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注册

刘义恭简介-南朝宋宗室、宰相

南北朝代
刘义恭个人介绍资料
本名:刘义恭
别名:江夏文献王
所处时代:南朝宋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丹阳郡建康县(今江苏南京)
出生日期:413年
逝世日期:465年9月18日
主要作品:《要记》五卷
主要成就:拥立孝武帝,受遗诏辅佐前废帝
官职:太宰、中书监、录尚书事等
封爵:江夏王
谥号:文献
追赠:丞相、侍中等
刘义恭(413年-465年9月18日),彭城郡彭城县(今江苏省徐州市)人。南朝宋宗室、宰相,宋武帝刘裕第五子,宋少帝刘义符、宋文帝刘义隆之弟,母为袁美人。
刘义恭初封江夏王,在宋文帝朝历镇南豫州、南徐州、荆州、南兖州等地,其兄刘义康被外放后入朝任司徒、侍中,后进拜为太尉。他在元嘉北伐时总领战事,出镇彭城,因御敌无功被降职,旋即起复为大将军。他在三兄宋文帝遇弑身亡后,参与平定刘劭之乱,拥立孝武帝刘骏,被拜为太傅、大司马、录尚书事,在孝武帝朝官至太宰、尚书令,任职期间虽无所作为,但颇受孝武帝信任,孝武帝病重时以太宰、中书监、录尚书事之职担任顾命大臣,辅佐前废帝刘子业。永光元年(465年)八月,因前废帝狂悖无道,刘义恭与柳元景、颜师伯密谋废立,事泄被杀,终年五十三岁。宋明帝刘彧即位后,追赠刘义恭为侍中、丞相,谥号文献,配享孝武帝庙庭。
人物生平
家世出身
刘义恭是宋武帝刘裕第五子,生母为袁美人,与少帝刘义符、文帝刘义隆是异母兄弟。 他自幼聪颖,容颜俊美,在兄弟七人中最受刘裕宠爱,经常被带在身边。
外任方伯
景平二年(424年),刘义恭出任冠军将军、南豫州刺史,镇守历阳(南豫州州治,今安徽和县),并监管南豫州、豫州、司州、雍州、秦州、并州六州军事。 是年,宰相徐羡之联合傅亮、谢晦,废黜少帝刘义符,改立文帝刘义隆。 侍中程道惠当时曾建议立刘义恭为帝,被徐羡之拒绝。 后来,刘义恭又加授使持节,进号抚军将军,封江夏王,食邑五千户。
元嘉三年(426年),刘义恭改任南徐州刺史,仍领抚军将军,并持节都督南徐州、兖州及扬州晋陵郡军事,但被留在京中,未能出镇京口(南徐州州治,今江苏省镇江市)。后来,刘义隆诛杀徐羡之、傅亮,讨灭谢晦,这才命刘义恭出藩。
元嘉六年(429年),荆州刺史彭城王刘义康受征入朝,担任宰相。 荆州素为南朝重镇,地广兵强,刘裕遗命由诸子依次镇守。刘义隆既召刘义康为相,遂将刘义恭由南徐州调往荆州。 刘义恭以抚军将军、荆州刺史之职镇守江陵(荆州州治,今湖北荆州),并持节都督荆州、湘州、雍州、益州、梁州、宁州、秦州、南秦州八州军事,加授散骑常侍。
元嘉九年(432年),刘义恭改任南兖州刺史,都督南兖州、徐州、兖州、青州、冀州、幽州六州及豫州梁郡军事,移镇广陵(南兖州州治,今江苏扬州),并进号征北将军,加授开府仪同三司。
入居宰辅
元嘉十六年(439年),刘义恭由开府仪同三司进拜司空,位列三公,仍任南兖州刺史。 元嘉十七年(440年),刘义恭自广陵赶赴京口,随太子刘劭祭拜兴宁陵(孝穆皇帝刘翘的陵寝)。 当时,彭城王刘义康因权倾朝野,引起刘义隆的猜忌。刘义隆于是年十月将刘义康外放到江州,并召刘义恭入朝辅政,授为侍中、司徒、录尚书事,领太子太傅。刘义恭在担任宰相的同时,还持节都督扬州、南徐州二州军事。
元嘉二十一年(444年),刘义恭进拜太尉,仍领司徒等职。他吸取刘义康失败的教训,平日小心谨慎,虽居宰相之位,却从不揽权,所有政务均交由皇帝决断,自己只负责签署文书。帝相之间因而相安,毫无嫌忌。 元嘉二十六年(449年),刘义恭又兼领国子祭酒。
总领北伐
元嘉二十七年(450年)七月,刘义隆发动三路大军,征伐北魏。刘义恭被解除国子祭酒职务,以太尉之职总领各路北伐军,进驻彭城(徐州州治,今江苏省徐州市)。 当时,东路北伐军自青州沿黄河西进,攻取黄河沿岸的战略要地碻磝(在今山东省茌平县),后因前锋王玄谟兵败,只得撤回到历城(治今山东省济南市)。碻磝由王玄谟率部留守。
北魏皇帝拓跋焘亲率大军南下,自东路战线向宋军发起反击。宋军"诸将奔退" 。拓跋焘很快便攻到邹山(在今山东省邹城市),遣军分别进驻萧城(在今安徽省萧县)、留城(在今江苏省沛县)。刘义恭遣参军马文恭、军主嵇玄敬分赴两地,观察魏军动向。两军先后与魏军遭遇。嵇玄敬在当地百姓的协助下击败魏军,马文恭则大败逃回。
萧城魏军当时距彭城仅有十余里,而彭城守军虽多,但却军粮匮乏,形势非常危急。刘义恭欲弃城逃跑,但在两种逃跑方案中犹豫不定,只得召集僚属再议。沛郡太守张畅以死相谏,力主坚守彭城。徐州刺史武陵王刘骏也反对逃跑。刘义恭遂打消逃跑之念,决意坚守彭城,以避免本就有所动摇的军心彻底瓦解。不久,拓跋焘进抵彭城,指挥大军攻城,但多次进攻都被宋军打退。
拓跋焘因彭城坚固而无法攻下,于是,绕过彭城,径自渡淮南进,一直攻至长江北岸,驻于瓜步(今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当时,魏军大拆民房,割苇造筏,声称要打过长江。建康震动,进入戒严状态。刘义隆广发兵役,加强沿江防御,并将屡有克捷的西路军自前线召回 。但魏军其实只是在虚张声势,实已无力再进。拓跋焘因彭城等坚城未破而自知后方不稳,魏军将士水土不服而产生疾疫,不久便从瓜步撤军北还。
刘义恭在魏军南下期间,一直在彭城闭城自守。 他认为碻磝已不可守,遂命王玄谟退军。魏军趁机夺回碻磝。 不久,撤退中的北魏军队经过彭城。刘义恭竟放任魏军过境,不敢出兵截击,直到次日接到皇帝"悉力急追"的诏命,方才遣军追击。大部分的魏军已经押解着刘宋的降民安然返回魏国 ,而被追击的魏军后部是在广陵临江的拓跋那所部。于是,拓跋那所部便杀尽他们所俘获的广陵民众,轻骑而去。 至此,第二次元嘉北伐以宋军的失败而告终,时为元嘉二十八年(451年)二月。
刘义恭主持北伐,先是御敌不力,继而畏敌不战,因此被免去太尉、司徒之职,降为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但刘义隆对刘义恭的宠信依然未减,仅仅过了三个月便又让他以本职兼领南兖州刺史 ,镇守盱眙,并将南兖州、豫州、徐州、兖州、司州、雍州等十一州纳入其所辖治的都督区。刘义恭辖下达到十三州之地,几乎囊括了南朝在淮南、淮北的所有疆土。
倒戈建义
元嘉二十九年(452年)十二月,刘义恭入朝,改授大将军、录尚书事,并遥领南徐州刺史,都督扬州、南徐州二州军事。 当时,太子刘劭与始兴王刘浚在宫中行巫蛊之术。刘义隆将此事告知刘义恭,表示不欲深究。 但刘劭心怀不安,终于次年(453年)二月秘密发动政变,率东宫禁军闯入台城,弑杀刘义隆。他先取得刘浚的支持,又将刘义恭召入宫中。
刘义恭迫于形势,只得对政变持配合态度,并主动交出兵权,以求自保。刘劭随即称帝,以刘义恭为太保、都督会州诸军事,领大宗师。 当时,江州刺史武陵王刘骏、荆州刺史南谯王刘义宣,皆起兵讨伐刘劭。他们集结兵力,组成讨逆军,自江州顺江东下,向建康进发。会稽太守随王刘诞则在东南方向的会稽(治今浙江绍兴)举兵响应,与讨逆军东西夹击建康。
三镇兵起,建康震动。刘劭下令京师内外戒严,并打算杀尽三镇官员留在京中的家眷,但最终被刘义恭与何尚之所劝阻。当时,讨逆军船只简陋,不利水战。刘浚建议刘劭亲率水军溯江而上,与讨逆军决战。刘义恭却声称此举将造成建康防守空虚,会让刘诞趁虚而入,建议刘劭留在建康以逸待劳。刘劭因此按兵不动,结果错失战机。 讨逆军得以长驱直入。
但刘劭其实对刘义恭并不放心,担心他会叛投刘骏,便强迫刘义恭住在宫中的尚书下省,又将其十二个儿子软禁在侍中下省。 不久,讨逆军攻至建康城南的新亭。刘劭率军迎战,两战皆败,被迫退守台城。 当时,刘义恭也被挟持出战,一直跟在刘劭左右。他趁刘劭大败,单马逃出东掖门,到东冶渚用预先备下的船只渡过秦淮河,投奔刘骏。
刘劭闻听刘义恭叛逃,忙遣骑兵追击。但当追兵到时,刘义恭已经渡过秦淮河。 刘劭大怒,命刘浚将刘义恭的十二个儿子全部处死。 当时,讨逆军诸将都有意拥戴刘骏即位。 刘义恭也上表劝进。刘骏遂于新亭称帝,史称宋孝武帝。刘义恭被授为使持节、侍中、都督扬南徐二州诸军事、太尉、录尚书六条事、南徐徐二州刺史,不久又由使持节进拜假黄钺。
刘骏称帝不久,便对台城发起进攻。当时,刘义恭亲自在朱雀门督战,指挥诸军由宣阳门攻入台城。建阳门、阊阖门、广莫门也相继告破。刘劭逃往武库,藏到井中,但仍被讨逆军搜出。刘浚逃出建康,在越城遇到刘义恭。他下马投降,随刘义恭去向刘骏请罪,途中便被刘义恭杀死。最终,刘骏将刘劭及其四个儿子,连同刘浚的三个儿子全部处死。刘劭之乱至此平定。
宣力孝武
元嘉三十年(453年)五月,刘义恭由太尉进位太傅,领大司马,并增加食邑二千户。太傅名列三师,兼有辅弼与帝师之责,皇帝也需对其行师礼。但刘骏不愿对太傅行师礼,遂暗示有司,在有司奏请下取消了这一礼节。
孝建元年(454年),南郡王刘义宣集荆州、江州、兖州、豫州四州之力,举兵东攻建康,结果兵败身死。刘骏认为刘义宣叛乱源于宗室强盛,遂有意削弱宗室。刘义恭为迎合刘骏,主动上表朝廷,要求裁撤"录尚书事"一职,最终得到刘骏的批准。是年十一月,刘骏因刘义恭领有南徐州刺史之职,故命其出藩,镇守京口。
孝建二年(455年),刘骏又将东扬州、南兖州划入刘义恭辖治的都督区。是年十月,刘义恭又调任扬州刺史 ,持节都督扬州、南徐州、东扬州、南兖州四州军事,仍领侍中、太尉。刘骏还打算赏赐"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等殊礼,但因刘义恭力辞而作罢。后来,刘义恭又辞去持节都督及侍中之职。
孝建三年(456年),刘义恭因西阳王刘子尚深得帝宠,遂主动辞去扬州刺史,以便让刘骏将此职授与刘子尚。刘骏遂进拜刘义恭为太宰,领司徒。 当时,刘骏日渐暴虐。刘义恭虽位望尊崇,但仍担心祸及其身,整日提心吊胆,不敢与朝中大臣私相往来。 他为了取悦刘骏,经常进献祥瑞以歌功颂德,甚至卑辞曲意的阿谀奉承。
大明三年(459年),刘义恭兼领中书监,并获赐崇艺、昭武、永化三营兵户,共计四百三十七户。他所任太宰、司徒、中书监三职,均有开府选吏之权。但因刘骏当时正大肆削减诸王权势,三府吏僮仅有二千九百人。
大明六年(462年),刘义恭被免去司徒之职。次年又由中书监改任尚书令。
受遗辅政
大明八年(464年)闰五月,刘义恭又以本职(太宰)兼领太尉。 是月,刘骏病逝。太子刘子业即位,史称宋前废帝。根据刘骏遗诏,刘义恭由尚书令改任中书监,与接任尚书令的柳元景一同入居台城,总领朝政;始兴郡公沈庆之负责军旅征讨,有重大政务时参与决策;尚书仆射颜师伯主持尚书省,处理日常政务;领军将军王玄谟统管外监军务。五人皆为顾命大臣。
刘子业即位不久,便恢复"录尚书事"一职,任命刘义恭为太宰、中书监、录尚书事。刘义恭与柳元景、颜师伯控制了尚书省,成为五顾命中的实际掌权者。 沈庆之空有顾命之名而不能参议大政;王玄谟更是被排挤出朝廷。 当时,宗室、大臣都为刘骏之死而欢欣。刘义恭等人也是整日交游宴饮,夜以继日地喝酒玩乐,认为从此可以免遭横死。
越骑校尉戴法兴是刘骏宠臣,久掌机枢,威行内外。他在刘子业即位后控制内廷,操纵"中旨"。刘义恭等人畏于戴法兴权势,遇事亦不敢违逆,故此虽为顾命但却仅具虚名,大事多由戴法兴决断。 当时,戴法兴恃权干涉铨选。吏部尚书蔡兴宗极为不满,多次在刘义恭面前指责戴法兴。刘义恭担心得罪戴法兴,每次听到蔡兴宗之言都胆战心惊,却又无计可施。
蔡兴宗先是得罪戴法兴,后又因铨选问题多次与刘义恭争执,引起了刘义恭的厌恶。刘义恭决定将蔡兴宗外放为吴郡太守,因其极力推辞,改任为南徐州行事。蔡兴宗再次抗命,要求到益州任刺史。刘义恭恼羞成怒,上表弹劾蔡兴宗,将其贬到交州的新昌郡(在今越南境内)担任太守。朝野上下无不震惊,时论非议不止。刘义恭为平息非议,只得将蔡兴宗留在京师。
涉反受戮
永光元年(465年)八月,刘子业欲亲政,先是赐死戴法兴,通过分设左右仆射以削弱颜师伯的权力。 本性逐渐展露,荒淫暴虐甚于其父。刘义恭与柳元景、颜师伯忧惧不已,遂密谋废黜刘子业,由刘义恭即位为帝。他们谋划多日,但却始终犹豫不定。 柳元景因沈庆之握有兵权,便将密谋告知沈庆之,希望取得沈庆之的支持。
沈庆之一直受到颜师伯的排挤,本就怀恨在心,且平时与刘义恭的关系也不甚和睦,遂向刘子业告发他们的废帝密谋。 刘子业闻听叔祖谋逆,怒不可遏,亲自率羽林军攻入刘义恭的府第,将刘义恭及其四个儿子全部杀死,并肢解其尸 。刘义恭时年五十三岁。 柳元景、颜师伯亦同时被收捕杀害。 至此,朝中内外大权被刘子业悉数收回。
刘子业诛除刘义恭等三顾命,其后行事更加狂悖无道,连沈庆之最终都被其杀害。是年十二月,刘子业遇弑身亡。皇叔湘东王刘彧被拥立为皇帝,史称宋明帝。刘彧尚未正式即位,便下令书为叔父刘义恭平反。刘义恭的原有官职(中书监、太宰、领太尉、录尚书事)及江夏王爵位皆被恢复,并加赠使持节、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丞相、太尉,谥号文献。
轶事典故
屡进祥瑞
刘义恭为了取悦皇帝,常以进献祥瑞的方式,向皇帝歌功颂德。他在大明元年(457年)时,因石头城附近生出一枝三脊茅,上表屡劝皇帝封禅,哄得刘骏大悦。 仅据《宋书·符瑞志》记载,刘义恭在元嘉十七年(440年)至大明三年(459年),二十年间便进献祥瑞十次,涉及到的祥物有甘露、赤雀、白兔、白燕、白雀等。
鬼目粽
刘义恭死后,尸体被刘子业肢解,五脏都被掏空。刘子业还挑出刘义恭的眼球,用蜜汁浸泡,称之为"鬼目粽"。
奢侈无度
刘义恭奢侈,在其出任荆州刺史时,宋文帝就因而特别下诏告诫他要戒掉骄奢之性,要求他要节约,不要过分赏赐身边宠臣,节制嬉戏游乐以及少纳女嫔。不过,义恭回朝后,相府二千万钱的年俸义恭亦常常不够用,要文帝每年额外给他一千万钱。
刘义恭心意不定,嗜好常转,屡屡迁宅,亦赏赐过度,臣下只要得宠,一日甚至能取得一两百万钱。孝武帝晚年对义恭的给俸已经十分丰厚,但义恭还是不够用,常在民间赊数,百姓写书求还钱时只在信背写"原"字。
尽伐孔柏
孔子旧居前有柏树二十四株,粗壮挺拔,历经秦、汉、魏、晋数百年,深受士人崇敬。刘义恭出镇彭城时,命人前往鲁郡,将这二十四株柏树全部伐取。当地父老无不叹息。
游山玩水
刘义恭喜欢游山玩水,出游能远行三五百里。他曾东赴吴郡,游览虎丘山,还曾登上无锡乌山,瞭望太湖。
人物评价
刘义隆:江夏王义恭,德望兼崇,风略遐被。
刘子业:太宰江夏王义恭地居宗重,受遗阿衡,实深凭倚,用康庶绩。
刘彧:① 江夏王道性渊深,睿鉴通远,树声列藩,宣风铉德,位隆姬辅,任属负图,勤劳国家,方熙托付之重,尽心毗导,永融雍穆之化。而凶丑忌威,奄加冤害,夷戮有暴,殡穸无闻,愤达幽明,痛贯朝野。(《追崇江夏王义恭令书》)② 皇基崇建,《屯》、《剥》维难,弘启熙载,底绩忠果。世祖宁乱定业,实资翼亮。江夏文献王义恭,巴东郡开国忠烈公元景,始兴郡开国襄公庆之,洮阳县开国肃侯悫,或体道冲玄,燮化康世,或尽诚致效,庚难龛逆。(《江夏王义恭等陪祭诏》)
沈约:① 义恭性嗜不恒,日时移变,自始至终,屡迁第宅。与人游款,意好亦多不终。而奢侈无度,不爱财宝,左右亲幸者,一日乞与,或至一二百万;小有忤意,辄追夺之。② 戒惧乎其所不睹,恐畏乎其所不闻,在于慎所忽也。江夏王,高祖宠子,位居上相,大明之世,亲典冠朝。屈体降情,盘辟于轩槛之上,明其为卑约亦已至矣。得使虐朝暴主,顾无猜色,历载逾十,以尊戚自保。及在永光,幼主南面,公旦之重,属有所归。自谓践冰之虑已除,泰山之安可恃,曾未云几,而磔体分肌。古人以隐微致戒,斯为笃矣。
裴子野:宗室蕃翰,帝弟帝子,则江夏、衡阳、庐陵、隋王、建平、临川、新喻,或清令而审,或文敏而洽,皆博爱以礼士,明靡以流誉。(《宋略总论》)
王夫之:江夏王义恭诱逆劭弃南岸,单骑南奔,上表劝进,斩逆浚,厥功大矣;于是畏祸之及己也,条奏裁损王事,以希合孝武未言之隐,削剥诸王以消疑忌。夫义恭岂无葛藟之恩,利非在己,而灭天性以任骨肉之怨者,何也?以为先自我发,而人不得挟短长以议己,全躯保禄位之术,自诧为工矣。……唯其欲为功以固荣宠也,而违心以行颠倒之政,引君以益其慝,敛众怨以激其争,而后天理亡,民彝绝,国亦以危矣。身虽苟免,其喙息亦何异于禽兽哉?其究也,逃孝建、大明之网罗,翱翔百僚之上,而终授首于子业,狂者之自毙也,未有免者也。
蔡东藩:师伯该死,义恭、元景未免含冤。
主要成就
抑制宗室
刘义恭在孝建、大明年间,数次上疏朝廷,抑制宗室势力。孝建元年(454年),刘义恭与竟陵王刘诞一同上疏皇帝,建议在车服、器用、乐舞等九个方面对宗室诸王加以约束。刘骏予以准奏,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增益,扩充为更加详细的二十四条,全面抑制藩王地位。 大明五年(461年),海陵王刘休茂叛乱被杀。刘义恭又上疏皇帝,请削诸王的内外实权,建议不要让诸王镇守边州。
刘义恭的这些举措,本意虽是为了迎合刘骏,但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宗室僭越,加强了皇权。
废除冗政
刘骏晚年时奢侈无度,广征劳役营造宫殿,赋税繁重。刘义恭在刘子业即位后,以顾命大臣辅政,将刘骏晚年的冗政全部废除。正在营建中紫极殿、南北驰道等工程,也全部停工。
亲属成员
父母
父亲刘裕,南朝宋开国皇帝,史称宋武帝。
母亲袁氏,刘裕的妾室,南朝宋建立后封美人,文帝时进封江夏王太妃。
兄弟
刘裕共生七子,刘义恭排行第五,有四个哥哥,两个弟弟。
刘义符,南朝宋第二位皇帝,史称宋少帝,后被徐羡之等废为营阳王,随即被杀。
刘义真,封庐陵王,官至司徒,少帝时被徐羡之等废为庶人,随即被杀。
刘义隆,封宜都王,官至荆州刺史,刘义符被废即位为帝,史称宋文帝,元凶之乱时被太子刘劭弑杀。
刘义康,封彭城王,官至司徒、录尚书事,领扬州刺史,一度独掌朝政,后因主相生嫌被罢相外贬,又受范晔谋反案牵连,废为庶人,最终被刘义隆赐死。
刘义宣,历封竟陵王、南谯王、南郡王,官至丞相、荆湘二州刺史,起兵反对刘骏,兵败被杀。
刘义季,封衡阳王,官至征北大将军、徐州刺史,刘义康被废后终日酗酒,是兄弟七人中唯一善终者。
妻妾
王妃,出身琅琊王氏,王僧虔的堂姐,封江夏王妃。
子女
儿子
刘义恭共有十六个儿子,前十二子死于元凶之乱,后四子生于刘骏即位后,最终与刘义恭一同被刘子业杀害。
刘元明(刘朗),出继少帝刘义符,封南丰县王,官至侍中、湘州刺史,领射声校尉,元凶之乱时遇害。
刘元秀(刘睿),官至太子舍人,元凶之乱时遇害。孝武帝时谥为宣世子,后追封安陆王,明帝时又改封江夏王。
刘元和(刘韶),官至步兵校尉,封新吴县侯,元凶之乱时遇害。孝武帝时谥为烈侯。
刘元度(刘坦),封平都县侯,元凶之乱时遇害。孝武帝时谥为怀侯。
刘元谅,封江安县侯,元凶之乱时遇害。孝武帝时谥为愍侯。
刘元粹,峰兴平县侯,元凶之乱时遇害。孝武帝时谥为悼侯。
刘元仁,元凶之乱时遇害。
刘元方,元凶之乱时遇害。
刘元旒,元凶之乱时遇害。
刘元淑,元凶之乱时遇害。
刘元胤,元凶之乱时遇害。
刘某(名不详),元凶之乱时遇害。
刘伯禽,官至辅国将军、湘州刺史,与刘义恭一同遇害。明帝时谥为哀世子,后追进江夏王,改谥为愍。
刘仲容,官至宁朔将军、临淮济阳二郡太守,封永修县侯,与刘义恭一同遇害。明帝时追谥为殇侯。
刘叔子,封永阳县侯,与刘义恭一同遇害。明帝时追谥为殇侯。
刘叔宝,与刘义恭一同遇害。
女儿
刘义恭最少有十五个女儿 ,史料有记载者仅有四人。
刘氏,嫁王僧虔(出身琅琊王氏,王昙首之子)。
刘氏,嫁萧惠基(出身兰陵萧氏,萧思话之子)。
刘氏,封嘉兴县主,嫁王琛(出身琅琊王氏,王奂之子)。
刘氏,第十五女,死于泰始四年(468年),时年十九岁。
嗣孙
刘义恭虽有十六个儿子,但并无孙辈。刘彧即位后,多次挑选宗室袭封江夏王,作为刘义恭的嗣孙,传承其封国。
刘子绥,刘骏第四子,初封安陆王 ,出继刘睿,官至后将军、郢州刺史,刘彧即位后改封江夏王。他拒不受命,举兵反对刘彧,支持晋安王刘子勋的义嘉政权 ,最终兵败被杀。
刘伯猷,刘义隆之孙,建安王刘休仁次子,泰始三年(467年)封江夏王 ,出继刘伯禽,后因刘休仁被杀而还归本宗。后废帝时赐爵都乡侯,最终因建平王刘景素叛乱而被赐死。
刘跻,刘彧第八子,泰始七年(471年)封江夏王,继刘义恭为孙,官至左将军、会稽太守。建元元年(479年)因南齐建立被降封为沙阳县公 ,不久便因"谋反"而被赐死。
个人作品
刘义恭著作颇丰,《宋书》本传称其撰有《要记》五卷。《隋书·经籍志》著录有"《宋江夏王义恭集》十一卷。梁十五卷,录一卷,又有《江夏王集别本》十五卷";《旧唐书·经籍志》著录有"宋《江夏王集》十三卷";《新唐书·艺文志》则著录有"《江夏王义恭集》十五卷"。
刘义恭流现存作品有辞赋4篇、文章27篇(表8篇、启5篇、奏3篇、议3篇、书3篇、答3篇、颂1篇、赞1篇),诗歌13首(乐府诗3首、五言诗4首、残诗6首),收录于《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及《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后世地位
泰始三年(467年),刘义恭与柳元景、沈庆之、宗悫一同配享太庙,祔祭于孝武帝庙庭。
史籍记载
《宋书·卷六十一·列传第二十一·武三王》
《南史·卷十三·列传第三·宋宗室及诸王上》
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1970-1-1 08:00
刘宋王朝的第三位皇帝
北周宗室大臣
北周宗室大臣
罗定人物
宋文帝刘义隆的第四子
西魏驸马
北魏最后一位皇帝
铜山区人物
西魏权臣、北周奠基人
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
宋文帝刘义隆的第六子
北齐著名将领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520历史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