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少卿[公元1910年-1991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湖北荆州监利市人物 薛少卿(1910年—1991年10月30日),湖北监利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曾在毛泽东领导下工作,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荣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薛少卿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也是航空工业的重要领导者之一,为中国革命事业和航空事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以下是其详细生平介绍: 苦难童年与革命开端 1910年11月16日,薛少卿出生于湖北监利县尺八镇红庙乡薛湖村的一个贫农家庭,排行老五。12岁时,父母双亡,他只能在乡亲们的周济下,到地主家打短工、当长工,受尽折磨。后因不堪地主刁难,在大哥鼓励下,他投身革命斗争。 1929年,19岁的薛少卿经人介绍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5月正式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同年7月,红二军团打下监利县城,薛少卿被任命为尺八镇区乡苏维埃政府土地委员会委员兼少年先锋队大队长、团支部书记,负责分配土地、训练少年先锋队和保卫苏维埃政权等工作。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1931年3月,薛少卿带领10多名青年团员参加红三军第九师,编入第二十五团。10月,他调任尺八镇州山党支部书记,后到荆门县开展工作,担任礼家寺区反帝大同盟青年部长。 1932年7月,薛少卿在鹤峰县走马坪被错误打成“改组派”,后经贺龙、关向应过问释放并平反。1933年初,他被调到县反帝大同盟青年部工作,不久任青年部长。1934年5月,他成功配合武装动员科护送200余名伤员安全转移,受到部队表彰。 1935年11月,红二军团开始长征,薛少卿任红二军团政治部没收委员会主任。长征途中,他克服了雪山、草地等艰难险阻,还出色完成了筹集物资等任务,为部队提供了经费和兵源保障,其领导和组织才干得到贺龙赞赏。到达陕北后,他进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抗日战争时期 抗日战争爆发后,薛少卿任八路军120师政治部民运部动员科科长。1938年9月,他升任120师政治部民运部长,走上人民军队领导岗位。1941年6月,薛少卿调任120师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很快升任部长。1943年,在甘泗淇到中央党校学习期间,他还代理过政治部主任,展现出卓越的组织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才干。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薛少卿和夫人陈岩随延安干部团赴东北,他先后担任东北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辽西北地委书记、嫩江省委组织部长兼二分区地委书记及军分区政委等职。 解放战争时期 1947年夏,薛少卿受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部派遣,到北满东安(今密山县)的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担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代理党委书记职务。他克服诸多困难,在3年多时间里培养了560多名航空专业人才,为新中国航空事业“培养了种子”,输送了领导和技术骨干。 新中国成立后 新中国成立后,薛少卿投身空军建设。1950年7月,军委空军党委成立,他为党委委员,出任训练部第二部长;9月,空军工程部成立党委,他担任书记,为空军航空机务建设打下良好基础。 1955年,薛少卿被授予少将军衔,先后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960年9月,薛少卿被任命为空军副司令员,同时担任三机部副部长兼航空工业局局长。他全力推动航空器材国产化,促成航空研究院成立,积极建议并推动“补缺配套”,完善航空工业体系,填补了国内很多航空专业空白。 1965年8月,薛少卿出任空军工程学院院长,再次涉足航空教育领域。1970年4月,他再次被任命为空军副司令员。1971年“9·13”事件后,他被周恩来总理指定为空军五人领导小组成员,负责解决大批空军待修飞机的积压问题。 1973年,薛少卿负责空军训练、工程机务等多项工作,主抓了周总理提出的外援14个国家的任务,共援外飞机328架,选派飞行员372名等,圆满完成任务。 1975年8月,65岁的薛少卿响应邓小平“老同志让贤”的倡导,主动申请退居二线,成为空军第一个顾问,虽退居二线,但仍列席常委会议,继续为空军建设出谋划策。同时,他将主要精力投入到红二方面军军史审定工作中,担任《贺龙传》《任弼时传》《关向应传》等书的顾问,视其为晚年最大的政治责任。 薛少卿还是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他积极参政议政,为国家建设建言献策。1991年10月30日,薛少卿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1岁。他的一生,是为革命事业不懈奋斗的一生,为中国的解放事业和航空事业发展立下了不朽功勋,其功绩和精神将永载史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