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注册

陈楚楠

公元1884年-1971年

陈楚楠公元1884年-1971年 福建厦门市思明区人物

陈楚楠(1884~1971年),原名陈连才,祖籍嘉禾里,出生于新加坡。童年在当地学校学习英语和马来语,并在家中补习中文。十五六岁即随父习商,父死后与兄共同经营橡胶、菠萝种植园,并开设一座菠萝罐头厂。

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海外。陈楚楠对康有为颇为崇敬,加人林文庆和邱菽园组织的好学会,支持康、梁的保皇立宪活动,常以“思明州少年”为笔名,在新加坡《天南新报》及香港《中国日报》上发表文章,抨击清政府的腐败,鼓吹维新。

随着中国革命形势的发展,陈楚楠对保皇派深感失望,并在兴中会会员尤列等人的影响下,转而接受民主革命思想,与友人张永福等建立小桃源俱乐部,作为革命党人活动据点。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6月,上海发生“苏报案”,陈楚楠与张永福等人以俱乐部名义,致电英国驻沪领事,要求援引保护国事犯条例,勿将章炳麟、邹容二人引渡给清政府,以重-。又自筹资金翻印邹容的《革命军》2万多册,改名为《图存篇》,在闽南、粤东和南洋各地广为散发。为进一步唤起民众,清光绪三十年初与张永福集资5万元创办《图南日报》,自任报社总理。该报成为南洋华侨最早创办的革命报刊,有“南洋群岛革命党人之第一言论机关”之称。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四月,孙中山来到新加坡。在孙中山的介绍和主誓下,陈楚楠与张永福、李竹痴3人加人中国同盟会。六月成立中国同盟会南洋分会,陈楚楠被选为该分会会长,成为孙中山在南洋开展革命活动的得力助手。七月与林义顺等人陪同孙中山前往马来亚半岛的芙蓉、吉隆坡、怡保3市进行革命宣传及组织活动;并受孙中山委派,与林义顺、李竹痴等人在马来亚北部槟榔屿、缅甸仰光等地发动建立同盟会分会组织。被誉为“南洋革命党第一人”。光绪三十三、三十四年,陈楚楠等筹募巨款,接济孙中山领导的惠州、钦州、河口起义,并于起义失败后努力安置避难新加坡的革命党人。

民国4年(1915年)1月,中华革命党新加坡支部建立,陈楚楠任副支部长。民国6年,陈楚楠到广州大元帅府谒见孙中山,被聘为大元帅府参议。民国12年8月,任广州大本营咨议。民国17年8月,担任福建省政府委员,曾一度兼任实业厅厅长、铁道部商办潮汕铁路股份有限公司整理委员。民国21年4月,任侨务委员会委员。曾计划在福建创办银行,促进矿业和水产资源开发,然因政局动荡无法实现其抱负,失望之余于民国22年重返新加坡经商,从此退出政治舞台。

抗日战争时期,陈楚楠坚持抗日立场,拒绝南京汪伪国民政府的拉拢,不任伪职。

1971年9月21日,陈楚楠病逝于新加坡,享年88岁。

  同年(公元1884年)出生的名人:汤绍宗 思明区更多人物

  • 尤延铖
  • 郑聪明
  • 周淑安 (1894~1974)
  • 汪易扬
  • 陈新政 (1881~1924)
  • 吕世宜 (1784~1858)
  • 余青松 (1897~1978)
  • 黄登保 (1918~1988)

  • 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1970-1-1 08:00
    上一篇:陈文确下一篇:陈瓞臣
    海内三陈民国时期诗人
    中国日本文学研究会理事
    广西壮族自治区原政协主席
    优秀作家
    中国水球运动员
    原北京矿业学院院长
    著名的华侨领袖
    香港演员、歌手、主持人、商人
    中央政治局委员
    罗定人物
    原阳江县县长
    原共中央书记处书记
    中国科学院院士、医学家、医学教育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
    明公元1538年-1616年
    福建厦门市思明区人物
    公元1866年-1918年
    福建厦门市思明区人物
    公元1867年-1916年
    福建厦门市思明区人物
    福建厦门市思明区人物
    清公元1784年-1858年
    福建厦门市思明区人物
    清公元1829年-1851年
    福建厦门市思明区人物
    公元1873年-1929年
    福建厦门市思明区人物
    公元1846年-1927年
    福建厦门市思明区人物
    清公元1844年-1901年
    福建厦门市思明区人物
    清公元1596年-1648年
    福建厦门市思明区人物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龙部落历史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