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注册

朱广达

大兴区

朱广达大兴区 北京市大兴区人物

朱广达(约1855-民国初年),原姓韩,今大辛庄乡郏河村人,后过继到榆垡镇张家务村姑母家,改朱姓。他聪敏好学,博学多才,精于“麻衣相术”,通晓医学。贾万全(约1858-1935),今南各庄乡朱家务村人,出身于曲艺家庭,堂兄贾万春、贾万发均以说西河大鼓为业。他排行第三,人称“贾三”,不仅会说书,且颇晓乐律。

朱、贾二人是光绪年间京南独特地方戏剧“诗赋弦”的创始者。二人皆嗜戏成癖,且旷达不羁,玩世不恭,故从少年时期就结为知己。一年麦收,二人撇家不顾,赶到房山庙会看戏。囊中羞涩,便于看戏之余摆摊看相,打场说书。所赚之钱除算还饭店费用外,还剩下一袋铜子,随于闹市中抛撒,任人抢拾,轰动了整个庙会。

约从清光绪初年起,二人开始密切合作创作新剧种“诗赋弦”。朱有文才编写剧本,贾通乐律配以曲谱。二人如痴如醉,像着魔一般,对“诗赋弦”倾注了全部心血。朱常年在炕上放一小桌,常终日写作,不分昼夜,困倦之极,便在桌旁和衣而卧。一次,朱、贾二人去南各庄赶集,边走边揣摩唱腔剧词,七八里的路程,竟然走了一天也未走到。“诗赋弦”于清光绪六年(1880)左右问世,角色行当有生、旦、丑等,表演形式以唱、念、做为主,文武场面和彩扮比较简单。剧目内容多为撷取评书唱本、古典小说中的故事情节,以及民间传说、轶闻琐事等。曲调初起时主要采用民歌小调和曲艺说唱中的曲牌,后经改造翻新,不断吸收其他剧种的艺术营养,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曲牌体系及声腔体系。约在1894年,朱、贾二人首先在朱家务办起第一个“诗赋弦”会戏,农闲时排练,及至春节便走乡串村演出。这一剧种一经出现,便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认定和欢迎,很快在大兴、宛平地区传播开来,后又传到固安、房山、良乡等县。从光绪末年到中华民国时期,先后有19个村成立过“诗赋弦”会戏,其中6个村是朱、贾亲传。朱、贾二人一生密切合作,创作剧本60多部,代表剧目有《苏落缘》、《秃子换》、《双全扫雪》、《千里驹》、《金玉缘》、《团圆会》、《双拜堂》等。

来源:中国军网



  同年(公元1855年)出生的名人:赵清熙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1970-1-1 08:00

上一篇:毕桂芳下一篇:张广有
北京市大兴区人物
公元1900年-1985年
北京市大兴区人物
公元1908年-1986年,水稻种植“土专家“
北京市大兴区人物
公元1910年-1941年
北京市大兴区人物
北京市大兴区人物
公元1908年-1966年
北京市大兴区人物
明公元1565年-1630年,明神宗朱翊钧宠妃
北京市大兴区人物
明?-1538年,兴献王朱祐杬的王妃
北京市大兴区人物
公元1890年-1975年,著名民间接骨医生
北京市大兴区人物
清公元1731年-1807年
北京市大兴区人物
清公元1729年-1781年,著名学者
北京市大兴区人物
清公元1648年-1710年,“颜李学派“学者
北京市大兴区人物
大兴区
北京市大兴区人物
大兴区
北京市大兴区人物
大兴区
北京市大兴区人物
大兴区
北京市大兴区人物
北京市大兴区人物
大兴区
北京市大兴区人物
大兴区
北京市大兴区人物
大兴区
北京市大兴区人物
大兴区
北京市大兴区人物
大兴区
北京市大兴区人物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龙部落历史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