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卡拉·卡威(Kala Kaiwi):以“世界最大耳垂”闻名的夏威夷守护者 在夏威夷群岛的热带微风中,卡拉·卡威(Kala Kaiwi)的名字与一种古老的文化符号紧密相连——他那对经过数十年拉伸、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为“世界最大耳垂”的耳朵,不仅是个人身体的一部分,更是夏威夷原住民传统与现代身份认同的独特载体。从檀香山的街头少年到全球瞩目的文化符号,他的人生轨迹交织着传统坚守、外界争议与自我价值的追寻。 #### 一、夏威夷根脉:传统与成长的碰撞 1965年,卡拉·卡威出生于美国夏威夷州檀香山的一个原住民家庭。他的家族世代传承着夏威夷文化中的“库拉”(kula)传统——一种通过身体装饰表达身份与精神信仰的习俗,其中便包括耳垂拉伸。在夏威夷原住民的世界观中,耳垂的大小象征着与祖先的连接,拉伸耳垂的过程被视为“向大地母亲敞开聆听的通道”,是勇气与智慧的象征。 卡威的童年在檀香山东部的一个小型社区度过,那里保留着许多未被现代文明完全侵蚀的传统习俗。祖父是他的精神导师,常向他讲述夏威夷王国时期的历史,以及“身体是神圣容器”的理念。“祖父说,我们的身体不仅属于自己,还属于祖先和后代,每一处装饰都是与他们对话的语言,”卡威在2010年的纪录片《耳垂上的传承》中回忆道,“他的耳垂也很大,像两片垂落的棕榈叶,我小时候总好奇那里面藏着多少故事。” 然而,20世纪70年代的夏威夷正经历着文化冲击。随着旅游业的兴起,西方审美逐渐成为主流,原住民的传统习俗常被视为“落后”或“怪异”。卡威在公立学校读书时,因祖父的耳垂和家族的传统服饰遭受过同学的嘲笑。“他们叫我‘怪物的孙子’,说我们的习俗是‘野蛮人的把戏’,”他说,“那时候我很困惑,不知道该为传统自豪,还是该像其他人一样隐藏它。” #### 二、耳垂拉伸:一场持续四十年的仪式 15岁那年,卡威在祖父的主持下,正式开始了耳垂拉伸的仪式。这一过程远比想象中复杂:先用特制的檀香木穿孔,再以循序渐进的方式佩戴不同尺寸的骨制或石制耳饰,每次更换都需等待耳垂适应并自然扩张,整个过程伴随着疼痛与耐心的考验。 “第一次戴上直径1厘米的耳饰时,我疼得整晚没睡,”卡威回忆,“祖父守在我身边,用古老的歌谣安抚我,他说‘疼痛是让身体记住祖先的方式’。”最初的几年,他仅将耳垂拉伸至直径3厘米,但随着对传统的理解加深,他决定遵循家族最古老的标准——让耳垂能容纳拳头大小的饰物。 这一决定意味着漫长的坚持。从青年到中年,卡威几乎每年都会更换更大的耳饰,材质从骨片换成椰壳,再到后来的檀木圆盘。他严格遵循传统禁忌:拉伸期间不得食用猪肉,每月需在月圆之夜用海水清洁耳垂,以“保持与海洋的连接”。这一过程不仅是身体的改造,更成为他精神修行的一部分。 30岁时,他的耳垂直径已达10厘米,能轻松容纳一个中等大小的橙子。此时,他的外形开始引起外界关注。在檀香山的街头,常有游客对着他的耳垂拍照,甚至有人出价数千美元希望购买他佩戴的耳饰,但都被他拒绝。“这些耳饰承载着祖父的祝福和家族的记忆,它们不是商品,”他坚定地说。 #### 三、吉尼斯认证:从文化符号到世界焦点 2008年,一位吉尼斯世界纪录的认证官偶然在夏威夷民俗节上见到卡威,被他那对直径达13.5厘米的耳垂震惊。经过测量与验证——包括确认耳垂未经过手术改造、完全由自然拉伸形成——卡威在2010年正式获得“世界最大耳垂”的称号。 这一认证让卡威从夏威夷的小众文化圈走进了全球视野。媒体蜂拥而至,纪录片团队、脱口秀节目、时尚杂志纷纷邀请他出镜。在《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的年度发布会上,他首次在国际镜头前展示自己的耳垂,并用夏威夷语朗诵了祖先的歌谣,成为当年最具话题性的纪录保持者之一。 “我从没想过要成为‘名人’,”卡威在接受《国家地理》采访时说,“但既然全世界都在看,我就想让他们看到的不只是一对大耳垂,还有背后的文化。”他利用曝光机会讲述夏威夷的历史,解释耳垂拉伸的精神内涵,甚至在社交媒体上开设账号,分享传统工艺的制作过程。 然而,争议也随之而来。许多网友批评他“自残”“违背人体自然规律”,甚至有医学专家指出,过度拉伸可能导致耳垂撕裂、感染或血液循环障碍。对此,卡威回应:“每个文化都有外人难以理解的习俗,就像西方人穿高跟鞋会伤害脚,却被视为时尚。我们的传统经过了数百年的实践,自有其平衡之道。”他还公开了自己的体检报告,显示耳垂组织健康,无感染或功能障碍。 #### 四、守护传统:从个人选择到文化使命 获得认证后,卡威的生活重心逐渐转向传统文化的传承。他在檀香山开设了一家小型工坊,教授年轻人制作传统耳饰和夏威夷木雕,学员中既有原住民后代,也有对多元文化感兴趣的外来者。“现在很多孩子不知道‘库拉’是什么,他们更熟悉好莱坞电影里的夏威夷,”他说,“我想让他们知道,我们的文化不是草裙舞和花环那么简单。” 他还积极参与夏威夷原住民的权益运动。2015年,他带领一群年轻人抗议某国际品牌使用“夏威夷风”元素却未尊重文化背景的广告,最终促使品牌公开道歉并修改内容。“文化挪用比嘲笑更伤人,”他说,“我们不反对分享,但反对被廉价消费。” 在家庭中,卡威也将传统传递给下一代。他的儿子在16岁时自愿开始耳垂拉伸,虽然进度远慢于父亲,但卡威并未强求。“传统不是枷锁,”他说,“我只希望他理解每一步背后的意义,再做出自己的选择。” #### 五、晚年与回响:耳垂里的时间与记忆 如今,卡威已近60岁,耳垂直径稳定在14厘米左右,他表示不会再继续拉伸,“身体需要休息,就像土地需要休耕”。他的工坊培养出了数十名传统工艺传承人,其中几位还将夏威夷耳饰设计带入了国际时尚周,以现代方式延续着古老符号的生命力。 2023年,夏威夷遭遇野火侵袭,卡威的家乡受损严重。他带着工坊的学员参与重建,用传统的木材和工艺修复了当地的文化中心,并将自己收藏的部分古老耳饰拍卖,所得款项全部用于救助受灾的原住民家庭。“耳垂是祖先给我的礼物,现在该用它来回报土地了,”他说。 卡威的故事,远不止“世界最大耳垂”这一标签。它是一个关于文化坚守的寓言: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如何让传统不被淹没?如何在外界的审视中保持自我?他用四十年的时间证明,身体可以成为文化的容器,疼痛可以转化为记忆,而那些看似“怪异”的坚持,或许正是文明多样性最珍贵的注脚。 正如他常说的一句话:“我的耳垂里住着祖父的声音,住着夏威夷的风,住着所有不被理解却依然闪光的传统。它们很大,但装下的,是一整个民族的记忆。” 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2025-8-2 16: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