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注册

桓齮简介-战国时秦国著名将领

春秋战国
桓齮个人介绍资料
中文名:桓齮
外文名:huan yi
国籍:中国东周时期秦国
民华:华夏族
职业:将军
主要成就:定平阳、武城
桓齮(yǐ ):本为秦将。秦始皇十年(前237年),拜为将军,秦始皇十一年(前236年),桓齮与王翦和杨端和攻赵邺,一开始没能攻取邺,而是攻取了其他九城。王翦接着进攻阏与、橑杨,未攻下。此后,三支部队合并,由王翦统领。过了18天,王翦带军回秦国。此后,秦国斗食以下什推二人从军,王翦再次带军攻赵,取邺、安阳后,由桓齮统领,驻扎在这里。十三年,桓齮攻赵平阳,杀赵将扈辄,斩首十万。秦始皇十四年,也就是赵王迁二年(前233年),桓齮从上党越太行山进攻赵的平阳、赤丽,取宜安(石家庄东南),破之,杀赵将军,定平阳、武城。与赵将李牧战于肥下(宜安东北),秦军撤退。公元前229年,桓齮跟随王翦攻赵,桓齮战败被赵将李牧击杀。
人物简介
秦始皇十年(前237年),桓齮被拜为将军,秦始皇十一年(前236年),桓齮与王翦和杨端和攻赵邺,一开始没能攻取邺,而是攻取了其他九城。王翦接着进攻阏与、橑杨,未攻下。于是,三支部队合并,由王翦统领。过了18天,王翦带军回秦国。紧接着,秦国斗食以下什推二人从军,王翦再次带军攻赵,取邺、安阳后,由桓齮统领,驻扎在这里。
赵王迁二年(前234年),秦国大将桓齮攻取赵的平阳(今河北省邯郸市磁县东南)、武城(今山东省武城西),赵将扈辄率兵赴救,兵败被杀于武遂,赵军10万被斩首。
秦始皇十四年,也就是赵王迁三年(前233年),桓齮从上党越太行山进攻赵的赤丽、宜安(石家庄东南),与赵将李牧战于肥下(宜安东北),为李牧所败,秦军撤退。公元前229年,桓齮跟随王翦攻赵,桓齮战败被赵将李牧击杀。
桓齮畏罪逃至燕国的说法毫无根据(《战国策》说是战败被杀。司马光在《资治通鉴》记载“秦师败绩,桓齮奔还”。现代人杨宽的《战国史》认为桓齮就是樊於期,秦王政大怒,曾悬赏“购将军首金千斤,邑万家”,但杨宽的说法完全是无中生有,毫无根据)。
公元前228年,秦扫平六国之势已不可阻拦,继率军攻克邯郸,王翦又进兵北略地至燕国南界。燕太子丹大为恐慌,急令荆轲入关刺秦。易水边上,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慷慨悲凉,遂不顾而去……
秦师败绩,桓齮奔还
荆轲此番谋秦,是以请求“举国为内臣”为名,带着樊於期头函和燕督亢之地图做为信物。樊於期原为秦将,因得罪于秦王,“父母宗族皆为戮没”,逃亡至燕投奔太子丹,“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如此高价悬赏,似乎应该是个具相当分量的角色,然而之前却没有见其行事记载,于是许多学者认为应该就是另一个秦将桓齮,音同而通假,必是燕人口音有所变异而见诸史册为不同,但这种说法毫无根据,完全是无中生有。
的确,桓齮的记载要来得详细许多,最早见于吕不韦免相国的秦王政十年(公元前237年),桓齮为将军,随后屡次率军出征,战功卓著。十一年,与王翦、杨端和将秦军攻邺,一开始没攻下邺,攻下了赵的其他九城。王翦带军第2次攻赵攻下邺和安阳后,秦军交给桓齮统领。十三年,桓齮攻赵平阳、武城,杀赵将扈辄,斩首十万,十月,桓齮攻赵。十四年,桓齮攻赵赤丽、宜安。赵国乃命李牧为大将军,率师与战肥下,“大破秦军,走秦将桓齮”。正因此败,就有桓齮畏罪奔燕的说法。
现代人杨宽持这一看法,认为《秦始皇本纪》详载屡次出战秦将姓名,独不见有樊於期,而桓齮在始皇十四年的败走,正与燕太子丹的十五年由秦归国在时间上恰好相当。且此后再不见桓齮为秦将事,所谓“走”当是大败后畏罪逃走。
自然,也有不少反对这种看法,司马光在记载此战事用“复战于宜安、肥下,秦师败绩,桓齮奔还”,看来也是不认同这种看法。仔细分析,的确是存在着许多疑点。
桓齮定平阳、武城
在桓齮战败一事上,史料的记载存在着纷杂抵触的问题。据《秦始皇本纪》“十四年,攻赵军于平阳,取宜安,破之,杀其将军。桓齮定平阳、武城”,似乎应该是桓齮大胜;然而《李牧列传》则是“击秦军于宜安,大破秦军,走秦将桓齮”,又是李牧大胜的局面,《赵世家》也有类似的记载。许多支持桓齮战败逃亡看法,就简单地以二比一的形式,取后者而舍前者。
但是,如果考虑战场形势和地理因素,这两者的记载并不矛盾。上述战役可能并非一战,而是三战,或者说是一个战役的三个阶段,桓齮两胜而一败,具体战役经过是:秦军取攻势,桓齮从上党越大行山进攻赵的赤丽、宜安(石家庄东南),获得胜利,并杀了一个赵将;随后赵派大将军李牧率边兵进行反攻,破秦军于肥下;桓齮引兵转而南向攻取平阳、武城(邯郸以南)。
当时邯郸地区尚在赵的控制中,漳水一线也筑有赵国长城,桓齮要考虑到李牧的追击,绝不敢引败军直线穿越赵都,只能先退回上党地区,再绕道从南取平阳、武城,这段时间不可能很短,且其败后还能再攻,有可能损失也不是很大,著名学者王蘧常就认为《赵世家》记载的“李牧率师与战肥下,却之”在程度上较为可信。
就算排除宜安、肥下为两次战斗的可能,从随后“桓齮定平阳、武城”也可看出其败后再战。《通鉴》在此的处理是将肥下之战和十三年的“十月,桓齮伐赵”连在一起说,“复战于宜安、肥下,秦师败绩,桓齮奔还。十四年,桓齮伐赵,取宜安、平阳、武城”,认为这是上年十月出师的结果,这种看法是有道理的。
正是有了桓齮畏罪出逃的先入为主,因而视《战国策》的“秦使王翦攻赵,赵使李牧、司马尚御之。李牧数破走秦军,杀秦将桓齮”而不顾,虽然《史记》和《通鉴》在记载十八年秦围攻赵时,简单的用“御之”二字,没有详细的战役经过和结果,但也没有确切的证据说明桓齮依旧活着。贸然否定此记载,却又说此后再无桓齮为秦将事,实际上就是以果论因。
伐楚,北临赵
燕太子丹在始皇十五年自秦逃归,按《刺客列传》记叙,正是由于樊于期前来投奔,鞠武谏阻别因此而被秦王牵怒,应让其入匈奴而灭口,太子丹不从,并令鞠武更图他策,鞠武便推荐田光智深而勇沈,再由田光自杀而激荆轲见太子丹。整件事一环扣紧一环,如果樊于期奔燕是在十五年左右,似乎荆轲与太子丹见面时间也应于此。
然而,初次见面时太子丹对荆轲阐明形势的危急,提到“今秦已虏韩王,尽纳其地。又举兵南伐楚,北临赵;王翦将数十万之众距漳邺,而李信出太原、云中。赵不能支秦,必入臣,入臣则祸至燕”。这分明就是十七年韩亡之后,十八年秦大举兴兵,“王翦将上地,下井陉,端和将河内,羌瘣□□。伐赵,端和围邯郸城”的三路伐赵。如果不是《史记》的记载经过艺术加工,把几件看似互不牵扯、时间间隔很长的事联系在一起说,那么樊于期投奔太子丹应该在十七八年间,这在时间上就和桓齮战败存在着起码三年的差距。
当然,如果中间有其他情况发生,比如象王稽的被谗,桓齮逃亡也不是没有可能。但以现存的史料和桓齮于十八年战死的记载,只能认定桓齮与樊於期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人。
历史考证是在遵循史料的基础上进行逻辑推断的,归纳起来,认为同一个人的理由大致分两个方面:“一是对樊於期来说,之前没有他的记载,而名字发音又如此相近;二是对桓齮来说,战败时间恰好吻合,且此后再无桓齮为秦将事。”
但是,秦始皇焚书坑儒,先秦史料本身就十分短缺,加之太史公以春秋笔法叙事,记载非常简约,许多重要人物也不过只言片语,所谓“秦将樊於期”可能只是秦众多将军中的一员,失其行事记载十分正常,象桓齮首次登场也已经是将军,而白起更是以左庶长身份亮相(《后汉书·百官制》引刘劭《爵制》:自左庶长以上至大庶长,从九卿,为秦二十级军功爵之第十级),也一样都没有他们之前的相关记载。至于秦王高价悬赏,并不表示樊于期的地位就有多高,只能说明樊於期得罪秦王的严重性,以及秦王对事态的重视程度(象《东周列国志》所描写的参与长安君叛变就是一种可能)。始皇二十九年的博浪沙遇刺,悍然令天下大索十天,也可以作为其行事的参照。
虽然有田忌或作田期、田臣恩,荆轲由庆卿而被燕人称为荆卿等例子,以证明战国时期存在着发音问题,但逻辑上说这只是一种可能性,且历史巧合比比皆是,甚至还存在许多同名同姓。比如秦国就有两个杜挚,一为孝公时反对商鞅变法,另一则是作为王稽副手,围攻邯郸十七月不下,受谗而一同被诛,恐怕没有人会认为他们是同一个人。而三国时期的两个马忠,北魏宗室的两个元弼,道理也是一样的。
而从樊於期的慷慨自杀,以头颅相托荆轲,可见其并非是个贪生怕死之徒,要说是因惧罪出逃而导致父母宗族被诛似不可能,除非其罪恶太深,不论逃与不逃,都要被族诛,秦始皇的恨不得食其肉,也可见一斑。
然而,秦法虽然苛刻,但对战败却少有治罪的记载,顶多不过免职,更别说到族诛的地步。这种情况前有王陵、王龁趁长平余威围攻邯郸而受挫,结果是王陵被替换,王龁继续为将。后有李信、蒙恬这两个年轻将领带二十万大军攻楚而大败,李信、蒙恬之后也一样得以带领秦军攻齐。相反地,秦法对叛逃则是收其三族(举荐者也是,“任人而所人不善者,各以其罪罪之”,但范雎也法外开恩),对于这些桓齮应该十分清楚,若说他因战败畏罪出奔,并导致族诛,实在过于勉强。
记载编辑
《史记·秦始皇本纪》:
十年,相国吕不韦坐嫪毐免。桓齮为将军。十一年,王翦、桓齮、杨端和攻邺,取九城。王翦攻阏与、橑杨,皆并为一军。翦将。十八日,军归。斗食以下什推二人从军,取邺、安阳。桓齮将。
十三年,桓齮攻赵平阳,杀赵将扈辄,斩首十万。王之河南。正月,彗星见东方。十月,桓齮攻赵。十四年,攻赵军于平阳,取宜安,破之,杀其将军。桓齮定平阳、武城。
《战国策·赵策四》
秦使王翦攻赵,赵使李牧、司马尚御之。李牧数破走秦军,杀秦将桓齮。
《资治通鉴》
始皇帝
十一年,将军王翦、桓齮、杨端和伐赵,攻邺,取九城。王翦攻阏与、轑阳,桓齮取邺、安阳。
十三年,桓齮伐赵,败赵将扈輙于平阳,斩首十万,杀扈輙。赵王以李牧为大将军,复战于宜安、肥下,秦师败绩,桓齮奔还。赵封李牧为武安君。
十四年,桓齮伐赵,取宜安、平阳、武/div>
影视形象
2020年电视剧《大秦赋》王力饰演桓齮。
版权声明:历史人物网属于公益性网站,本站部份内容来源自网络,仅供网友阅读学习。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lishirenwu.com/chunqiuzhanguo/huanyi.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与桓齮相关人物

2021-05-291项燕简介-战国末年楚国名将2021-01-012庞煖简介-战国末年赵国将领2020-12-103李左车简介-赵国名将李牧之孙2020-12-104司马尚简介-战国时期赵国将领2020-12-105郭开简介-战国末年赵国大臣2020-12-096王龁简介-战国末期秦国将领2021-02-207樊於期简介-秦国将领,后叛逃2020-12-088王贲简介-秦灭六国战争中的主要将领

与桓齮相关故事

2021-06-141秦朝_秦朝将军桓齮是怎么死的 桓齮的死因是什么2021-06-092[王翦介绍]王翦的生平介绍2021-06-023战国四名将中李牧与王翦是否曾经交手?他们有什么功绩?2021-06-024打楚国为什么非要六十万军队?王翦:这事你们学不来2021-04-165第六节 美田之请――王翦灭楚全身而退2021-04-156低调的名将王翦:秦统一天下他的功绩超过白起2021-04-017王翦的功绩:战神王翦凭啥立下扫平六国的大功2021-04-018秦朝名将王离简介 王离与王翦是什么关系?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1970-1-1 08:00
秦国名将
战国时期纵横家
战国谋略大师,连横破局者
齐国的复国之君、艰难时局下的守成者
赵国发展进程中的开拓之君
战国时期军事奇才,兵家圣手
齐国发展的稳健推动者、承前启后的守成之君
拨乱反正,开启燕国振兴之路的关键君主
战国初期魏国名将
战国时期秦国丞相、卫国商人
命运多舛的傀儡君主
志大才疏的扩张主义者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520历史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