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注册

郭锡镏

清公元1706年-1765年

郭锡镏清公元1706年-1765年 福建漳州市南靖县人物

郭锡镏(1706~1765年),又名天赐,生于龙山庙兜。幼年随父去台,初居半线(今彰化县属),后迁大加蚋(今台北市)。在兴雅庄一带垦荒种植,凿洞修渠,引水灌溉,为台湾农田、水利建设奋斗一生,是闽南人开发台湾的突出人物之一。

郭锡镏约在康熙五十年(1711年)之后随父去台,经过父子10余年惨淡经营,积蓄一定财产。随着大批移民的涌入,新垦土地日广。为实现大规模经营农业的雄心壮志,郭锡镏于乾隆初年北迁大加蚋兴雅庄一带开发大荒埔。同时兴修水利,改善农田灌溉条件。乾隆五年(1740年),他将彰化田产全部变卖,募工在新店溪支流青潭溪上围堰截水,开凿大坪林合兴寮石空顶圳,历经数年终告完成,解决部分农田缺水问题,但引水量小,灌溉能力仍不足。为使原垦和新垦的农田解除干旱威胁,郭锡镏直接从新店溪上开辟渠道,引水汇合石空顶圳,筑成一条长达数十里的大坪林圳。

引水工程所经过的路线多是高山深涧,中间还得跨越景美溪。为解决这一工程难点,郭锡镏先是修渡槽横跨两岸,但行人不摆渡过溪,却把渡槽当作桥梁使用,不久渡槽即毁于行人足下。郭锡镏又改从溪底引渡,将水缸去底一一衔接埋入水底,暗渠引渡终于获得成功。

大坪林圳建至中途,因工程巨大,资金短缺,不得不暂告停工。直到乾隆十八年(1753年),在友人林安、萧月等人资助下,才得以继续修建。至乾隆二十五年,前后经历21年,大坪林圳终于全部竣工,称金石川圳,灌溉面积扩大到1.5万亩,实现旱涝保收,经济效益显著,为开发台湾创造有利条件,在政治、社会方面影响较大。

乾隆三十年,台北遭到特大暴雨,金石川圳多处被洪水冲坏。郭锡镏一时无法筹集巨资修复水圳,忧愁过度,积劳成疾,于十一月十八日逝世,终年59岁。死后安葬在锡口山北之下塔悠(今台北市松山区),私谥为宽和先生。后人为纪念他的功德,把金石川圳命名为镏公圳。

  同年(公元1706年)出生的名人:王又曾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1970-1-1 08:00

上一篇:刘金榜下一篇:吴锡璋
风水师鼻祖
中央政治局委员
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东汉末年曹操帐下著名谋士
新鸿基地产的创办人之一
中国内地男演员
善谋贤才,助力燕国崛起的关键人物
心理学家
第十八届中央委员
金平区人物
新四军战士
公元1913年-1934年
福建漳州市南靖县人物
公元1913年-1970年
福建漳州市南靖县人物
公元1907年-1977年
福建漳州市南靖县人物
公元1906年-1947年
福建漳州市南靖县人物
公元1908年-1937年
福建漳州市南靖县人物
公元1904年-1966年
福建漳州市南靖县人物
公元1894年-1936年
福建漳州市南靖县人物
公元1890年-1944年
福建漳州市南靖县人物
清?-1900年
福建漳州市南靖县人物
清公元1602年-1647年
福建漳州市南靖县人物
清公元1697年-1765年
福建漳州市南靖县人物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龙部落历史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