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注册

黎山老母简历-门下众多英雄女将

上古人物
黎山老母个人介绍资料
黎山老母
中文名:黎山老母
别 名:骊山老母、梨山老母、玉清圣祖紫元君
国 籍:中国
信 仰:道教
历史记载:《史记·秦本纪》
人物出处:《骊山老母玄妙真经》
相关家属:戎胥轩、中潏
传说弟子:穆桂英、樊梨花、刘金定、钟无艳
黎山老母是神话传说中的女仙名,亦称作“骊山老母”,武当山道教称其道号为玉清圣祖紫元君。传说骊山老母居于骊山,在中国民间信仰中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很多道观中都供奉有她的圣像。
传说中骊山老母横跨多个时代,具有极为强大的法力,并教出各个时代中的英雄女将,如齐宣王的妻子钟无艳(战国时代)、薛丁山的妻子樊梨花(唐代)、高君保的妻子刘金定(宋代)、杨门女将穆桂英(宋代)白素贞等,都为骊山老母的门下弟子。
人物生平
骊山老母
《汉书·律历志》将骊山老母称为“骊山女”,是因其生活在骊山一带之故:“寿王言化益为天子代禹,骊山女亦为天子,在殷、周间,皆不合经术。”,“骊山女亦为天子, 遂以为女仙,尊曰老母”。
同时在骊山,还有另一位女神女娲的信仰,《路史》云:“女娲,立治于中皇山之源,继兴于骊”,《长安志》亦有“骊山有女娲治处,今骊山老母殿即其处”的记载。骊山是女娲炼石补天之座骑奉命而化之,腹有泉,出温汤,供人民沐浴,能医治多 种皮肤顽症,故曰神汤,又是骊山老母之圣德也。
骊山老母不仅是我道教供奉祭祀的一位远古尊神,中国民间祭祀老母的活动也由来已久。六月十三日是骊山老母庙会,历时五天,届时,各地香客、民众数万人上山朝拜、 祭祀这位功德无量的远古尊神,是正其源而志其德也。
相传樊梨花、钟无艳都曾师从于此人。
家庭情况
《史记.秦本纪》:“申侯乃言孝王曰:‘昔我先郦山之女,为戎胥轩妻。生中湡,以亲故归周,保西垂。西垂以其故和睦。’”
《汉书·律历志》载张寿王言:“骊山女亦为天子,在殷、周间。考骊山女为胥轩妻,正当商、周之间,意其为人,必有非巢囊眨詈钏服,故后世传闻有‘为天子’之事,而唐、宋以后遂以为女仙,尊为‘老母’。”
据这两种文献记载,骊山老母是戎胥轩的妻子,并为戎胥轩生育了后代。关于戎胥轩记载,按照历代史籍的说法,戎胥轩是秦始皇的先祖,秦国历代君王皆是他和骊山老母之子中潏的后代,换句话说,骊山老母也是秦始皇的先祖。
秦国的历代王陵,自秦昭襄王开始,便建立在骊山之上,秦始皇的高祖母宣太后、曾祖父秦昭襄王、曾祖母唐太后和叶阳后、祖父秦孝文王、祖母夏姬和华阳夫人、父亲秦庄襄王、母亲赵姬,以及秦始皇本人皆葬在骊山王陵。秦昭襄王之所以选择骊山为家族陵园,恐怕也与其先祖戎胥轩和骊山女有莫大关系。
所以说,秦国历代君主都是戎胥轩与骊山老母的后代。不过据民间传说,秦始皇在游历骊山时,曾经迷恋过骊山老母的美色,气的骊山老母从此不再以年轻貌美的形象,出现在人们面前,但是这个传说出现在秦始皇去世的一千年之后,或许秦始皇身前太残暴了,以至于后人幻想出用骊山老母来惩戒他,其实这些都是子虚乌有的传说,因为秦始皇自己就是骊山老母与戎胥轩的后代,后人的穿凿附会反而是玷污了骊山老母的人格。3
门下弟子
在历代传说里,梨山老母都是以慈祥的老奶面目出现。关于她的传说真是神出鬼没:
1、战国时期:收齐宣王田辟疆正宫无盐娘娘钟无艳为弟子,出自《英烈春秋》,又名《无盐娘娘传奇》。
2、 唐朝:她在唐僧师徒的取经路上,伙同观音、文殊、普贤几位菩萨弄了个莫家庄出来,自己扮寡妇妈妈贾莫氏,三位菩萨则化作三个美貌的女儿真真、爱爱、怜怜,把猪八戒迷得七荤八素,把唐长老调戏得面红耳赤。出自明百回本小说 《西游记》
而更早的元杂剧《西游记》里,骊山老母就是孙悟空的义姐。
然后还在李白小时候读书不用心的时候,跑去他面前磨绣花针,等着李白问她“你磨什么呀?”她就说,只要有恒心,铁杵磨成针。然后李白大受启发,从此刻苦用功,成了一代诗仙。
太宗贞观年间,她还收了西凉国寒江关守将的女儿樊梨花做徒弟,教她移山倒海,撒豆成兵之术。然后叫她下山去找个如此这般的老公,还得让他过三道难关之后才以身相许。
据 《薛丁山征西》记载:樊元帅俗名樊梨花,唐太宗贞观年间人,父樊洪为西突厥寒江关守将,兄长樊龙、樊虎协助镇守。樊梨花自幼随骊山老母习艺,历时八载,道法高强。不仅具有移山倒海,撒豆成兵之法,更配有诛仙剑、打神鞭、混天棋盘、分身云符及乾坤圈等各种宝物。
当艺成下山之际,骊山老母告之约:将嫁与大唐将军薛丁山协助征西。」并语前世因缘:“汝二人为玉皇上帝驾前之金童玉女,某日天界蟠桃大会上,因动思凡之心,於嘻闹之间,金童不慎击坏琼瑶,而玉女也将水晶瓶打碎,玉皇上帝盛怒之下,便将予以处罚。斯时,南极仙翁趋前禀告,金童玉女尚有夙缘未了,建议将二人贬下凡间,结为夫妇以了前缘。”
樊梨花兵至寒江关时,其遵从师命开关降唐,并与薛丁山结为连理,协助大唐继续平西。于薛仁贵身亡后,继任征西大元帅,终至西凉之乱敉平,因居功厥伟,唐高宗时加封为威宁侯。
3、 宋代:评书《群仙破天门》记载,骊山老母又收了穆桂英做徒弟.结果这个徒弟命不大好,成了寡妇,还得带领一群老寡妇小寡妇去打辽兵。
还有一说白素贞白娘子也是她的弟子。 清代《雷峰塔传奇》《雷锋宝卷》中的白娘子都自称师从于骊山老母。但当白猿童子要白蛇与黎山老母对质时,白蛇却不敢了,因此不知她的话是真是假。
传说南宋绍兴年间,杭州有药店之王主管许宣(或名许仙)在西湖与美丽女子白素贞及其使女青青(也称小青、青鱼、青蛇)邂逅相遇 ,同舟避雨,遂结为夫妻。
4、 清代:居然有刻本小说讲祝英台殉情之后,被梨山老母救了起来,还教了一身法术,当了女剑仙什么的。
骊山女娲风俗
女娲蛙图腾重见天日
一九七二年至一九七九年,考古界在陕西临潼骊山北麓发掘了仰韶文化早期原始村落基址——姜寨遗址,这前后十多次发掘,取得了非常丰富、宝贵的收获。是我国新器时代考古工作中至为重要的发现,其价值之重大,为国内以至世界同期遗址所少见。至今,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还陈列着这个遗址的村落模型,西安半坡博物馆最 近亦展出这里出土的诸如“十六岁娃墓葬”等珍贵文物。它的非常内涵对研究前仰韶文化与仰韶文化时期的社会性质、社会组织以及先祖的生产、生活、文化、意识形态等,都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资料。尤其是蛙图腾的重见天日,为解开女娲风俗渊源之谜,解决女娲氏“继兴于骊”遗址是否存在这一疑问,提供了关键性的证据和契机。
所谓骊山女娲氏的蛙图腾是一幅画在彩陶盆壁上的蛙纹(实为蟾蜍)写实图画。专家们认为,她与鸟纹、鲁纹、鹿纹一起,同属仰韶四大图腾形象。蛙纹图腾形象及变形图案在整个黄河流域仰韶文化遗址中几乎到处可见,东起河南渑池的仰韶,陕县的庙底沟,西至甘肃临洮的马家窑都有发现。
女娲氏蛙图腾重见天日之后,作为活的历史文化——骊山女娲风俗开始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我们注意到古代典籍中记载的有关女娲氏的神话传说,差不多都可以在这个宝库中找到她的足迹。饶有趣味的骊山风俗,有的是对女娲氏不朽勋业的永远纪念,有的是对蛙图腾的崇敬礼拜,有的则是祖辈遵循约定成俗的民间礼仪,辗转流传,以至今日。
骊山老母殿
骊山老母殿,道教宫观。在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城南的骊山西绣岭第二峰上。相传骊山老母曾在此山修炼,并于唐玄宗时在此山之下向李筌传授《阴符经》秘义,老母仙逝之后,人们将其葬于骊山之阳 (今陕西蓝田县境内),以为纪念,后人逐渐改称曰老母殿。
此殿坐北面南,建筑分前、后两院,前院有山门、前殿及配房,后院主要有大殿及左右道舍等。主殿老母殿内供奉骊山老母塑像,并藏有唐代所立《骊山老母授经碑》一通,碑文记载了唐代学者李筌在骊山脚下逢老母传授《阴符经》秘义的经过。山门内两侧置有铁锅、铁缸各一口,均为明代所铸造。殿外山峰秀丽,风景优美,是骊山风景名胜区内的重要古迹之一,为陕西省道教重点宫观。
相关传说
据《骊山老母玄妙真经》记载:老母乃斗姥所化,为上八洞古仙女也。斗姥者,乃先天元始阴神,因其形相象征道体,故又称先天道姥天尊。斗姥上灵光圆大天宝月,号曰九灵太妙中天梵?斗姥元君,因沐浴於九曲华池中,涌出白玉龟台、神獬宝座,斗姥登宝座之上,放无极光明,化生九苞金莲,应现九皇道体,为北斗众星之母,综领七元星君、功沾三界,德润群生,故又称无极大天尊。
《集仙录》所载:骊山老母天姿绰约,风华绝代,尝作阁道於骊山。秦时始皇帝游此遇之,惊其艳,欲侮之!因受老母施法以惩,乃罢。自此之后化为老妪,人遂以老母称之。
宋陈元靓《岁时广记》卷二八引《集仙录》略谓:
唐代李筌好神仙之道,在嵩山,得黄帝《阴符经》,抄读数千遍,但不晓其义。在骊山下,遇一老母,为李筌说《阴符经》玄义。讲毕,为时已久,母曰:“观子若有饥色,吾有麦饭,相与为食。”因自袖中出一瓢,令筌于谷中取水。水既满,瓢忽沉泉中。筌回原处,老母已不见,只见麦饭数升,筌食麦饭后,绝粒。后入山访道,不知所终。
另一说,殷周之间有骊山女,为戎胥轩妻,亲附于周,为诸侯所推服,唐宋后遂以为女仙,尊为“老母”。在通俗小说或戏曲中,骊山老母也称“黎山老母”或“梨山老母”。
相关记载
《史记.秦本纪》:“申侯乃言孝王曰:‘昔我先郦山之女,为戎胥轩妻。生中湡,以亲故归周,保西垂。西垂以其故和睦。’”
清俞樾《小浮梅闲话》云:“骊山老母,亦有其人,非乌有也。”
《太平广记》卷六十三引《集仙传》记其事。略云:
“骊山姥,不知何代人也。李筌好神仙之道,常历名山,博采方术,至嵩山虎口岩石室中,得《黄帝阴符》本,……筌抄读数千遍,竟不晓其义理。因入秦,至骊山下,逢一老母,鬓髻当顶,余发半垂,敝衣扶杖,神壮甚异。路旁见遗火烧树,因自言曰:‘火生于木,祸发必尅。’筌闻之惊,前问曰:‘此《黄帝阴符》秘文,母何得而言之?’母曰:‘吾受此符,已三元六周甲子矣。三元一周,计一百八十年,六周共计一千八十年矣。’”
①于是命李筌坐树下,为其说《阴符》之义。谓“《阴符》者,上清所秘,玄台所尊,……乃至道之要枢,岂人间之常典耶!”
②遂对《阴符经》之出世和内容,进行长篇解说。言讫,谓筌曰:“日已晡矣,吾有麦饭,相与为食。袖中出一瓢,令筌于谷中取水,飘忽重百余斤,力不能制而沉泉中。却至树下,失姥所在,唯于石上留麦饭数升。”
③筌乃食麦饭而归。此从绝粒求道,注《阴符经》,著《太白阴经》行于世。
清俞樾《小浮梅闲话》云:“骊山老母,实有其人,非乌有也。
《史记·秦本纪》:“申侯言于孝王曰:昔我先,郦山之女,为胥轩妻。生中潏,以亲故归周,保西垂。西垂以其故和睦。”……
《汉书·律历志》载张寿王言:“骊山女亦为天子,在殷、周间。考骊山女为胥轩妻,正当商、周之间,意其为人,必有非巢囊眨詈钏服,故后世传闻有‘为天子’之事,而唐、宋以后遂以为女仙,尊为‘老母’。”
《神仙感遇传》载唐少室书生李筌常游嵩山,得《黄帝阴符经》,遇骊山老母,指授秘要。
宋郑所南有《骊山老母磨铁杵欲作绣针图》诗。小说所称,非无自矣。
骊山老母宫
老母殿位于古都西安以东20公里的骊山第二峰头上。这是一座历史悠久,殿宇恢宏的巨型宫观,供奉着闻名遐尔的人类始祖骊山老母。有道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骊山因为有了这样一位伟大的人类老祖母的盛名,而声播四海,游人如织。
骊山老母殿,也叫老母宫,是古代的女娲祠演化而来。在秦代、唐朝广德元年、明朝万历年间、清朝顺治时期、共和国建国初期和1988年,曾经数次增修或扩建。2001年由现任老母宫主持陈圆明道长,率道众节衣缩食,多方募集资金,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扩建重修后,才成就了如今肃穆庄严,规模宏大的道观群体。
现今的老母殿坐北面南,占地20余亩,殿堂房舍80多间,三节庭院。依次为山门,三霄宝殿和老母主殿,配以东西厢房、殿后廊房、古树名木、香烟袅袅、道乐阵阵、庄严和谐、令人神往。
游人到此,由老母殿停车场拾阶而上,来到殿南道场,眼前便见道观山门,圆拱大红门眉上方高悬“老母宫 ”牌匾,为陕西省书法协会主席钟明善先生墨宝“天地人寰肇始老母乃先祖,日月星斗生辉大道是本源的金色门联。”全面诠释了骊山老母是生化天地万物之母,开启大道教化之始祖。
走进山门,但见金甲灵官正祺威严,青龙白虎两边护法。道家讲求天人合一、阴阳合谐、烧香礼拜。当我们用灵魂与灵官爷对话之时,如果你是爱国守法、孝悌忠信之士,会得到灵官爷无上祝福。有过错者,诚心改良,也会得到灵官爷保佑。
山门两边放置的是铁锅、铁缸等文物,为明代神宗皇帝万历戊子年铸造。铁锅高0.73米,径口1.25米,重750公斤,铁缸高1.29米,径口1.08米,重1500斤,是古代老母殿庙会期间为朝山香客煮粥和盛水之用,也像征道家水火既济,阴阳和谐之意。铁锅,铁缺铭文清晰可见,其文曰 :“ 安炉铸鼎,以大炊功。神明普照,众输资成。南方火沸,北方水涌。两者既济,福寿无穷。”“安炉铸鼎,以大炊功。东厨永赖,万姓依生。水资北府,火取南丁。二者既济,普利无穷”。
过山门前行数米,来到三霄殿前。三霄殿供奉碧霄、云霄、琼霄三位女仙。三霄殿门上方的“母即师也”门匾正向我们讲述着三霄娘娘与骊山老母的师承关系。相传,三霄娘娘为正财神赵公明之妹,得道成仙时,天意让其助周伐纣,三霄却违返天意,被姜子牙打败,后来拜骊山老母为师,重新修炼才得道成仙。三霄娘娘是主管人间福、禄、寿的三位最高女仙。道教认为三霄也代表天、地、人三才,只有天、地、人相谐相处,福、禄、寿才会与人终身相伴遂。
在三霄殿正北边,是巍峨壮观的老母大殿。两殿相距20余米,中间筑有巨型焚香炉,炉内香火旺盛,香烟腾腾。
老母殿殿基隆起,殿宇仿故宫太和殿全木古建,四周环以汉白玉石护拦、飞檐彩拱、金色屋面、庄严肃穆、大气恢弘。善信游人驻足于此,怦然心动、肃然起敬,于万念俱寂之刻,顿起崇然祈福之心 。
当您小心翼翼地跨过大殿门槛,在金色“ 创世圣母”牌匾下面, 那尊正襟危坐,身坡锦袍,面露慈祥的巨型金身法像,就是声名赫赫的骊山老母。老母高坐于龙首莲花座上,仪表穆穆,令人肃然起敬,默然心动,两边金童玉女护法,左右供奉斗母、地母、碧霞元君、观音老母、文殊、普贤以及金、木、水、火、土、风、雨、雷、电、太阴、太阳、经坛土地等各位尊神。满殿祥光四溢,和谐灵通。祭品桌上香花纷繁,烛光闪闪,三方祭榻上,善男信女,躬身焚香,虔诚慕拜,以求健康平安,子女成才,事业发达,万事如意。真是骊山老母慈悲无限,芸芸众生心想事成。
在老母大殿后东侧南隅,置求签问卜一桌,是善信游客问吉祥之处。求签之人,双手执签筒上下摇动,尔后遂取一签,道长依签取票,这签词清楚易懂。大殿抽签的人人头攒动,争先恐后,异常踊跃。究其缘故,原来是神灵签应,默契天地人心故。
当您心怀喜悦走下台阶,可见殿外西南角有一株蓊蓊郁郁的老皂荚树。据《华清史话》记述:此树是唐玄宗李隆基与杨玉环7月7日在生殿“ 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作连理枝” 的爱情盟誓后,在老母殿亲手栽植的第一棵树。粗壮的身躯和伸向苍穹的手臂,见证了老母殿历史远久。因感悟老母磅礴灵气,树身一人高处渐显猪八戒脸型。今古观得以重修,又逢和谐盛世,八戒又高兴的在其额头上又生出双角,呈现龙首麒麟之形。道法自然而然,弘老母之德隆,也彰显宇宙万物禀道生为一体的自然法则。游人到此,都会绪上一条红丝带,以求青春永驻、健康长寿。
当此之后,回首瞻望,又见老母殿门额之上悬挂着“道法自然”、“始判天地”、“至圣至尊”三块门匾,心中又一次升腾起对骊山老母的崇仰之情,又有多幅盈联嵌于红柱上,“ 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类咸享。”“ 弥天济世功与日月增辉,劈地衍人恩同泰山共重。”“ 补天地创人寰慈心大德昭永世,传阴符制八宝道德文章济信民。”“ 善也好孝也好功德积于常时,祈也好拜也好老母自知你心。” 老母功劳弥天,恩重泰山。瞻仰膜拜者,定要行孝行善,广积功德,这才不枉人生一世,不虚骊山叩首瞻念一回。
这时您从老母殿北侧沿石级而下,便觉草异花香,一片宁静。这就是老母殿的后花园。这里在清代曾是老母殿藏经楼,游人登楼北望城邑如画,可惜已在回汉动乱年代毁于战火。如今于此,但见园内松柏苍翠,花香草绿,东西北三面游廊相接,石桌石凳摆放有序,游人到此,依登而坐,歇憩再三,又可绕游廊眺望,远见渭水如金、飘游如带、逶迤苍天。近看街衢如棋、楼宇林立,顿然让人胸生层云,意驰悠远,神清气爽,精力倍添。
然而,当你离开老母殿,即将下山的时候,若有相问,骊山老母,何许仙人?您不觉得甚是缺憾么? 原来这祭祀千年的老母,竟是一位德配天地,恩同山岳的远古大神。中国道教协会所纂 《道教大辞典》解释说:“相传骊山老母曾在此山 ‘炼石补天,抟黄土做人’。仙逝之后,人们将其葬于骊山之阳,又于骊山西绣岭第二峰上修建了一座女娲祠以表纪念,后人逐渐改称老母殿。”
明代进士都穆在《骊山记》一文中写道 :“ 唐代开元年间,少室山道士李筌在骊山与这位老母相遇。见其鬓髻当顶、余发半垂、弊衣扶杖、神状甚异。向他传授了黄帝的 《阴符 》 经文以后,施法术令其取得麦饭,以解饥饿,尔后,则倾刻消弭,不知形影”。古书中还记载说:骊山母在远古洪荒时代,曾抟黄土造人,教人婚姻,制作笙簧。《封神演义》则说:殷纣无道,老母兴周伐纣。《西游记》中老母曾邀请观音、文殊、普贤三仙变化母女,以坚定猪八戒取经之心,连《红楼梦》中历尽感情磨难,最终回归仙界的贾宝玉,也是老母补天之‘无材石’转化。西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雷树田先生,在他的《骊山十九首咏并序》一文中说:“受人筑庙祭祀之‘ 骊山老母 ’即后人对女娲氏之异名尊称。”
香港长青诗社社长、全球汉诗学会常务理事、兼任驻香港联络处主任许进连先生,在《女娲咏》歌颂道:“吁嗟乎!补天一幕壮心惊,犹增后代无限情。梦驰骊山老母殿,恭敬下拜表悃诚。云涌斗转坤德水,风扬月亘慈颜明。中华始祖人共彻,万古母爱恰如河汉横。”由此可见,骊山老母亦是人们所称之女娲氏,她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始祖。骊山老母殿因为修建在骊山上,也让秀美的骊山披上了说不完道不尽的神秘色彩,经年累月地吸引着五湖四海的善信游客,拜瞻仰叩不止,祈福求子永年不断。
骊山庙会
每年的阴历6月15日,是骊山老母诞辰纪念日。为纪念这位伟大的母亲,6月11至15日被立为骊山庙会。每至是时,前来朝山拜母的香客游人,千千万万,日以继夜,绎络于途,歌唱于野,颂赞于山,祈福求子,声闻绣岭。每月的初-、十五前往老母殿烧香求福,更是人山人海、香火升腾、动人心旌、感人肺腑。
在这里,骊山老母殿主持陈圆明道长携全体道友,向前来朝山拜母的各位游客,致以热诚地欢迎,恭祝大家,沐老母之神恩,得老母之赐福;恭祝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不断更新观念; 恭祝我们伟大祖国,驾起祥龙,乘风飞扬,-日千里,更加强大。
福生无量天尊!无量天尊!
艺术形象
时间演员剧名备注
1986年孙凤琴《西游记》央视
李恩琪央视(黎山老母化身)
2011年王瑞虹《西游记》张纪中版
2015年胥渡《大话蛇仙》剧中名骊山老母
2017年赵雅芝《天乩之白蛇传说》剧中名骊山老母、远古尊神、白素贞的师傅。
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1970-1-1 08:00
上古部落联盟首领、五帝之一
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
上古时代部落首领
华夏民族人文先始、三皇之一
中国上古传说中的圣明君王
华夏农耕文明的奠基者
上古时代九黎部落首领
中国上古人物
上古部落联盟首领
中国上古部落首领
汉字创始人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520历史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