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注册

李暠

唐公元351年-417年,十六国时期西凉政权建立者

李暠唐公元351年-417年,十六国时期西凉政权建立者 甘肃武威凉州人物

李暠(351-417),字玄盛,一字长生,陇西成纪(今秦安县北)人。是汉李广的16世孙。

李暠少而好学,性敏宽和,为人宽宏大量。他精通孙子兵法,自幼便练就了一身好武艺。经常和吕光、太史令郭黁及同母弟宋繇一起同宿,共同商讨天下大事。后凉末年,李暠被任命为代理效谷县(今敦煌东北)令。在任职期间,办事公平认真,“温毅有惠政”,受到敦煌仕人及百姓的拥戴。后被州人推为宁朔将军、敦煌太守。安帝隆安三年(399),段业称北凉王,他的右卫将军敦煌索嗣依仗自己得宠,妄图取代李暠的敦煌太守,带领500名骑兵向西出击李暠。李暠遗兵反击索嗣的背叛,打败了他们,使索嗣奔还张掖。段业从此识破了索嗣的阴谋,便杀了他,并遣使者向暠道歉。段业还分敦煌的凉兴、乌泽和晋昌(今安西县境)的宜禾三县为凉兴郡,晋升李暠为持节、都督凉兴以西诸军事、镇西将军、领护西夷校尉。既而,李暠的势力逐渐强盛起来。

安帝隆安四年(400),晋昌太守唐瑶将六郡檄交给李暠,并推他为大都督、大将军、凉公、领秦凉二州牧、护姜校尉。于是李暠的西凉政权建立了,年号为“庚子”。建国后,李暠以“诸事草创,仓帑未盈,故息兵按甲,务农养士”为指导思想;在政治上努力做到知人善任,积极纳谏,执法宽简,赏罚有信。他赦其境内,号召因战乱而背井离乡的百姓返回家园,重视农桑,并给这些重返家乡的百姓以优惠待遇和资助,很快就有逃民2.3万多户迁回敦煌。为了统一河西,他还派遣重臣宋繇东征凉州,西击玉门,都取得了成功。随后,他又实施了“寓兵于农”的措施,将大批军队开到玉门关、阳关等地屯田,广积粮谷作为东伐的资本。因此,敦煌因战乱而遭到破坏的经济,很快得以恢复和发展。此时,李暠在城南门外临水处建起一座“靖恭之堂”,作为他同朝臣商议朝政、检阅武备的处所。为振兴文教,培养儒士,他修建了泮宫(学校),并在各郡设置五经博士,负责传授经学。文风一时大兴。

安帝义熙元年(405),李暠改元为建初。他派人向东晋奉表。义熙二年(406),北凉诅渠蒙逊侵略西凉国,发兵进攻建康郡(今甘肃高台县骆驼城),掠走了3000余户人家。李暠得知后非常气愤。立即亲自率兵追至弥安(今洒泉县东),打败了他们,截回了掠走的全部人家。此后,他促劝耕作,百姓乐业,国内安福,出现了一派升平盛世的景象。李暠一生“通涉经史”,“玩礼敦经”。尤善于文学,是五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著有《靖恭堂颂》 《述志赋》 《槐树赋》 《大酒容赋》等,以《述志赋》最为有名。李暠还重视儒学,珍惜人才,知人善任,四方许多有为之士纷纷前去投奔。当时著名的地理学家阚駰,经济学家宋繇,教育学家刘昞等,都是在李暠的重用下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使敦煌成为传播儒学的中心,形成中国历史上五凉文化的鼎盛时期。

安帝义熙十三年(417),李暠因病去世,谥封为武昭王,庙号太祖。他的儿子李歆继承了王位。


  人物关系:
爷爷:李弇 父亲:李昶 儿子:李恂 曾孙:李熙 玄孙:李天锡

  同名人物:李暠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1970-1-1 08:00

上一篇:蔡强下一篇:桑吉扎西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秦国名将
唐朝第二位皇帝
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
唐代著名天文学家、数学家、道士
山西省委原书记
国务院总理
西夏政权的奠基者
晚清时期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将领
脱口秀演员
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学原党委书记、校长
三国东汉末年凉州军阀
甘肃武威凉州人物
三国东汉末年凉州军阀
甘肃武威凉州人物
唐公元351年-417年,十六国时期西凉政权建立者
甘肃武威凉州人物
汉?-186年,汉末凉州军阀
甘肃武威凉州人物
凉州
甘肃武威凉州人物
汉?-前187年,东汉末年羌胡族首领
甘肃武威凉州人物
三国关中十将
甘肃武威凉州人物
凉州
甘肃武威凉州人物
三国?-212年,东汉末年凉州军阀之一
甘肃武威凉州人物
三国?-211年,东汉末年凉州军阀之一
甘肃武威凉州人物
三国东汉末年凉州军阀
甘肃武威凉州人物
三国东汉末年军阀袁绍部下的将领
甘肃武威凉州人物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龙部落历史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