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王大宝

潮州八贤
王大宝
王大宝[宋][公元1094年-1170年,潮州八贤] 广东潮州市潮安区人物
王大宝:潮州八贤之首的传奇人生
王大宝,这位在南宋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人物,以其卓越的才学、刚正的品格和坚定的爱国情怀,成为了潮州地区乃至整个岭南的杰出代表。他不仅是宋代岭南唯一的榜眼,更是“潮州八贤”之首、“岭南六先生”之一,其事迹与精神至今仍为人们所传颂。

1094年,王大宝出生于潮州海阳县登瀛(今广东潮州市归湖镇)。其先祖自福建温陵辗转迁至广东饶平,最终定居海阳。王大宝自幼便展现出非凡的聪慧,对学习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尤其喜爱钻研儒家经典,博通五经,在《易经》方面的造诣更是出类拔萃。20岁左右,正值政和年间,凭借自身的才学,王大宝被选入太学攻读。宋代太学在教育史上有着重要意义,其招收对象范围扩大,涵盖了八品以下官员子弟以及平民子弟,打破了以往贵族教育的局限,向平民教育迈出了重大改革的一步,这也为王大宝这样出身平凡却心怀大志的学子提供了宝贵的机会。

1127年,“靖康之变”爆发,金军攻破北宋首都开封,掳走徽、钦二帝,北宋宣告灭亡。在这国家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宋高宗赵构仓促登基,后南迁建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史称“南宋”。1128年,南宋迎来了建炎二年的科举考试,这是宋高宗即位后的首次科举,被称为“龙飞榜”。王大宝在会试中脱颖而出,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呈报给皇帝。然而,当时宋高宗恰好驾幸维扬(今扬州),在殿试时,将第二名的维扬人李易点为状元,王大宝因而屈居第二,成为了宋代岭南地区唯一的榜眼。这一成就不仅是他个人的荣耀,更是为岭南地区的文化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心针,极大地鼓舞了当地学子的进取之心。

及第之后,王大宝被授任为南雄州教授。但这份官职的俸禄微薄,连维持自身的生活都颇为艰难,更难以顾及家庭。在现实的困境下,仅仅过了百日,王大宝便无奈地选择了辞官还乡。此后的一段时间里,王大宝虽身处民间,却时刻关注着国家的局势和百姓的生活,为日后重返仕途、施展抱负积累着力量和经验。

1146年,时来运转,王大宝被任命为连州知州。在任期间,他深入了解民间疾苦,积极为百姓排忧解难。三年后,他上京接受考课,抓住机会向朝廷上书,奏请裁减“免行钱”。“免行钱”这一赋税制度源于北宋熙宁年间王安石推行的新法,本意是为了控制都城及各地物资市场,由政府投资设“市易务”,平价收购社会溢销物资,待市场紧缺时再由商贩具保购进并酌加利润售出,以稳定物价。作为简化商品流通环节的代价,百姓需向政府缴纳“免行钱”,以作为官员俸禄的部分来源。然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这一制度却给百姓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王大宝深知地瘠人贫的六州百姓在“免行钱”的重压下生活困苦,因此极力奏请减免,最终成功为六州民众减轻了不少经济负担,赢得了百姓的赞誉和爱戴。

1162年,宋孝宗赵昚即位,这位新帝锐意于革弊兴利,为岳飞、赵鼎等遭受冤屈的忠臣平反昭雪,并召回了张浚等主战派大臣。王大宝也在此时迎来了他仕途的重要转折,被授为礼部侍郎。此后,他凭借自己的学识和忠诚,积极向宋孝宗进言,劝告皇帝在和战问题上要坚定立场,不可犹豫不决。他的观点深得宋孝宗旨意,不久后便被授为右谏议大夫(官署也称为“秋台”)。

担任右谏议大夫期间,王大宝展现出了刚正不阿、不畏权贵的高尚品格。他秉持着公正执法的原则,不惧任何威胁利诱,对朝中的腐败现象和渎职官员展开了坚决的斗争。在这一时期,他做出了一件震惊朝野的壮举——接连弹劾并成功罢免了四位宰相级别的高官。其中包括在荆、襄督师时指挥不力,导致北伐失败的汪澈,以及秦桧余党等。他的这一系列行动,让贪官污吏们闻风丧胆,私下里给他起了个“王老虎”的外号。而“秋台·榜眼”坊中的“秋台”二字,正是因他担任右谏议大夫这一官职而来,彰显了他在这一职位上所展现出的威严和功绩。

王大宝所处的时代,南宋朝廷内部主战派和主和派的争斗异常激烈。而王大宝始终坚定地站在主战派一方,力主抗金北伐,反对与金国苟且求和。他多次上书宋孝宗,强调“先明国是,而行以果断”,极力主张制定抗金大计,收复北方失地。在隆兴元年(1163年),宋孝宗命王大宝为礼部侍郎、右谏议大夫时,他接连上疏,力劝孝宗早定抗金大计,并不遗余力地弹劾投降派官员。然而,投降派势力在朝中根深蒂固,他们与金国暗中联系媾和,并对张浚等主战派进行污蔑和攻击。在这种复杂的政治局势下,宋孝宗的态度逐渐发生转变,开始一心求和。王大宝连上三道奏章,试图劝谏孝宗改变主意,但均未被接受。面对这种局面,他深感失望和无奈,愤然辞去了右谏议大夫、兵部侍郎的官职。

1164年,金兵趁南宋朝廷内部主和派掌权、国防松懈之机,大举南侵。南宋军队在金军的攻势下无力抵抗,最终被迫与金国签订了屈辱的“和约”,承认金宋两国的关系为“叔、侄之国”,这一事件给南宋带来了极大的耻辱和损失。

1165年,随着朝野中抗金呼声的日益强烈,王大宝再次被重新起用,被任命为礼部尚书。然而,尽管他一心为国,提出了诸多抗金方略,但仍未得到皇帝的认可。同时,他还不断受到投降派的攻击和排挤,身心交瘁的他最终被迫再次辞去官职。

1170年,王大宝在家乡病逝。临终前,他心中仍念念不忘国家的收复大业,长叹道:“收复失地之事竟是遥遥无期的了!”带着无尽的遗憾离开了人世,享年76岁。宋孝宗特赠王大宝“大中大夫”谥号,并赐“御葬”,将其安葬于潮安归湖镇神前山。王大宝墓占地约四亩,墓前现存石翁仲、石狮、石马等宋代大型石雕群,这些石雕工艺雄浑古朴,展现了宋代高超的雕刻技艺,1989年,王大宝墓被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成为后人缅怀和纪念他的重要场所。

王大宝不仅在政治上有着卓越的表现,在学术方面也颇有建树。他致力于研究儒家经典,著有《周易证义》《书解》等著作。宋高宗曾称赞他“留意经术,其书甚可采”,这充分肯定了他在学术研究上的深厚造诣和贡献。

王大宝的一生,是为国家和人民不懈奋斗的一生。他刚直不阿的品格、心系百姓的情怀以及坚定的爱国精神,为后世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他的事迹在潮州地区广为流传,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潮人奋发向上、爱国为民。在潮州牌坊街上,那座“秋台·榜眼”坊至今仍屹立不倒,默默地诉说着王大宝的荣耀与传奇,成为潮州历史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明代方志学家郭裴在《粤大记》中将冯元、王大宝、余靖、崔与之、李昴英、郭阊列为宋代岭南六先生,赞叹六先生是“真五岭间气之钟灵,百代士林之仪表”。民国史学家吴道镕在《广东文征》中更是指出“盖吾粤宋南渡后,高、孝两朝人物,当以大宝为首屈一指,不止潮州八贤之冠也”。王大宝以其非凡的一生,当之无愧地成为了潮州八贤之首,他的精神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中,熠熠生辉,永不磨灭。 
上一篇:翁帆下一篇:郭真顺
中国第二大姓氏
开国少将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中将
国务院原副总理
湖北省委书记
纵横家
西汉改革家、政治家、新朝皇帝
香港声名赫赫的导演、编剧、制片人
文化领域的开拓者
落马官员
开国上将
浙江省委原书记
南宋末代皇帝
北宋第五位皇帝
五代宋初堪舆家
南宋哲学家
南宋第六位皇帝
宋朝著名抗金女英雄
中国古代十大音乐家,宋朝词人
宋朝第四位皇帝
宋朝风水师
宋朝第八位皇帝
宋朝第二位皇帝
宋朝第三位皇帝
中国科学院院士
蜚声国际的国学大师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明代潮州名贤
岭表大宗,传阳明学入粤
革命烈士
中国女诗人
潮安区人物
明朝状元
潮州八贤
潮州八贤
潮州八贤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520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