正:① 承业奉遗顾,爰立嗣王,平内难,策略居多。② 承业感武皇厚遇,自庄宗在魏州垂十年,太原军国政事,一委承业;而积聚庾帑,收兵市马,招怀流散,劝课农桑,成是霸基者,承业之忠力也。③ 承业感武皇之大惠,佐庄宗之中兴,既义且忠,何以阶也。夫如是,则晋之勃貂,秦之景监,去之远矣。
欧阳修:呜呼!人情处安乐,自非圣哲,不能久而无骄怠。宦、女之祸非一日,必伺人之骄怠而浸入之。明宗非佚君,而犹若此者,盖其在位差久也。其馀多武人崛起,及其嗣续,世数短而年不永,故宦者莫暇施为。其为大害者,略可见矣。独承业之论,伟然可爱,而居翰更一字以活千人。君子之于人也,苟有善焉,无所不取,吾于斯二人者,有所取焉。取其善而戒其恶,所谓"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也。故并述其祸败之所以然者著于篇。
司马光:夫寺人之官,自三王之世,载于诗、礼,所以谨闺闼之禁,通内外之言,安可无也。如巷伯之疾恶,寺人披之事君,郑众之辞赏,吕强之直谏,曹日升之救患,马存亮之弭乱,杨复光之讨贼,严遵美之避权,张承业之竭忠,其中岂无贤才乎!
陈瓘:吕强请赦党人,杨复光泣忠武周岌,严遵美力辞两尉,张承业极谏横费,如此之类,皆忠于国家而信于公议者,岂可谓古有恭、显曾害忠良,便以为今日之人都无可听者乎?
苏轼:夫阉尹之祸,如毒药猛兽,未有不裂肝碎胆者也。自书契以来,惟东汉吕强、后唐张承业二人号称善良。
完颜亮:人言宦者不可用,朕以为不然。后唐庄宗委张承业以军,竟立大功,此中岂无人乎。
王应麟:自夏靡之后,忠之盛者,二子(申包胥、张子房)而已。我思古人,唯汉诸葛武侯可以继之,鞠躬尽力,死而后已。其志一也。若梁之王琳、唐之张承业,功虽不就,抑可以为次矣,不当以功之成否论。
胡三省:① 张承业之扶李存勖出嗣位,犹张昭之孙权也。 ② 张承业之权略,乌可以宦者待之哉。 ③ 晋王之在魏,皆张承业足馈饷以辅之;亦内有曹夫人,故承业得行其志。 ④ 张承业,唐之纯臣也!
朱元璋:吾见史传所书,汉唐末世,皆为宦官败蠹,不可拯救,未尝不为之惋叹。此辈在人主之侧,日见亲信,小心勤劳,如吕强、张承业之徒,岂得无之?
刘定之:于驭内臣也,既知有吕强、张承业之忠,又知有仇士良、陈弘志之恶。
张懋:昔马存亮、杨复光之弭乱讨贼,郑众、严遵美之辞赏避权,吕强、张承业之忠亮朴素,出乎其类。
袁袠:吕强之清忠,杨复光之讨贼,张承业之存唐,光照史册。
王世贞:张承业不完人也,然而完人矣。其不受晋爵也,不从晋帝也,其在文若之上乎。
高宇泰:唐室受宦者之祸为烈,后至草薙而禽猕之;迨亚子之称帝也,张承业独为唐死。欧阳公言五代全节之士三人而已,而不及承业。呜呼!又岂可以阉寺而忽之哉!
王夫之:张承业之忠,忠于沙陀耳,或曰"唐之遗忠"。岂定论哉?李存勖得传国宝,将称帝,承业亟谏止之,欲其灭朱氏,求唐后复立之,削平吴、蜀,则天下自归,虽高祖、太宗复生,不敢复居其上,以立万世之基,此其以曹操、刘裕处存勖,而使长有天下也明甚,岂果有存唐复辟之心乎?使能求唐后以立邪?则朱温篡夺之日,可早立以收人心,承业噤不一语,而必待朱氏既灭之后,此则何心?
李霨:中官之贤者,公忠勤恪,如巷伯、管苏、吕强、张承业之流,代不乏人。
顺治帝:若夫掖廷之中、貂珥之列,或恪恭著美,或勤慎流徽,若汉之吕强、唐之张承业,亦可谓贤矣。
乾隆帝:自古宦寺误人家国者多矣,其类不可以殚数,独承业以孤忠丹诚终身为唐,其节用爱民为晋聚财者,盖亦欲平梁而复唐耳,岂非阉防其名而忠良其行,君子之所取者乎。呜呼,五代之际,世道衰微,王纲扫地,读书学圣之人,皆入山林而求自乐。当时如张文蔚、杨涉、蒋玄晖、柳璨之徒,皆以国输人,为朱温羽翼,而独于宦寺之中,有可取者一人焉,则五代之事亦可知矣。(《张承业论》)
赵翼:① 此皆汉宦官之贤者,可与北魏之仇洛、齐王瑀、赵黑、北齐之田敬宣、唐之俱文珍、张承业、明之覃吉、王承恩并观也。 ②宦寺之贤,世所传不过吕强、张承业。
陆以湉:汉以后宦寺之祸,史不胜书,然亦有贤者。如汉吕强,北齐田敬宣,唐杨复光,后唐张承业,宋邵成章,明怀恩、覃吉、何鼎、李芳、陈矩、王安,简册褒称,美名著焉。知人贵自立,不患类之贱也。
蔡东藩:自来国家之患,莫如女色,尤莫如宦官。但宦官中亦非无贤者,
如张承业之乃心唐室,始终不渝,洵足为庸中佼佼,铁中铮铮之特色。观其谏阻晋王,沥肝披胆,无非为复唐起见。及力谏不从,恸哭而返,遂至悒悒不起,彼其悔所辅之非人乎?笃于效忠,而短于料事,承业亦不得为智。但略迹原心,固足告无愧于天下!
金古良:唐老奴,匿不死,先王留托李亚子。惜库钱,岂为己,欲佐王成霸业耳。元凶未灭称尊名,老奴喃喃愤不平。舆归太原仰天哭,死见先王心自明。非如荀彧背大义,廿年助操老忽贰。忠节不能如寺人,空有子房之才智。(《南陵无双谱》张承业画像题诗)
胡致堂:张承业之志,行虽缙绅士大夫,有远不能及者,可以为内侍之师法矣。晋养民蓄财,军兴不乏,职也;受克用顾托不敢违负,忠也;行法不宽贵戚,不以官物为私,礼公也;晋王欲使分过,终不承,命守也;居唐官终其身,义也。使中常侍皆率此道,乌有赵高、石显、张让之祸哉!
主要成就
张承业一生忠于唐朝,曾辅佐李克用、李存勖两代晋王,与篡唐的朱梁王朝对抗数十年,始终以唐朝的官职自居。他是李克用的托孤重臣,并协助李存勖铲除了意图篡权的李克宁,巩固了李存勖的王位。在此后的梁晋争霸中,他留守太原,执掌晋国后方军政,发展生产,为李存勖在前线征战提供后勤保障。
张承业在后世被视为贤宦的代表,常与东汉时期的宦官吕强并称。
个人作品
据《西溪丛语》记载,张承业著有《财计书》,宋代时便已失传。
家庭成员
张承业因是自幼净身,没有直系后裔,近支亲属只有几个侄子。其中张瓘历仕后唐、后晋、后汉三朝,曾任麟州刺史、密州刺史,最终入朝为环卫官。 另在后周时期,有一位供奉官张奉珪自称是张承业之子,但真伪难辨。
史籍记载
《旧五代史·卷七十二·唐书列传二十四》
《新五代史·卷三十八·宦者传第二十六》
《山西通志·卷二十·人物志》(清·刘梅编次.康熙二十一年刊本)
《资治通鉴·后梁纪一、二》
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1970-1-1 08:00
初唐奇谲诗人
五代宋初堪舆家
五代十国时期吴国大臣
唐末将领、李德成之子
唐末将领、李德成之子
五代十国高僧
后梁最后一位皇帝
五代至宋初的著名将领
五代南唐画家
五代后汉、后周大臣
前蜀宗室
五代时期的后唐军事将领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520历史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