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注册

张若虚简介—唐朝诗人,春江花月夜作者

唐朝人物
张若虚个人介绍资料
张若虚
本 名:张若虚(647年~730年)
字 号:不详
所处时代:唐代
民族族群:汉人
出生地:扬州(今属江苏)
出生时间:约647年(采《唐诗选》说法)
去世时间:约730年(采《唐诗选》说法)
主要作品:《春江花月夜》
主要成就:著名诗人,传播了中华文化称 号吴中四士
职 业:唐代文人、兖州兵曹
信 仰:道学
张若虚(约670年—约730年),扬州(今江苏扬州)人,唐朝诗人。
曾任兖州兵曹。唐中宗神龙年间与贺知章等以吴越文士扬名京都。以《春江花月夜》知名,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他的诗仅存二首,收录于《全唐诗》中,其中《春江花月夜》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它沿用陈隋乐府旧题,抒写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宛转悠扬,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人以澄澈空明、清丽自然的感觉,被誉为“孤篇盖全唐”。
人物生平
张若虚,主要活动在公元七世纪中期至公元八世纪前期,曾任兖州兵曹。事迹略见于《旧唐书·贺知章传》。
中宗神龙(705—707)年间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俱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全唐诗》说他与贺知章(越州永兴人,今浙江杭州)、张旭(苏州人)、包融(润州延陵,今丹阳人,一说湖州人),号“吴中四士”,文词俊秀。开元年间尚在世。
主要影响
综述
其诗描写细腻,音节和谐,清丽开宕,富有情韵,在初唐诗风的转变中有重要地位。但受六朝柔靡诗风影响,常露人生无常之感。诗作大部散佚,《全唐诗》仅存2首,其一为《春江花月夜》,乃千古绝唱,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有“以孤篇压倒全唐”之誉;闻一多评价《春江花月夜》是“诗中的诗,顶峰中的顶峰”。另一首诗是《代答闺梦还》。
张若虚的诗仅存二首于《全唐诗》中。其中《春江花月夜》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它沿用陈隋乐府旧题,抒写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宛转悠扬,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人以澄澈空明、清丽自然的感觉。
以《春江花月夜》为例分析
该诗的艺术美表现在三个方面:一、取境美。 张若虚在诗中营造的意境寓缥缈于高远之中,词采华赡而 不失之繁缛,趣远情深而又鲜明如画。二、音乐美。“春江 花月夜”本是乐府歌曲名,属于 “清商曲·吴声歌”。说创始于陈后主,可能是采用吴地流传的 民歌乐曲改编而成的。张若虚是扬州人,“吴中四士”之 一,对此曲必很熟悉。而且该诗的内容和形式的特色体现:内容上意境化的“达观洒脱”及哲理化的“与永恒相遇”,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将真切的生命体验融入美的兴象,诗情与画意相结合,浓烈的情思氛围,空明纯美的诗境,在表明诗人诗歌意境的创造已达炉火纯青的阶段,为盛唐诗的到来作了艺术上的充分准备。形式上意境化的“孤篇横绝”与悼惜哲思,《春江花月夜》本为乐府《清商曲辞·吴声歌曲》旧题,相传为陈朝后主(叔宝)和宫中女学士及朝臣唱和而作,与《玉树后庭花》是其中最艳丽的曲调。但是,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却是吸取了南朝文学的精华和同时代文学的营养,开拓了诗歌的高远意境和格律,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统一。为写景、叙事、抒情融合一体的诗歌,铺垫了基础,创作出新的格局。全诗共三十六句,每四句一组,四句中押三个韵。四句一换韵,以平声韵起首,最后一组用仄韵作结束。全诗随着韵脚的转换变化,平仄韵交替,高低相间,转承和谐,既回环往复,又层出不穷,音乐的节奏感既强且美。这种语音与韵味的变化,是和内容相协调的,又是随着诗情的转换而转换的,因之做到了声情与文情丝丝入扣,和谐一致,情切意浓而富有民歌色彩。此外,诗中还用明喻、借喻、拟人、对比、映衬、对仗、叠字、设问、象征等手法,使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给人留下无限想象的空间,比起前人来,是更为丰富了。而音韵的圆转动听,语言的清浅流畅,更近于盛唐之音的“深入浅出”之特色。
诗歌流传过程
在唐代,似乎没有诗集传世。从唐至元,他的《春江》诗几乎无人所重。据文史学家程千帆先生考证,今存唐人选唐诗十种、唐人杂记小说,宋代《文苑英华》、《唐文粹》、《唐百家诗选》、《唐诗记事》,元代《唐音》等唐诗选本,均未见他的诗作。不仅唐诗选本无载,而且在由唐至明的二十余种诗话中也无一字提及。
最早收录他的《春江》诗的本子,是宋人郭茂倩的《乐府诗集》卷四十七,共收《春江花月夜》同题诗五家七首,张若虚一首也在其中。
明嘉靖年间,李攀龙选编《古今诗删》收录张若虚的《春江》诗,万历年间的三种选本《唐诗所》、《唐诗解》、《唐诗归》,崇祯年间的《删补唐诗脉笺释会通评林》七言古诗、《石仓历代诗选》,明末成书的《唐诗镜》都选录了此诗。
最早提及张若虚及其诗的诗话,是成书于万历年间的胡应麟《诗薮》。及至清代,有关唐诗的重要选本,如成书于康熙年间的季振孙《唐诗》、徐增《而庵说唐诗》、《御制全唐诗》(卷十九和卷一一七),成书于乾隆年间的沈德潜《重订唐诗别裁》、管世铭的《读雪山房唐诗钞》等等,都收录了他的《春江》诗,有的还附录有关此诗的评论。
主要作品
在唐代,似乎没有诗集传世。从唐至元,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诗几乎无人所重。据文史学家程千帆先生考证,今存唐人选唐诗十种、唐人杂记小说,宋代《文苑英华》、《唐文粹》、《唐百家诗选》、《唐诗记事》,元代《唐音》等唐诗选本,均未见他的诗作。不仅唐诗选本无载,而且在由唐至明的二十余种诗话中也无一字提及。
最早收录他的《春江》诗的本子,是宋人郭茂倩的《乐府诗集》卷四十七,共收《春江花月夜》同题诗五家七首,张若虚一首也在其中。
明嘉靖年间,李攀龙选编《古今诗删》收录张若虚的《春江》诗,万历年间的三种选本《唐诗所》、《唐诗解》、《唐诗归》,崇祯年间的《删补唐诗脉笺释会通评林》七言古诗、《石仓历代诗选》,明末成书的《唐诗镜》都选录了此诗。
最早提及张若虚及其诗的诗话,是成书于万历年间的胡应麟《诗薮》。及至清代,有关唐诗的重要选本,如成书于康熙年间的季振孙《唐诗》、徐增《而庵说唐诗》、《御制全唐诗》(卷十九和卷一一七),成书于乾隆年间的沈德潜《重订唐诗别裁》、管世铭的《读雪山房唐诗钞》等等,都收录了他的《春江》诗,有的还附录有关此诗的评论。
现今流传的作品有:《代答闺梦还》《春江花月夜》。
古籍记载
张若虚,扬州人,兖州兵曹。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号吴中四士,诗二首。———— 清《全唐诗》
若虚,兖州兵曹——— 《旧唐书·艺文志·贺知章传》
先是神龙中,知章与越州贺朝、万齐融,扬州张若虚、邢巨,湖州包融,俱以吴、越之士,文词俊秀,名扬于上京。———— 《旧唐书》
天宝中,刘希夷、王昌龄、祖咏、张若虚、孟浩然、常建、李白、杜甫,虽有文章盛名,俱流落不遇,恃才浮诞而然也。———— 郑处诲《明皇杂录》
作品评论
《明皇杂录》
天宝中,刘希夷、王昌龄、祖咏、张若虚、孟浩然、常建、李白、杜甫、虽有文章盛名,俱流落不偶,恃才浮诞而然也。
《载酒园诗话又编》
《春江花月夜》,其为名篇不待言,细观风度格调,则刘希夷《捣衣》诸篇类也。此诚盛唐中之初唐。且若虚与贺季真同时齐名,遽分初盛,编者殊草草。吾读诗至贺秘书,真若云开山出,境界一新,毋宁置张于初,列贺于盛耳。
《唐诗别裁》
若虚开元初人,与贺知章、张旭齐名。
王闿运《湘绮楼论唐诗》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调,孤篇横绝,竟为大家。李贺、商隐挹其鲜润,宋词、元诗尽其支流,宫体之巨澜也。 闻一多 诗中的诗,顶峰中的顶峰。
春江花月夜
作品赏析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望相似 一作“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落月 一作:落花)
解析
初唐诗人张若虚以一首《春江花月夜》“孤篇盖全唐”,清末学者王闿运谓之“孤篇横绝,竟为大家”,闻一多评它“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的确,全诗九段三十六句,四句一韵,结构严谨,字雕句琢,形式与内容完美结合,对个人生命经验上升到宇宙意识的哲学思考,使这首诗无愧于“盖全唐”的美誉。
吴中四士
吴中四士:指张若虚、贺知章、张旭和包融。在初、盛唐之交,四人齐名,他们又都是江浙一带人,这一带在古代也叫吴中,因此人们称他们为“吴中四士”。其中贺知章、张若虚是当时著名的诗人,张旭是书法家,也是诗人,包融所传诗不多。诗作以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最为著名。“四士”性格狂放,诗多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往往透露出一些新的气息、新的情趣,体现了唐诗从初唐到盛唐过渡的特色。
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1970-1-1 08:00
唐朝第二位皇帝
唐代著名天文学家、数学家、道士
唐朝第三位皇帝
唐朝第二十任皇帝
唐代风水大师
千古名相
初唐文坛革新先驱
唐朝第十八代皇帝
唐宪宗时期殿中侍御史
唐朝诗人,唐朝宰相
唐朝宰相
唐朝宰相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520历史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