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注册

焦仲卿简介-东汉末年人,出自《孔雀东南飞》中

汉朝人物
焦仲卿个人介绍资料
焦仲卿
中文名:焦仲卿
出处:《孔雀东南飞》
时期:东汉
妻子:刘兰芝
焦仲卿,出自《孔雀东南飞》中,是东汉末年的一个庐江郡的一个小官吏,与妻子刘兰芝一同殉情,是一个性格鲜明、内涵丰富的艺术形象。
人物生平
仲卿为了自己的爱情,为了自己和兰芝的幸福生活,面对封建宗法礼教、封建家长专制制度的迫害,一直在勇敢地、一步一步地反抗着。只因为他是一个从小就知书达礼、受过良好的儒家文化教育,成年后又在仕途上进取的封建士子,也因为他还是一个寡母家长哺育大的儿子,他的这种身份和经历,使他的反抗形式与刘兰芝不同罢了。
在故事的开始,他从郡府还家小住。当兰芝向他述说婆媳二人矛盾的缘由及自己遭婆母逼迫的悲苦,并要他为俩人的婚姻爱情做出选择时,我们看到,仲卿并没有像一般懦弱的男子那样,在婆媳矛盾冲突中,采取沉默不作为、或是和稀泥、各打五十大板的和事佬方式,而是毫不犹豫地为保护兰芝、为维护俩人的婚姻爱情前去劝谏母亲、阻止母亲对兰芝的伤害。他对母亲说:“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这段话,他用心理智,方式得体。他先说明自己并不是一个大富大贵之人,而只是一个贫寒的士子,能够娶到刘兰芝这样美丽贤惠、勤劳持家的妻子已是侥幸了;然后又讲他和兰芝情投意合,感情深厚,要一生相伴相随;最后竟反守为攻,指责母亲为什么在兰芝品行无偏斜的情况下,刻薄地对待她?这是多么明确的态度,多么鲜明的情感倾向,又是对专制家长多么有理有节有力的反抗方式?接下去,当焦母粗暴严厉地拒绝他的要求,并用为他再娶美女的条件进行怀柔时,焦仲卿非但没有在焦母的威吓利诱下退缩,反而更进一步抗争到:“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娶!”焦仲卿以终身不娶反抗母亲的家长专制,在封建礼教控制下的社会是不“尊亲事孝”的行为,是让自己背上了有违人伦道德的罪名的,也是他在血亲关系中,以个体形式反抗焦母这个专制家长最强有力的手段。这难道不是最直接的,也是极有勇气的反抗吗?我们不能要求生活在东汉末年、读的是“四书”“五经”的焦仲卿,为了维护他和刘兰芝的婚姻爱情,能够采取去诉诸法律的方式,抑或带着兰芝脱离母亲去独立生活。焦仲卿在反抗封建家长破坏他的婚姻爱情时,以个体的、和平理性的方式所能够做的,也只能是直言劝谏、据理力争,直至以终身不娶反击。
当专制、冷漠的焦母失去理智,一意孤行时,焦仲卿转而希望通过暂时的妥协淡化婆媳二人的矛盾:他劝慰兰芝暂且回娘家住一段儿时间,目的是通过分离消除焦母对兰芝的敌视,在没有矛盾冲突的时间延续中使焦母回心转意。焦仲卿的妥协,不是软弱和怯懦,而是为守护俩人婚姻爱情所采取的、既主动又理智现实的行动。
但仲卿、兰芝二人的爱情,不只受到焦母这个专制家长的摧残,继而还受到了同样是专制家长的刘兰芝哥哥的破坏。焦仲卿决没有料到的是,兰芝回到娘家后,专制粗暴的兰芝哥哥不给他们守护爱情的时间,兰芝被逼再嫁。这是他和兰芝都无力控制的事变。他因自己种种努力最终都失败了而绝望,决意一死。在作品中,我们看到,是焦仲卿在面临两个人的婚姻爱情被彻底毁灭的时候,首先向兰芝提出了死的打算。在获得兰芝的认同后,随即回家为自己的死做准备。即使面对焦母的哀求,他也没有改变与兰芝一起做出的选择。
仲卿决意死,首先是为了回报兰芝对他的爱。对于兰芝这样一位美丽、贤惠、善良、多才多艺又能辛勤持家并深深爱着他的妻子,他无力保护她,给她幸福的生活,只有用一死表明自己对她的爱。其次,仲卿选择死,也是对摧残他和兰芝俩人爱情、毁灭俩人幸福生活的封建礼教、封建家长专制制度的强烈反抗。仲卿是个重感情、懂得爱,爱妻子、也爱母亲的青年。他在死前诀别母亲时,所说的那一段凄凉哀恸的话语,鲜明地显示出了他内心深重的血亲伦理情爱。但他在自己与兰芝的美好爱情被毁灭的过程中,清醒地看到了母亲这个集封建礼教、专制暴君于一身的封建家长的冷酷残忍,他决意以死来回应母亲对他和兰芝俩人婚姻爱情的摧残,实质上是向整个封建专制社会、封建宗法礼教做个体式的誓死抗争,以此维护自己的生命尊严,维护自己的美好爱情。这样的反抗,难道还不够勇敢,还不够直接和彻底吗?
尽管焦仲卿在文中确实有试图反抗自己的母亲的行为,我们任然可以在刘兰芝第一次被求亲时看出,焦仲卿并未有太多关心,他在听闻刘兰芝要成亲之后,才迫于现实前去会面刘兰芝。在约定共同殉情时,他在听闻刘兰芝已死之后再上吊自杀。其实,焦仲卿象征着古时追求爱情的儒家男子的代表,在社会风气压迫下,无法忤逆母亲的懦弱男子,最终承受不了来自亲情和爱情的双重压迫,最终诞生了一具流传千古的悲剧。
传统观点
焦仲卿刘兰芝殉情悲剧原因: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民间叙事诗中最伟大的诗篇,它代表了汉乐府民歌发展的最高峰。对主人公焦仲卿、刘兰芝殉情而死的悲剧原因,众说不一。主要有“门第说”、“越礼说”、“守旧说”、“情爱说”等观点。
(一)门第说 有的同志认为,既然焦仲卿是“大家子”,且“仕宦于台阁”,有地位和身份,而刘兰芝不过是“生小出野里”的村姑,与焦仲卿贵贱很大。因此“两家的婚姻是门不当户不对”。“门户不当,脸上无光”,因而焦母就要坚决反对这桩婚事。有情人不能成为眷属,便发生了双双殉情的悲剧。
(二)越礼说 有的论者根据焦母的话推断刘兰芝的被驱遣,乃是由于她“无礼节”、“举动自专由”,不顺从婆婆,恣意自为的结果。
(三)守旧说 持这种观点的同志将刘兰芝与《上邪》中的无名氏、《陌上桑》中的秦罗敷和《有所思》中的女主人公相比较,认为刘兰芝消极的以死殉情,则由于她“软弱”。这种“软弱”又是由于“守旧心理”的作用,因此,焦刘爱情悲剧“是反动的封建社会力量和落后的封建守旧心理相结合的必然”。
(四)情爱说 还有的同志根据《礼记·内则》中的“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的说法,认为刘兰芝的不为焦母所容,是由于焦仲卿“甚宜其妻”,把以前对母亲的感情转移到了妻子身上,因而引起了焦母的失落感、不满情绪。
深层剖析
焦仲卿刘兰芝殉情悲剧原因:
上述四种观点,从不同的角度探讨焦刘爱情悲剧的原因,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我认为理由尚单薄,某些观点也难于苟同。“门第说”不能解释这样两个问题:(1)既然两家门户不当,为什么当初刘兰芝嫁到焦家来时焦母并不反对?(2)焦母觉得刘兰芝不配自己的儿子,那县令、太守又何以会看中刘并派媒人来提亲呢?他们不是比焦仲卿更有地位、身份吗?其实,在《孔雀东南飞》产生的汉末建安时期,封建礼教还未形成一种完整的思想体系,对妇女的禁锢也并不严厉。比如对妇女的再嫁,在当时是完全正常的现象,并不是丢人卑贱的事。这从刘兰芝被焦母休回娘家后县令、太守遣媒说亲便可以得到证明。类似的情况如蔡文姬初嫁匈奴河东卫仲道,再嫁匈奴左贤王,曹操用金璧赎回来后又允嫁董祀,虽三次改嫁却不减身价。还有卓文君夜奔司马相如同归成都的故事,不是还传为美谈吗?可见,“门第说”是站不住脚的。“门第”观念是从魏晋才开始有的。“越礼说”也不能成立。诗中说得很清楚,刘兰芝“奉事循公姥”,“供养卒大恩”,勤劳善良,是很守孝道的贤惠媳妇。她自己说的“本自无教训”,实际上是自谦,正反衬了她的知书识礼。即使是对刻薄暴戾的婆婆、哥哥,她也是忍耐顺从,从无顶撞之类,“无礼节”、“自专由”的表现。“守旧说”的论据也不充足。焦刘二人以死殉情固然是“软弱”的反映,但客观地讲,那并不能证明他们是软弱之辈。否则刘兰芝就会在家庭的压力下嫁给县令或太守的儿子,焦钟卿也就不至于数次在焦母面前求情挽留刘兰芝。两人双双殉情而死,恰恰是对爱情热烈追求而实现不了的勇敢的抗争!”存在决定意识”。历史地看,他们的抗争即使再坚决,也免不了是一场悲剧。客观现实决定了故事的结局只能那样。至于“情爱说”这种观点,破绽就更突出了。儿子爱媳妇,当婆婆的就嫉妒和不满吗?莫非儿子媳妇打架吵骂才可以说明儿子对妈仍有感情?天下哪有这样的道理!况且从诗中出看不出焦仲卿“甚宜其妻”而怠慢了焦母。“娶了媳妇忘了娘”的事情纯粹是虚拟的,焦仲卿对焦母的态度并不差,他与刘兰芝的厚爱并不能导致焦母的不满,更不是后来悲剧的原因。
刘兰芝这样一个美丽勤劳、孝顺公婆,尊重兄长,与小姑相处也亲善和顺的姑娘,“仍更被驱遣”,原因主要是什么?是她没有为焦家生下一男半女,引起了宗族意识非常强的焦母的极其不满!
封建社会里,男子休妻有七种借口,叫做“七出”,即①“无子,为其绝后也”;②不顺父母,为其逆德也”;③“淫,为其乱族也”;④“妒,为其乱家也”;⑤“有恶疾,为其不可与共粢盛也”;⑥“口多言,为其离亲也”;⑦“盗窃,为反其义也”。“七出”中的后六种情况,显然与刘兰芝不沾边。纵观全诗不难发现,刘兰芝在焦家生活尽管已有两三年了,但并没有生儿育女。否则,诗中就会写到她被遣回娘家时与儿女离别的情形,也会交待焦仲卿自缢前与儿女诀别的事。其实,刘兰芝自述的“贱妾守空房”,“伶俜萦苦辛”及焦仲卿与焦母诀别时所说的“儿今日冥冥,令母在后单”,都可以证明这一点。“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在封建社会,对父母最大的“不孝”就是“无后”,断了宗族的“香火”。难怪焦母要那样专横凶狠地虐待、驱使刘兰芝了。像这种因无子而被休遣的妇女,远在《诗经》里就有记载(如《芣苢》、《氓》、《谷风》)。在宗法制的社会里,娶妻主要是为了传宗接代,服侍公婆是其次了。妇女不生孩子,就失去了自身在夫家存在的意义。无子而休妻是名正言顺的。焦刘爱情的悲剧正是由于刘兰芝没有生子而产生的。
人物影响
焦二的称呼
安徽的怀宁、潜山一带,依旧把缺乏主见的男人呼作“焦二”,一千八百年过去,焦仲卿老家的人确实把缺乏主心骨的男人唤作“焦二”。“焦二”实际上就是指焦仲卿。从传统的姓名学看,有“焦仲卿”,肯定有“焦伯卿”,伯、仲作为人名时,一直成双成对地出现,伯为长(排行老大),仲为次(老二)。怀宁、潜山一带的老好男人被唤作“焦二”。
文化瑰宝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孔雀东南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最长的叙事诗,主人公焦仲卿、刘兰芝坚贞不渝的爱情故事千百年来 赢得了文人墨客的赞叹,在国内,更在中国民间家喻户晓;特别是在日本和韩国均被列为汉学教材、在美国、法国被列为博士论文课题,并正式 列为安徽非物质文化遗产。故事的发生地安徽怀宁县至今仍保留着焦刘的合葬墓。
故事《孔雀东南飞》发生在怀宁县小市镇小吏港,本是汉末建安时期的民间创作,最早成于南朝陈国徐陵编《玉台新咏》卷一,题为《古 诗为焦仲卿妻作》。特别是在唐代天宝七百四十八年,大诗人李白客居庐江郡(今安徽怀宁县)瞻仰焦仲卿、刘兰芝合葬墓时,写下了“孔雀东 飞何处栖,庐江小吏仲卿妻,为客裁缝君自见,城乌独宿夜空啼”一诗使之名声大增。
据怀宁县委新闻办主任刘伟说,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怀宁县委、县政府开始逐渐重视和利用这一文化资源,进一步挖掘和打造以孔雀东 南飞”为主题的相关文化和景点。二十年间斥巨资先后修建、修缮了望雀亭、诗画长廊、孔雀台、焦刘合葬墓等相关景点。二00八年三月,怀 宁县政府又斥资三千万,着力打造孔雀东南飞影视基地,已初具规模。中央电视台正在热播的电视连续剧《孔雀东南飞》就在此基地成功 拍摄完成的。漫步影视城内,仿佛进入了时光隧道,穿过城门,举目四望,城楼叠嶂,秦王府、刘兰芝家、公主府、焦仲卿家的焦家庄园、罗 敷家、庐江府郡等等原景再现,尽收眼底。以此再现了《孔雀东南飞》叙事诗中汉代的街景风貌。
怀宁县委又与天柱山古南岳旅行公司强强联手,并且再斥资八千万,完善孔雀东南飞影视基地的内部建设,紧紧围绕“孔雀东南 飞”这条爱情主线,以打造“东方伊甸园”、“中华爱情第一园”为主旨,目的是建设成为国家五A级风景区。
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陈独秀故里;麦田诗人海子故乡;两弹元勋邓稼先,经学宿儒邓石如为代表的满门俊秀怀宁邓氏家族为原型的城市雕 塑和主题景点更让这座小城市充满了的文化历史,和“孔雀东南飞”文化景点遥相呼应,相得益彰。这个千古爱情绝唱雕琢出的相关人文景点 、电影、电视剧、戏曲成为了怀宁县的一块重要的文化瑰宝。也因此被媒体赋予“中国爱情圣地”的美名。
影视作品
《孔雀东南飞》角色介绍:潘粤明饰演焦仲卿
焦仲卿——男,24岁左右,庐江府中一个抄写文书的小吏,求上进、有大志,情专一,具有中国传统知
识分子的特征,讲孝道礼让,做事中规中矩,为人重情重义,与刘兰芝同样追求爱情美满的幸福生活。事业上,在情敌高主簿的无端挑剔、卑劣的陷害下,遭受到一次次打击,总是不遂人意;生活中与刘兰芝相敬相爱,夫唱妇和,但另一方面又受焦母控制,欲抗争,可面对寡母含辛茹苦的养育之恩,又不时地受到良心的谴责,一直陷在矛盾的旋涡之中而不能自拔,其性格既坚强又懦弱,既上进又消沉,被迫一退再退,唯心遵母训,休爱妻,酿成爱情悲剧,最终殉情而亡。
传统剧目中的焦仲卿
传统剧。根据汉乐府《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编剧。写庐江小吏焦仲卿妻刘兰芝贤淑勤劳,夫妻情笃。
焦母虐待兰芝,迫仲卿休妻。夫妇忍痛分离,互誓各不嫁娶。兰芝回娘家,其兄逼其改嫁太守之子,兰芝不从,投水践盟。仲卿闻讯,亦挂枝殉情。民国28年(1939年)3月22日,该剧由樊篱编剧,张子范导演,姚水娟等首演于天香大戏院。1950年,该剧由南薇编剧,东山越艺社演出,范瑞娟、傅全香主演,每天日夜两场,连满3个月。后来,很多越剧团竞相上演。1953年,由丁赛君、筱月英领衔的天鹅越艺社,在长江剧场演出,亦每天日夜场,连满5个月。
合葬墓
位于潜山、怀宁交界的小市镇。该镇分管文教的党委副书记刘苗先介绍说,高中教科书上“孔雀东南飞”注解的发源地是我省潜山县小吏镇,其实,该镇现已划归我省怀宁县,小吏镇也于很早以前被人叫成“小市镇”商人夏旱青和刘成旺、汪神托、杨善德、夏海结四位退休教师自发组织对这一遗留古迹进行研究、搜集和整理,11年来,他们从未拿过一分钱报酬。当然,仅靠他们的力量显然是不够的。“孔雀园”,给人的感觉是一片凋零和衰败。在潜山县城经商的夏旱青把他家的老私人住宅简单装饰后,就变成了“孔雀东南飞纪念馆”,馆内张贴几幅当地农民书画爱好者李奕华的字、画,那些字、画皱巴巴的。现存的有限的文献资料,就随处摆放在参观者面前,“一把刘兰芝用过的剪刀和一本绣花书”随游人摸捏和翻阅。馆外院落南面整个围墙的一面白色墙壁上,是当地民间艺人的书法和绘画,倒是显得很“现代”,但与古典文化很不协调。只有靠北面围墙的石刻引起了我们的注意,一打听才知道那是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汪石满书写的。据该镇刘副书记介绍,汪石满在任安庆市委书记时欣然提笔抄录了1700字的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一位民间艺人将其刻成了“石刻长廊”。记者站在长廊面前,依然感觉那种造型“新潮”的围墙体现不出古典悲剧的强烈震撼效果。
走出“孔雀园”,我们又来到了500米开外的刘兰芝“举身赴清池”的清池,清池变成了农
家的水塘,十分浑浊。“孔雀台”、“兰枝桥”、“乾隆牡丹花”等有名的景点,均难寻芳踪。此外,焦仲卿所在的焦庄和刘兰芝所在的刘家山又被分别划到潜山和怀宁,又给这美丽的爱情故事增添了一分凄凉。曾自费出了两本有关这一典故书籍的80多岁的退休教师李杏林告诉记者,不少有识人士在为保护这一文物到处奔走,80多岁的皖籍中国工程院院士陈俊愉还搜集了大量的名人有关“孔雀园”的题字寄回家乡,92岁的皖籍天津美术学院院长夏明远老人也为“孔雀园”画了大量的作品。由于资金问题,这些珍贵资料都无法在此简陋的“纪念馆”里陈列。
刘兰芝和焦仲卿的故事
东汉末年建安年间,庐江府小吏焦仲卿的妻子刘氏,被仲卿的母亲驱赶回娘家,她发誓不再改嫁。但她娘家的人一直逼着她再嫁,她只好投水自尽。焦仲卿听到妻子的死讯后,也吊死在自己家里庭院的树上。
刘兰芝与焦仲卿的感天动地、生死相许的爱情故事深深的感动了大家。当时的人哀悼他们,便写了《孔雀东南飞》这样一首诗。
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1970-1-1 08:00
西汉改革家、政治家、新朝皇帝
中国古代十大美女
西汉第三位皇帝
东汉第二位皇帝
东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军事家
西汉第二位皇帝
东汉第九位皇帝
西汉开国功臣,西汉十八侯
东汉第三位皇帝
汉赋四大家,地震仪的鼻祖
西汉末代国君
东汉第六位皇帝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520历史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