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最多只蜜蜂覆盖,阮良明被33.1万只蜜蜂覆盖在身上,总重量超过了33公斤。 # 阮良明:被33.1万只蜜蜂覆盖的“蜂人”传奇 在中国湖南省益阳市的一个养蜂场里,有一位名叫阮良明的男子,他以一项惊人的壮举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全身被33.1万只蜜蜂覆盖,总重量超过33公斤,成为“被最多只蜜蜂覆盖的人”。这个看似疯狂的纪录背后,是他与蜜蜂相伴30余年的深厚羁绊,是对养蜂技艺的极致钻研,更是一场用生命与勇气书写的人与自然的对话。 ## 与蜂结缘:从恐惧到敬畏的少年时光 1968年,阮良明出生在湖南益阳的一个偏远山村,父母都是普通农民。村子周围群山环绕,野花遍地,是天然的养蜂场,村里有几户人家以养蜂为生。童年的阮良明对蜜蜂充满恐惧,每次路过养蜂场,都会远远躲开,生怕被蛰。10岁那年,他在山上放牛时,不小心撞翻了一个野蜂巢,被十几只蜜蜂围攻,脸上肿起好几个大包,疼得他哭了一下午。这次经历让他对蜜蜂的恐惧加深,甚至一度看到黄色的昆虫都会发抖。 命运的转折发生在他16岁那年。当时村里的老养蜂人李大爷因年迈体衰,想找个年轻人传承手艺,看中了阮良明的踏实肯干。“小阮,蜜蜂不是害虫,它们是最勤劳、最有灵性的生灵。”李大爷拍着他的肩膀说,“你别怕,学会跟它们打交道,它们就不会伤害你。”在李大爷的劝说下,阮良明半信半疑地开始跟着他学习养蜂。 起初的日子充满挑战。他需要每天观察蜂群的状态,清理蜂箱,收取蜂蜜。第一次打开蜂箱时,他吓得浑身发抖,手被蜜蜂蛰了一下,钻心的疼痛让他差点放弃。但李大爷告诉他:“被蛰是养蜂人的必修课,蜜蜂蛰人后自己也会死亡,不到万不得已,它们不会轻易攻击。”阮良明记住了这句话,他开始学着放慢动作,用温和的态度对待蜜蜂,渐渐地,他发现蜜蜂真的很少蛰他了。 在李大爷的指导下,阮良明掌握了分辨蜂王、观察蜂群情绪、应对病虫害等技巧。他发现蜜蜂的世界有着严密的秩序:蜂王负责产卵,工蜂负责采蜜、筑巢、哺育幼虫,雄蜂则负责与蜂王交配。“每一只蜜蜂都在为集体奉献,它们的团结让我震撼。”阮良明说。一年后,他独立管理的蜂箱从5箱扩大到20箱,酿出的蜂蜜因纯度高、口感好,在当地小有名气。对蜜蜂的恐惧,早已化作深深的敬畏。 ## 技艺精进:从养蜂人到“蜂语者”的蜕变 1988年,20岁的阮良明正式接过李大爷的养蜂场,成为一名专业养蜂人。他不满足于传统的养蜂方式,开始钻研更科学的养殖技术。他订阅了《中国养蜂》杂志,跑到省城的农业技术学校旁听课程,甚至写信向全国知名的养蜂专家请教。 为了让蜂群更健康,他尝试改良蜂箱结构,增加通风口,调节箱内温度;为了提高蜂蜜产量,他研究不同花种的花期,带着蜂箱辗转于湖南、江西、广东等地,追逐花期,成为一名“追花人”。每年春天,他带着数百箱蜜蜂从湖南出发,到江西采油菜花蜜,夏天到广东采荔枝蜜,秋天再回到湖南采菊花蜜,风餐露宿,却乐在其中。 在与蜜蜂的朝夕相处中,阮良明练就了一身“读蜂”的本领。他能通过蜜蜂的飞行姿态判断蜜源的远近,通过蜂群的声音分辨它们的情绪——“如果蜜蜂飞行急促,声音尖锐,说明它们受到了惊扰;如果飞行平稳,声音低沉,说明它们状态很好。”他甚至能在不打开蜂箱的情况下,凭经验判断蜂王是否健康,蜂群是否有分群的迹象。 1995年,当地遭遇了一场罕见的暴雨,许多蜂箱被洪水冲毁。阮良明不顾危险,跳进齐腰深的水里抢救蜂箱。混乱中,一只蜂王掉进水里,他毫不犹豫地伸手去捞,被周围的工蜂蛰了几十下,手臂和脸上布满了红肿的包。但当他把蜂王安全放回新蜂箱,看到工蜂们重新聚集在蜂王周围,恢复秩序时,他觉得一切都值了。“蜜蜂认主,你对它们好,它们就会信任你。”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话。 ## 挑战极限:从尝试到纪录的惊险之路 阮良明第一次萌生挑战“蜜蜂覆盖”纪录的想法,是在2005年。当时他在电视上看到国外有人进行“蜂衣”表演,即用蜂王信息素吸引蜜蜂停留在身上,形成一件“蜂衣”。“那人身上的蜜蜂数量不多,我觉得我能做到更多。”阮良明说。他认为,自己养的蜜蜂与他有着高度的信任,这是挑战成功的基础。 但这个想法遭到了家人的强烈反对。妻子哭着劝他:“咱们安安稳稳养蜂不好吗?万一出意外,命都没了!”女儿也说:“爸爸,蜜蜂蛰一下都那么疼,那么多蜜蜂,怎么受得了?”阮良明没有争辩,只是默默地做着准备。他知道,这个挑战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科学的方法。 他开始研究蜜蜂的行为规律:蜜蜂对蜂王信息素极为敏感,只要将蜂王固定在身上,工蜂就会被吸引过来;蜜蜂不喜欢刺激性气味,所以挑战前不能吃辛辣食物,不能用香皂、洗发水等有香味的用品;温度过低或过高,蜜蜂都会变得暴躁,最佳温度是25-30摄氏度。 2008年,阮良明进行了第一次尝试。他在胸前挂了一个小盒子,里面放着一只蜂王,然后站在蜂箱旁,让蜜蜂自然聚集。半小时后,他身上的蜜蜂达到了5万只,虽然数量不多,但让他看到了希望。这次尝试让他总结出经验:需要分批次引导蜜蜂,避免蜂群突然聚集导致温度过高;要保持身体静止,减少对蜜蜂的刺激。 之后的几年里,他不断增加挑战的蜜蜂数量,从10万只到20万只,每次都有惊无险。但2012年的一次尝试中,因为天气突然变热,蜂群变得躁动,他身上的蜜蜂开始攻击他,他的手臂被蛰了上百下,出现了轻微的中毒症状,被紧急送往医院。这次经历让他更加谨慎,也让家人更加担心。“放弃吧,我们不稀罕什么纪录。”妻子哭着说。阮良明握着妻子的手说:“我不是为了纪录,我是想证明,人和蜜蜂可以这样亲近。” 2014年5月26日,在湖南益阳的一个养蜂基地,阮良明决定进行最终挑战。这天天气晴朗,温度适宜,几十名记者和村民前来见证。他赤裸着上身,只穿一条短裤,胸前挂着装有蜂王的盒子,站在一个高台上。助手们打开周围的100多个蜂箱,无数蜜蜂像黑色的潮水一样涌向他。 起初,蜜蜂只是零星地落在他身上,渐渐地,越来越多的蜜蜂聚集过来,覆盖了他的头、脸、躯干、四肢,只露出眼睛和嘴巴。他的身体变成了一个蠕动的“蜂球”,周围的嗡嗡声震耳欲聋。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当工作人员用专业仪器统计时,所有人都惊呆了:覆盖在他身上的蜜蜂共有33.1万只,总重量达到33.1公斤! 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官当场宣布:阮良明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成为“被最多只蜜蜂覆盖的人”。当助手们用烟雾将蜜蜂引回蜂箱后,阮良明的身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蛰痕,但他笑着说:“它们很温柔,只是轻轻蛰了几下,告诉我它们累了。” ## 纪录之外:从传奇到传承的坚守 创造纪录后,阮良明成了当地的名人,媒体争相报道,有人称他为“蜂人”,也有人称他为“奇人”。但他依旧过着简单的生活,每天早起检查蜂箱,照看蜜蜂,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 他用获得的奖金扩大了养蜂场,引进了新的蜂种,还办起了养蜂培训班,免费教村民养蜂技术。“养蜂是个好手艺,既能保护环境,又能赚钱养家。”他说。在他的带动下,村里有20多户人家开始养蜂,年收入增加了好几万元。 阮良明常说:“蜜蜂是人类的朋友,它们采蜜时传播花粉,让植物繁衍,我们才能吃到粮食和水果。”他一直倡导“生态养蜂”,反对过度取蜜,要求每个蜂箱都要留下足够的蜂蜜让蜜蜂过冬。“你对蜜蜂好,它们才会给你回报。”这是他对学员们反复强调的话。 如今,55岁的阮良明已经把养蜂的手艺传给了儿子。儿子起初也不理解父亲的“疯狂”,但在跟着父亲养蜂的过程中,逐渐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和意义。“爸爸不是不怕蜜蜂,他是太爱它们了。”儿子说。 当被问及是否还会挑战更高的纪录时,阮良明摇了摇头:“纪录只是一个数字,重要的是让更多人了解蜜蜂,爱护蜜蜂。”他现在最大的心愿,是建一个蜜蜂博物馆,展示蜜蜂的生态价值和养蜂文化,让更多人走进蜜蜂的世界。 阮良明的一生,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却因与蜜蜂的深厚情谊而闪耀着独特的光芒。33.1万只蜜蜂覆盖在他身上的那一刻,不仅创造了一个世界纪录,更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可能。他用自己的经历告诉世界:真正的勇气,不是无畏,而是带着敬畏去理解;真正的传奇,不是超越,而是在平凡的坚守中,活出生命的厚度。就像那些围绕着他的蜜蜂,渺小却团结,平凡却伟大,在天地间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