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注册

李茂贞简介-唐末至五代时期藩镇

五代十国
李茂贞个人介绍资料
本名:李茂贞
别名:宋文通
所处时代:唐末→五代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河北蠡县
出生日期:856年
逝世日期:924年5月17日
主要成就:称霸陇右数年,一度劫持唐昭宗;加封岐王,为唐末有力的藩镇之一
字号:字正臣爵    位岐王(唐)、秦王(唐、后唐)
官职:凤翔节度使、陇右节度使、尚书令
谥号:忠敬
李茂贞(856年-924年5月17日),原名宋文通,字正臣,深州博野(今河北蠡县)人。唐末至五代时期藩镇、军阀,官至凤翔、陇右节度使,封岐王。
李茂贞初入镇州博野军,以军功升任队长,之后所属军队击败了黄巢的部将尚让,李茂贞以军功迁神策军指挥使,光启二年(886年),李茂贞以护唐僖宗之功拜武定节度使,并改名李茂贞。光启三年(887年),唐僖宗由凤翔返回长安,遭遇藩镇李昌符拦截,僖宗命李茂贞追击,李茂贞不负僖宗所托将李昌符击败斩杀。李茂贞晋升为凤翔、陇右节度使,大顺元年(890年)封陇西郡王。之后南征北战发展了大片地盘,并开始干涉朝政,使得嗣位的唐昭宗十分不满。景福年间(893年)朝廷与李茂贞发生多次冲突,先后数次出兵讨伐,结果连连战败。宰相杜让能、李溪、韦昭度先后被其所杀,唐昭宗被打得损兵折将。李茂贞不但未获罪反被晋封为岐王。唐朝灭亡后,李茂贞未向后梁称臣,沿用唐哀帝的天佑年号,并准备联合王建、李克用出兵讨伐朱温,但因各怀心事而不了了之。
后唐建立后,李茂贞心怀不安,上表给庄宗李存勖,向后唐称臣,李存勖因其是旧朝老臣,不加怪罪,改封其为秦王,后唐同光二年(924年)去世,时年六十九岁,葬于大唐秦王陵。谥曰忠敬。
人物生平
保驾功臣
李茂贞是深州博野(今河北蠡县)人,他原来姓宋,名文通。李茂贞最初和当时的许多人一样去参加当地的藩镇牙军,他参加的是镇州(今河北正定,成德节度首邑)博野军,之后奉命到奉天(今陕西乾县)去驻守,他在军队里当了队长。
广明元年(880年)十二月,黄巢的起义军攻进了长安,他所在军队又奉命前去围攻黄巢的起义军,打败了黄巢的属将尚让,李茂贞立下战功,被封为神策军指挥使。
光启二年(886年),静难节度使朱玫联合河东节度使李克用、河中节度使王重荣、凤翔节度使李昌符反抗权宦田令孜。田令孜挟唐僖宗逃往凤翔(今陕西凤翔),朱玫拥唐朝宗室李煴为帝,自任侍中,专断朝政。李茂贞时为神策军扈跸都将,带领所部担任唐僖宗的护卫,抵挡朱玫手下大将王行瑜的追兵。因功受命为武定节度使,为唐僖宗赐姓名为李茂贞,字正臣。
割据凤翔
光启三年(887年),唐僖宗返回长安。经过凤翔(今陕西凤翔)时,凤翔节度使李昌符领兵拦截,和护驾的先头部队发生激烈冲突,李昌符败退而去。唐僖宗很生气,命李茂贞领兵猛追,李茂贞没有辜负唐僖宗的期望,不但追上歼灭了李昌符的残部,而且斩杀了李昌符。唐僖宗龙颜大悦,加封李茂贞为凤翔和陇右节度使。
大顺元年(890年),李茂贞受封为陇西郡王。大顺二年(891年)枢密使杨复恭获罪,跑往兴元(今陕西汉中)他的养子节度使杨守亮那里,一起反叛。景福元年(892年),李茂贞攻克兴元府,斩杀杨复恭父子。
威震西陲
景福二年(893年),唐昭宗出兵讨伐李茂贞,但反为李茂贞所败。李茂贞领兵进军长安问罪。唐昭宗害怕引火烧身,赶忙杀死两个枢密使,请求李茂贞退兵,李茂贞却说主张发兵的是宰相杜让能。陈兵临皋驿站,请求杀死杜让能。杜让能说:“我早就预料到了,现在也只有杀了我才可以纾国难。”唐昭宗泣下沾襟,贬杜让能为雷州司户参军,赐死,李茂贞这才罢兵。
唐昭宗从石门回到京师,便招募军队,让宗室之人统辖。李茂贞认为唐昭宗是在防备自己,于是又领兵进攻长安,唐昭宗刚招募的军队不堪一击,还没有见到李茂贞的军队便做鸟兽散了。唐昭宗只好又出逃,投奔华州(今陕西华县)的韩建。李茂贞进入长安,纵兵大加抢掠,将许多宫殿付之一炬。在韩建的调停下,李茂贞不但没有被加罪,反而加封为岐王,并拜尚书令。唐昭宗回到长安,又被宦官们控制起来。
天复元年(901),李茂贞升陇州防御使为保胜军节度使,仅辖陇州一州。天复二年(902)七月,朱全忠命汴将孔勍攻取陇州。次年初,李茂贞又重新据之,以假子李继岌任节度使。
天复四年(904年),宰相崔胤想借朱温的力量诛杀宦官,大宦官韩全诲则和李茂贞联合,请来李茂贞的几千兵马驻守京城,保护长安。李茂贞派他的儿子李继筠以数千兵保卫京师,宦官们依仗着有岐王的军队,更加骄横难以节制。
自立一国
天祐四年(907年)朱温篡唐,建立后梁。李茂贞仍用唐哀帝天祐年号,以示与后梁对抗。并联合王建和李克用写了讨伐朱温的檄文,声称要兴师问罪。但这也仅仅是虚张声势,大家各有打算,联合出兵的事也没有了下文。李茂贞没有出兵讨伐朱温,诸侯中的强者皆先后称帝,唯独李茂贞没有,还是只称岐王,开府设置百官,以其所居为宫殿,其妻称皇后,各种仪仗都跟皇帝一样,仅此而已。
后梁乾化四年(914年)十二月,李继徽为其子李彦鲁毒死,李彦鲁自为留后。次年也即贞明元年(915年)四月,李继徽假子李保衡又杀李彦鲁,自称留后,并以邠宁降梁。同年五月,李茂贞派彰义节度使刘知俊率军夺回宁州,进围邠州,但梁署节度使霍彦威全力固守,岐军围攻半年不克。贞明元年(915年)十一月刘知俊降蜀后,李茂贞又以长子李从曮继镇泾原。后梁贞明二年(916年)十月,蜀主王建伐岐,进击陇州,李继岌率众弃城降蜀。李茂贞遂废保胜军,将陇州并隶凤翔镇。后唐同光二年(924年),李从曮袭任凤翔节度使,李茂贞二子李从昶出任泾州两使留后。次年五月,后唐庄宗正式任命李从昶为泾州节度使,继续承认凤翔李氏对泾原的控制,直至后唐天成四年(929年)李从昶奉诏移镇华州(今陕西华县)。至此,李茂贞父子统治泾原已达三十年余。之后,陇州在李茂贞父子的统治下直至后唐长兴元年(930)李从曮移镇,占据达四十三年之。
上表称臣
后唐灭掉后梁,李茂贞以叔父的名义给李存勖写了封信,祝贺他攻占开封。等李存勖定都洛阳后,他心里很不安,上表称臣,又让儿子去朝见李存勖。李存勖因为他是旧朝的元老,对他很尊敬,仍让他任旧官职,改封他为秦王。李茂贞病时,李存勖还派人去给他送药慰问,封秦王后时间不长,李茂贞便与世长辞了,终年六十九岁,谥曰忠敬。
主要成就
割据一方
李茂贞在唐末成为割据西北的最大的藩镇,对唐朝中央政府的政令影响非常大。光启三年(887年),李茂贞被唐昭宗封为凤翔、陇右节度使,自此,开始了对陇右地区的割据。李茂贞自光启三年(887年)凤翔节度使以来,势力不断坐大,先后吞并天雄、彰义、感义、武定、兴元、静难、保大、保塞、义胜、匡国、龙剑等镇,还曾染指东川、灵盐等地,势力波及四道十五镇四十余州,地域涉及今陕西大部,宁夏南部,甘肃西部,四川北部一带。
大顺元年(890年),李茂贞受封为陇西郡王,并先后攻占了凤州、洋州、泾原三地,势力有了大的发展。而且相比于李克用和杨行密等藩镇,李茂贞距离京师长安很近,开始染指中央政府的施政。
景福二年(893年),唐昭宗忍无可忍之下出兵讨伐李茂贞,李茂贞击败了中央政府的部队,领兵进军长安问罪,唐昭宗不得不屈服于李茂贞。之后,李茂贞又和河东的大藩镇李克用发生争权夺利的斗争。当时的河中节度使王重盈死后,他的儿子王珂和王珙争夺节度使之位。因为有李克用的支持,唐昭宗册封王珂为河东节度使。李茂贞为了对抗李克用,支持王珙,见唐昭宗将节度使给了王珂,便和另外两个地方军阀王行瑜和韩建一起发兵到长安,逼唐昭宗改换节度使的人选,并且杀掉了李溪和韦昭度两个宰相。为了遏制李茂贞势力的发展,唐昭宗开始招募军队,组建直属于朝廷的军队。李茂贞认为唐昭宗是在防备自己,于是又领兵进攻长安,唐昭宗刚招募的军队不堪一击,很快被李茂贞击溃。李茂贞进入长安,纵兵大加抢掠,将许多宫殿付之一炬。在韩建的调停下,李茂贞不但没有被加罪,反而加封为岐王,并拜尚书令,李茂贞在唐末的实力可见一斑。[1]
李茂贞的势力还进入了剑南。李茂贞为了稳固山南的统治,必须对勃兴于西川的王建进行打压。李茂贞以南下救援东川为契机,命令岐军进占剑南东川大部,与王建为争夺地盘不可避免地展开正面冲突。因为李茂贞的统治重心在关中,他个人又急于干政甚至挟天子令诸侯,所以在与王建的争夺中失利,对剑南道染指的时间也较短。
称王岐国
后梁开平元年(907年)朱温灭唐,建后梁。李茂贞仍用唐年号,开岐王府,置官属。当其盛时,岐国有地20州,至后梁末年,李茂贞屡为河东、后梁和王建所建立的前蜀所败,岐国仅7州而已。后唐同光元年(923),后唐庄宗李存勖灭后梁,建后唐,李茂贞上表称臣。
李茂贞割据政权所控地域一度扩展到关内道(凤翔、陇、乾、仪、泾、原、渭、武、邠、宁、庆、衍、鄜、坊、翟、延、丹、盐、耀、鼎、同、华等)、山南道(梁、集、文、通、巴、开、渠、洋、果、扶、蓬、壁、兴、凤、利、阆、金等)、陇右道(秦、成、阶等)、剑南道(龙、剑、遂、合等)等四道十五镇,势力至少达及四十五州之上。不过应该承认,李茂贞实际控制区域并不是始终稳定的,而是有所反复,具有动态的特点,这是与晚唐五代战乱频仍的时局息息相关的。
戎马一生的李茂贞杀人无数,但却一心礼佛。据法门寺《大唐秦王重修法门寺塔庙记》碑文记载,会昌五年(845年)法门寺遭遇“会昌法难”后几经颓废,李茂贞从天复元年(901年)至天祐十六年(922年)的20多年里,修寺宇、建法舍、铸铜炉、修佛塔等等,对法门寺进行了旷世持久地修复,使法门寺恢复了皇家寺院的繁荣,是唐代以来绝无仅有的。
人物评价
史书评价
《新五代史》:茂贞居岐,以宽仁爱物,民颇安之。
《三国杂事》:董卓以献帝居长安,李茂贞以昭宗幸凤翔,发号施令,动以制诏为名,然而天下诸侯群起而攻之,何也?无尺寸之功以取信于天下,而有劫主之名以负谤于诸侯,则天下诸侯群起而攻之,固其理也。使表能勤王如桓文耶,虽不袭许,何害其为令诸侯哉?如其不然,虽袭许,适足以致诸侯之师而已,董卓、李茂贞是也。
《文献通考》:李茂贞、韩建近据岐、华,妄意喜怒,兵已至国门,天子为杀大臣、罪已悔过而后去。
《唐史演义》:李茂贞、王行瑜、韩建,同为晚唐逆臣。
《剑桥中国隋唐史》:到八九三年,朝廷最直接和最可怕的对手是李茂贞,此人从八百八十七年起便是凤翔的节度使,他在关中西部的势力已在迅速增长。他对软弱的朝廷极为藐视,因为它既在不明智的进攻李克用的战役中战败了,又未能清除宦官的权势。
历代评价
李克用:唐不诛茂贞,忧未已也!
轶事典故
决讨茂贞
景福二年(893年)七月,李茂贞利用两年前唐昭宗的舅舅被宦官杨复恭杀害的事,上疏朝廷对唐昭宗进行羞辱的一句话。在这封极尽嘲讽之能事的书信最后,李茂贞更是放言“未审乘舆播越,自此何之”来尖酸刻薄地侮辱唐昭宗,大致意思是说以后你这个皇帝要逃难的话车驾要往哪里走呢?血气方刚的唐昭宗盛怒之下,“决讨茂贞”。宰相杜让能清醒地认识到依当时朝廷力量对决李茂贞是没有任何胜算的,万一消灭不了他必将反受其害,所以劝说唐昭宗不要与李茂贞结怨。但“不能甘心为孱懦之主”的唐昭宗执意要教训这个嚣张的藩王,命杜让能整军备战。李茂贞、王行瑜率领近6万训练有素的地方军队在兴平大败中央军,“禁军皆望风逃溃”。李茂贞乘势追杀至长安城外的三桥,京师震动。
家族成员平
长子 李从曮(严) 为人柔弱。善书画。卒年四十九。
次子 李从昶
——
养子 李继徽。
史籍记载
《新五代史·卷四十·杂传第二十八》
《资治通鉴·卷二百五十九》
《资治通鉴·卷二百六十五》
《资治通鉴·卷二百六十八》
后世纪念
墓葬
大唐秦王陵位于陕西宝鸡市北坡公园顶,距市区仅2.5公里,是展示唐末秦王李茂贞及夫人刘氏“同茔不同穴”的合葬陵寝为样板的专题博物馆,距今1100年历史。
大唐秦王陵始建于天祐四年(907年),地宫内有保存完整的世界罕见的砖雕飞檐古端楼,有按北斗七星位置挑开青砖形成勺状的“地面天象图”,有全国罕见的帝后地下宫殿两座,是唐代以来绝无仅有的。大唐秦王陵极具观赏和研究价值,在唐代帝王陵寝中极为罕见,2003年被陕西省政府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1970-1-1 08:00
初唐奇谲诗人
五代宋初堪舆家
五代十国时期吴国大臣
唐末将领、李德成之子
唐末将领、李德成之子
五代十国高僧
后梁最后一位皇帝
五代至宋初的著名将领
五代南唐画家
五代后汉、后周大臣
前蜀宗室
五代时期的后唐军事将领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520历史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