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注册

徐仁铸

清公元1863年-1900年,维新四公子

徐仁铸清公元1863年-1900年,维新四公子 江苏无锡宜兴人物

徐仁铸(1863-1900)字研甫,号缦愔,直隶宛平人。清末官吏。生于清穆宗同治二年,卒于德宗光绪二十六年,年三十八岁。光绪十五年(公元一八八九年)进士。屡掌文衡,极主慎重。官至湖南学政。仁铸工诗,著有《涵斋遗稿》,传于世。中日甲午战后,痛感国势日衰,亟思变法。曾作《輶轩今语》,阐述维新变法之意,遭到湖南顽固派叶德辉、王先谦等的攻击。请其父徐致靖推荐康有为、梁启超、张元济、黄遵宪,谭嗣同于光绪帝,以仲其志。戊戌政变前夕,见后党势盛,新政前途暗淡,又致函王先谦,为自己曾经赞同维新开脱。戊戌变政后被革职。

晚清“维新四公子”

清代末期的谭嗣同、陈三立、徐仁铸和陶葆廉(陶菊存),当时都是官宦子弟。谭嗣同之父谭继询为湖北巡抚,陈三立之父陈宝箴是湖北巡抚,徐仁铸之父徐致靖为户部侍郎,陶菊存也是世家子弟。

而 “四公子”也几乎都是大清王朝的“臣子”。如谭嗣同是江苏侯补知府、军机章京,陈三立是户部主事,徐仁铸是湖南学政使。但他们却无意于功名富贵,而醉心于维新变法。这“四公子”在当时与康、梁相呼应,锐意变法自强,很为时人所瞩目。

戊戌变法失败后,四公子中的谭嗣同决心以血激励后人,在北京菜市口刑场大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含恨而死。陈三立、徐仁铸皆以“招引奸邪”之罪被夺官职;他们的父辈陈宝箴、徐致靖也以保荐康、梁“奸党”之罪,一个被摘去顶戴花翎“永不叙用”,一个被永远-。民国以后,徐仁铸的叔伯兄弟徐凌霄、徐一士在报上连载《凌霄一士随笔》,专谈清末民初掌故,对他们的那位“仁兄”每有唏嘘之笔。“四公子”中唯一以诗文称誉者为陈三立,他是清末诗文宗伯和“同光体”的领袖人物,列为“海内三陈”之一。后来清廷恢复他原职,他却拒绝不就,晚年在北京拒绝日伪拉拢,以85岁高龄-而死,其爱国气节颇为时人所钦佩。他的两个儿子陈师曾、陈寅恪,一为大画家,一为历史学家,也是极有名气的。
人物关系:父亲:徐致靖

  同年(公元1863年)出生的名人:沈寿昌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1970-1-1 08:00

上一篇:刘雪乔下一篇:李国伟
中国科学院院士
浙江省衢州市委副书记、市长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画家
原黑龙江省委书记
秦朝著名方士
清末民初政治人物
抗美援朝老军医
山西省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
五代十国时期吴国大臣
淞沪警察厅厅长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龙部落历史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