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注册

李怀霜

公元1874年-1950年

李怀霜公元1874年-1950年 广东茂名市信宜市人物

李怀霜(1874~1950)

李怀霜,原名李葭荣,字蒹浦,号装愁庵,后改名怀霜,晚年自号不知老翁,广东信宜人。出生于江西南昌。其家世代书香,父亲李逢臣在江西历任南城、峡江县丞。李怀霜幼年禀承家教,尤长于诗文。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中式举人第三名。中举之后,致力于文学创作,加入著名文学团体“南社”,写了章回小说《灸蛾灯》等作品。他与晚清著名作家吴趼人(笔名“我佛山人”)交往甚密。吴趼人揭露封建社会的小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出版时,他为之作序。宣统元年(1909),他与吴趼人、卢伟昌、郭健霄等在上海组织两广同乡会并创设广志两等小学。吴趼人逝世后第三年(1912),他写了《我佛山人传》,高度评价吴趼人的磊落气节和文学成就,并表明了自己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孙中山组织中国同盟会后,李加入了同盟会。他与同盟会员夏重民等邀汉冶萍公司股东粤人芷澜出资,在上海租界望平街创办《天铎报》,自任总。《天铎报》开始以商业性报纸的面目出现,随即积极宣传民主革命,与于右任、宋教仁主办的《民立报》相呼应,成为同盟会在国内的两大喉舌。宣统三年(1911)清政府策划将中国的铁路权出让给外国人,激起了各地商绅掀起“护路风潮”。李主编的《天铎报》发表了陈布雷致《中国新报》主编杨度的书信,抨击清政府出卖经济利益的行径。同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当时在清政府控制下的上海,许多报刊对武昌起义持反对态度,把革命军称作“逆军”。李怀霜主编的《天铎报》则以《谈鄂》为题,连续发表10篇时事评论,旗帜鲜明地支持武昌起义,有力地声援了革命党人的斗争。翌年1月4日,刚刚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孙中山用英文写出《对外宣言》,派外交总长王宠惠专程从南京带到上海,交由《天铎报》译成中文,次日便在《天铎报》独家首先发表,顿时声震中外。这一时期,李还撰写了大量时事评论,为辛亥革命大造舆论。

  同年(公元1874年)出生的名人:方玉莲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1970-1-1 08:00

上一篇:丁衍庸下一篇:林树巍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秦国名将
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
唐朝第二位皇帝
唐代著名天文学家、数学家、道士
山西省委原书记
国务院总理
西夏政权的奠基者
晚清时期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将领
脱口秀演员
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学原党委书记、校长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清代太平天国将领
清朝文人
清代起义领袖
信宜市人物
信宜市人物
岭南画派著名画家
信宜市人物
明末清初信宜杰出文人
中国科学院院士
广东茂名市信宜市人物
公元1916年-1988年
广东茂名市信宜市人物
公元1874年-1950年
广东茂名市信宜市人物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龙部落历史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