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注册

郭巨川

公元1876年-1953年,著名侨领,企业家

郭巨川公元1876年-1953年,著名侨领,企业家 海南省文昌人物

郭巨川(1876~1953) 著名侨领、企业家。派名郭书淮,又名郭盛淮,1876年12月11日出生于南阳镇美丹村。父郭诗发,又名郭云龙,字子荣,侯补中书,科中书。弟郭镜川,母李太夫人,妻王夫人。

巨川幼年在梓里上学读书,天资聪颖,志气高远。弱冠之年,有战胜环境,改进社会的思想,无畏强权,抑强扶弱,对那些仗势欺人者就围而攻之。他的高尚品德,深受乡亲们敬佩。壮年时,奉尊翁云龙之命,赴南洋马六甲埠打工,当过牛车夫、种植工,后逐步创立和发展自己的种植和加工业,二十世纪20年代中期成为富甲一方的名商。他待人和气,烟, 不染,辛勤经营,管理有方,生意日隆,事业发达。他为人正直,乐善好施,热心于慈善事业,支援家乡建设。1907年奉命捐银五百元创设迈众小学于美丹村北麓,还津贴学校之费用。1910年捐银三百元改建冠南龙头宗祠。辛亥年秋,社会-,地方纷扰,捐银一千元命其弟镜川返里与众父老商议,购 ,保卫村庄安全。1915年袁世凯称帝,龙济光祸粤,巨川、镜川兄弟潜归香港,与朱执信等人共谋驱龙,维护-。他对族中好学之青年,乐意授助。如“五四”运动中为国捐躯的北京大学学生郭钦光,离邑晋京时,他出银赞助。还出资帮助全村昆季修建屋宇。1921年冬,巨川欲返琼开发实业,弟镜川竟膺琼崖全属公路会办之职,动工建筑海口市长堤马路,及筹设银行。1924年,琼崖苛捐杂税繁重,旱灾严重,五谷失收,饿殍遍野,巨川、镜川兄弟特付大银千余元分给宗族戚里。他看到祖业稀少,难培后进,乃捐入曾祖斯俊公银五千元,又捐入十五世支祖邦由公银五千元,籍归储蓄,以备要需。1925年巨川远游京津沪杭,游览名胜时,花银四千余元,订购四库全书一套赠给文昌县图书馆。又付银三百余元为幼孤郭远安修建房屋,次年捐银千余元修建被大水冲坏的美丹桥坝。又捐龙头宗族祀银一千元及续修族谱编印费银三百三十元。文昌中学筹建校舍,他慷慨解囊,特捐银一万五千元兴建文中“云龙楼”等校舍。

抗日战争爆发后,与胞弟镜川共同捐献巨款支援祖国抗日,被国民政府授予荣誉称号。

巨川爱祖国爱家乡,对社会公益事业贡献殊大。孙中山大总统特授予五等嘉禾章、广东省长褒奖二等嘉祥章,当选为粤军参议。1925年当选为北京善后会议华侨代表。配王氏,次庶符氏,三庶熊氏,育有七子:贻榜、贻科、贻基、贻第、贻霖、贻美、贻东。

1935年,功成名就的郭氏兄弟,在故土文昌公园内,为纪念母亲、祖母和伯母的养育之恩,弘扬她们身上闪烁的中华民族劳动妇女善良、勤劳、刚毅、纯朴的传统美德,建造了“郭母李太夫人王夫人纪念亭”。受到国民政府和党政要员题词赋诗赞颂。国民政府的题词为“懿德堪型”、“行式中闱”。林森、孙科、李宗仁、张学良、孔祥熙、陈立夫、于右任、许崇清、马叙伦、张人杰、梁寒操、黄强、彭学沛、王铎声等政要的题词均刻于亭中,经过点缀修饰,至今仍光彩夺目,熠熠生辉。

1953年,郭巨川在吉隆坡病逝,享年80岁。



  同年(公元1876年)出生的名人:周范华

  • 郭明义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1970-1-1 08:00
  • 上一篇:郭新下一篇:蔡时椿
    风水师鼻祖
    中央政治局委员
    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东汉末年曹操帐下著名谋士
    新鸿基地产的创办人之一
    中国内地男演员
    善谋贤才,助力燕国崛起的关键人物
    第十八届中央委员
    心理学家
    金平区人物
    斯世斯民之不幸也
    海南省文昌人物
    身心性命之学
    海南省文昌人物
    南州知州
    海南省文昌人物
    清公元1775年-1845年
    海南省文昌人物
    公元1894年-1974年
    海南省文昌人物
    公元1922年-1948年
    海南省文昌人物
    公元1905年-1927年
    海南省文昌人物
    清公元1817年-1893年
    海南省文昌人物
    明代进士,爱国诗人
    海南省文昌人物
    文昌知县
    海南省文昌人物
    公元1900年-1991年
    海南省文昌人物
    公元1909年-1992年
    海南省文昌人物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龙部落历史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