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注册

封常清简介-唐朝名将

唐朝人物
封常清个人介绍资料
本名:封常清
所处时代:唐朝
民族族群:汉族
逝世日期:756年1月24日
主要作品:谢死表闻
主要成就:攻破大勃律国,抗击安禄山。
籍贯:蒲州猗氏(今山西省猗氏县)
封常清(690年—756年1月24日),蒲州猗氏(今山西省猗氏县)人,唐朝名将。
自幼家中清贫但受祖父影响喜爱读书。曾两次入朝为官。父母早亡,外祖父犯罪,随外祖父流放安西。初在高仙芝部任判官,天宝六年(747年)随高仙芝击败小勃律国(在今克什米尔西北部)。天宝十一年(752年)唐玄宗任命封常清为安西副都护,第二年,封常清率军攻破大勃律国(今克什米尔巴勒提斯坦)。天宝十三年(754年),封常清入朝,封御史大夫。
安史之乱时,受边令诚的诬告,被唐玄宗因出师不利被处斩。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封常清是蒲州猗氏县人,他的外祖父因犯罪被流放到安西(治龟兹,今新疆库车)充军,担任胡城(今哈萨克斯坦奇姆肯特东)南门的守军。封常清少年时便跟外祖父生活在一起。外祖父颇读诗书,常在城门楼上教他读书。在外祖父的指导下,封常清学识广博精深。外祖父死后,封常清无所依靠,从此过着清贫的生活。
自荐投军
三十多岁时投到安西四镇节度使夫蒙灵詧的麾下。当时将军高仙芝担任都知兵马使,颇有才能,有一次出兵,身边有三十多名侍从,而且衣服鲜艳漂亮。封常清也想成为高仙芝的侍从,便慷慨激昂向高仙芝投书一封,毛遂自荐。第一天失败后,没有灰心,于第二天再次投书。高仙芝还是没接受他,他就每天到门口来等候,高仙芝没办法,就把他录取到侍从中。
为作捷书
天宝初年,达奚各部叛乱,从黑山以北,直到碎叶城(亦称素叶城、索虏城,在今俄罗斯伏龙芝市北楚河南岸楚伊斯阔叶附近,一说在今俄罗斯托克马克附近),唐玄宗李隆基诏令夫蒙灵詧前往平叛。夫蒙灵詧派高仙芝率领两千名精锐骑兵从副城向北,直至绫岭下截击叛军。达奚部因行军劳顿,人和马都疲劳,因此几乎被唐军全部俘获或杀死。
在帐中私下写好捷报,捷书中详细地陈述井眼、泉水、驻军地点、胜敌的情况和战术,条理分明。高仙芝想说的,封常清都周到地替他讲出来,高仙芝因此大为吃惊,便马上采用。从此,封常清于是逐渐有名气。以击败达奚之功,授任叠州(治合川,今甘肃迭部)戍主,仍任判官。此后以军功累授镇将、果毅、折冲。
天宝六年(747年),封常清随高仙芝击败了依附吐蕃的小勃律国(在今克什米尔西北部)。十二月,高仙芝取代夫蒙灵詧出任安西四镇节度使。封常清因从战有功,高仙芝便奏他为庆王府录事参军,充节度判官,赐紫金鱼袋。不久,又加朝散大夫,专门负责四镇的仓库、屯田、甲仗、支度、营田等事宜。以后高仙芝每次出征,常令封常清为留后使。
节度留后
任留后使时,将郑德诠杖打六十,然后又将郑德诠脸朝下拖出。之后又杀了两个犯了罪的大将,军中都畏惧封常清。
天宝十年,高仙芝改任安西节度使,表奏封常清为判官,王正见为安西节度,表奏封常清为四镇支度营田副使、行军司马。
天宝十一年,王正见去世,以封常清为安西副大都护,摄御史中丞,持节充安西四镇节度、经略、支度、营田副大使,知节度事。
征大勃律
天宝十二年(753年),封常清率军进攻大勃律国(今克什米尔巴勒提斯坦)。进至菩萨劳城(今克什米尔中部一带)时,唐先头部队屡次获胜,封常清欲挥军乘胜追击,这时斥侯府果毅段秀实进谏,认为:“贼兵羸,饵我也,请备左右,搜其山林。”封常清采纳其建议,派兵搜索,果然发现伏兵,唐军大败其众。大勃律此战失利后,被迫归降,封常清率军凯旋。
天宝十三年入朝,摄御史大夫,赐给封常清一子五品官,赐第一区,去世的父母皆赠封爵。不久北庭都护程千里任右金吾大将军,仍然命封常清权知北庭都护,持节充伊西节度等使。封常清性勤俭,每次出征或乘骑马,私马不过一两匹,赏罚严明。
交战叛军
天宝十四年,封常清入朝,十一月,拜见唐玄宗于华清宫。任封常清为范阳节度,让他募兵东讨。当日,封常清骑马到东京洛阳招兵,不多日就招到士兵六万,但都是些雇工和粗俗鄙陋之人。封常清接着斩断河阳桥,在洛阳坚守。十二月,安禄山渡河,攻陷陈留,进入罂子谷,叛军的兵锋更锐。叛军先锋到葵园,封常清派遣骑兵与叛军交战,杀死叛军数十百人。叛军主力此时来到,封常清退入上东门,与叛军战又不利,叛军鼓噪从四城门进入,杀掠人吏。封常清又与叛军战于都亭驿,还是不胜。封常清再退守宣仁门,又失败。于是从提象门入,砍倒树木以阻碍叛军。封常清退至谷水,西奔至陕郡,遇到高仙芝,封常清把战况告知高仙芝,二人觉得目前难以与叛军正面交锋,于是高仙芝退守潼关。
死后遗恨
玄宗听说封常清兵败,便削其官爵,让他以白衣在高仙芝军中效力,高仙芝命封常清巡监左右厢诸军,以助自己。高仙芝率军东征时,监军边令诚曾向高仙芝建议数事,高仙芝不从,使边令诚怀恨在心。高仙芝退守潼关后,边令诚入朝奏事,向玄宗反映了高仙芝、封常清败退之事,并说:“常清以贼摇众,而仙芝弃陕地数百里,又盗减军士粮赐。”玄宗听信边令诚的一面之辞后,大怒不已,于十八日(即公元756年1月24日)派遣边令诚赴军中斩高仙芝与封常清。
轶事典故
打郑德铨
封常清,细瘦、斜眼、脚短,还有些瘸。高仙芝任夫蒙灵察都知兵马使。封常清为他的副将。这时正赶上达览部落叛乱,从黑山以北,直到碎叶,派高仙芝率二千骑兵截击。封常清在军幕中作报捷书,高仙芝所想所说的,他在报捷书中都写出来了,高仙芝很惊异。军队回来后,高仙芝见到判官刘眺、独孤峻等人,就问他们先前那报捷书,是谁作的?副手中哪有这样的人才?幕僚回答,是封常清,就在门外马旁。刘眺等人求仙芝,命封常清进来相见。高仙芝召见封常清,并与之详谈,一见如故,极是投机。
后来,高仙芝当了安西节度使,奏请封常清为节度使判官。仙芝每次出去征讨,常令常清留守管事。常清有才学,办事果断。高仙芝的乳母之子郑德铨已当了郎将,军中威望很高。有高仙芝乳母的儿子,叫郑德铨,仗着母亲的关系,在军中飞扬跋扈。郑德铨经常见常清从仙芝门下出出进进,却轻视常清,从不拜见行礼。一次高仙芝出外办事,郑德铨骑马从常清身旁走过去,仍不行礼。封常清到了使院,命令手下人秘密把郑德铨引进大厅,经过好几道门。每过一道门,就把门关上。封常清从案后站起来对他说,我封常清出身贫贱,我想当中丞的副手,中丞再三不采纳,郎将你怎么会不知道呢?中丞不听谄言,任我为留后使,郎将你怎能无礼,对我无礼。因此,斥责了郑德铨,并命人将他绑起来,打了六十板子,掼在地上拽出去。高仙芝的妻子和乳母在门外号哭求情,也无济于事。后来,高仙芝见到封常清,一句话也不说,封常清也不请求谢罪。封常清充任安西节度使。
兵败冤死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在华清宫朝见皇帝。玄宗问起安禄山谋叛之事,让封常清出个主意。封常清为安慰玄宗,大言不惭地说:"臣请策马渡河,按计算的时间,取来安禄山的首级,悬于朝门。"玄宗李隆基尽管很忧心,但是还夸奖了他。封常清到了东都洛阳,半月后召募了六万士兵。多次交战不利遂与高仙芝退守潼关。仙芝给荣王李琬做副手领五万人进击。十二月十日到陕州,十一日常清在东京失败,十三日安禄山入东京。常清奔至陕州,叛贼的锋芒锐不可挡,烧掉了太原仓,领兵退入潼关,修缮了防守工事。
叛贼又很快地追到潼关,由于高仙芝率众奋力抵抗,叛贼没能攻入。后来,因封常清多次败兵被削掉了官职,以普通军士的身份在高仙芝军中效力。监军边令诚对军中之事每每干涉介入,仙芝多不服从。边令诚便把高仙芝、封常清兵败的情况向皇上奏了一本,诬陷他们克扣军粮补给和朝廷的赏赐。唐玄宗大怒,派边令诚斩高、封二人。
封常清临刑上过奏表,但被斩了,将其尸体放在芦席上。边令诚又对高仙芝说:"皇上对你也有恩命。"仙芝很快走到封常清受刑的地方。仙芝说:"我退兵有罪,死不敢辞,说我截扣军饷和恩赐之物,则是诬陷我。"他又对边令诚说:"上有天,下有地,兵士都在,他们能不知道吗?"兵士齐呼冤枉,喊声震地。仙芝看着常清尸体说:"封二,你从贫贱到显赫,是我提拔你的,代我为节度使,我今天又和你同死在这里,这是命中注定的吧?"说完,高仙芝也被斩了。
人物评价
欧阳修《新唐书》:“常清乃驱市人数万以婴贼锋,一战不胜,即夺爵土。欲入关见天子论成败事,使者三辈上书,皆不报,回斩于军。”
史籍记载
《旧唐书·卷一百四·列传第五十四》刘昫
《新唐书·卷一百三十五·列传第六十》宋祁,欧阳修
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1970-1-1 08:00
唐朝第二位皇帝
唐代著名天文学家、数学家、道士
唐朝第三位皇帝
唐朝第二十任皇帝
唐代风水大师
千古名相
初唐文坛革新先驱
唐朝第十八代皇帝
唐宪宗时期殿中侍御史
唐朝诗人,唐朝宰相
唐朝宰相
唐朝宰相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520历史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