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刘翠霞

四大名旦之一
刘翠霞[公元1911年-1941年,评剧早期“四大名旦”之一,评剧刘派创始人] 天津市武清
刘翠霞于 1911 年出生在天津武清区石各庄镇敖嘴村,祖籍亦为天津武清 。她的一生虽短暂,却在评剧发展历程中留下了极为绚烂的篇章,作为评剧早期 “四大名旦” 之一与评剧刘派创始人,其艺术成就影响深远。
刘翠霞的童年充满坎坷。3 岁时,她随母亲沙氏 “下卫” 讨饭,生活困苦不堪。10 岁那年,命运的转折降临,她被卖给撂地艺人何丑子学唱辽河大鼓(辽宁大鼓) 。在师傅的教导下,刘翠霞开始接触民间艺术,学习过程中,她展现出了对曲艺的天赋与热爱,尽管学艺生活艰苦,但她凭借着坚韧的毅力,逐渐掌握了辽河大鼓的演唱技巧。不久,她随师傅前往大连谋生,在大连的演出经历,让她有机会在不同的场合锻炼自己,舞台经验得以不断积累。
11 岁时,刘翠霞迎来了人生中重要的机遇,她进入了李金顺的落子班,正式踏上评剧艺术之路。李金顺同为武清人,在评剧界已颇具声名。进入落子班后,刘翠霞拜张百龄、赵月楼为师学唱评戏,期间还受到罗万盛的指点 。在众多名师的教导下,刘翠霞如饥似渴地学习评剧表演艺术,从唱腔到身段,从表情到神韵,她都用心揣摩、刻苦练习。同时,她还有幸为花莲舫、李金顺等前辈配演,在与前辈们的合作中,她近距离观察学习,汲取他们表演中的精华,艺术水平得到了飞速提升。
17 岁时,刘翠霞凭借着扎实的基本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开始挑班与李华山同组山霞社(又称为 “山华社”) 。此后,她常年在福仙茶园、北洋戏院、大舞台、天宝大戏院等场所演出,凭借出色的表演在天津戏曲界崭露头角 。她的演出吸引了众多观众,场场爆满,名声逐渐在天津传开。不仅如此,她还应邀赴北京、济南、沈阳等地演出,所到之处,皆引起轰动,名震华北,尤其是京津地区,她的名字在戏曲爱好者中口口相传,成为了评剧界备受瞩目的新星。
1929 年,天津《汉文时报》举办了一次评剧评选活动,刘翠霞凭借其卓越的表演实力,被选为 “评剧女皇”,一时间名震京津两地,与当时在上海声名远扬的白玉霜齐名,成为评剧早期四大名旦之一 。这一荣誉的获得,不仅是对她个人艺术成就的高度认可,也标志着她在评剧界地位的稳固确立。此后,她的演艺事业愈发顺遂,1934 年在天津获得 “评剧皇后” 之称,1936 年再次被誉为 “评剧女皇”,其名声红遍津、京、冀、鲁及东北各地 。
刘翠霞的演唱艺术可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三个阶段。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她博采众长,不断创新。早年学习辽河大鼓的经历,为她的演唱艺术增添了独特的韵味。她在唱评剧时,巧妙地将鼓曲艺术融入其中 。例如在《啼笑因缘》一戏中,她饰演北京天桥艺人田喜,一段乐亭大鼓《王二姐思夫》唱得韵味醇厚、字正腔圆,深受观众喜爱。在继承李金顺 “大口落子” 演唱艺术的基础上,刘翠霞结合自身特长,创造出了高亢宽广、淳朴连贯、刚柔相济的 “刘派” 艺术 。她的演唱气势磅礴,大口唱法独具特色,节奏急切有力,旋律壮丽大方,展现出强大的艺术生命力。
“楼上楼” 板是刘翠霞最拿手的独创板式 。这种板式开始多为顶着板张嘴的 “大数句”,垛字句一唱就是几十句,如同步步登高,故而得名。演唱 “楼上楼” 板时,讲究嘴皮子利落,干脆泼辣,多用来表现劝说、痛斥、指责、咒骂等强烈感情 。刘翠霞演唱大段 “楼上楼” 时,字字如珍珠般快速弹跳,解气痛快,每一次表演都能让观众为之疯狂,拍手称绝。1936 年 6 月 20 日,《北京益世报》刊发文章《忆刘翠霞之全部〈桃花庵〉》,对她的演唱艺术给予了高度评价 。文中提到,当时白玉霜、芙蓉花等人所在戏班纷纷南下上海,而刘翠霞天生丽质、稳重大方,其演出以悲哀胜人,摒弃了诲淫诲盗的恶习,具有低回婉转的情绪 。文章作者还描述了观看刘翠霞全本《桃花庵》的感受,称她声音高亢,响遏行云,运用低腔时亦凄凉欲绝,做工认真,尤其是见到张才遗衣时,带哭带唱,声泪俱下,令座客为之动容,甚至有人感动落泪,足见其表演的感染力之强。
刘翠霞的舞台生涯将近 20 年,参演剧目众多,如《小赶船》《小过年》《王小借粮》《王二姐思夫》《张王巧配》《吴家花园》《借女吊孝》《告金扇》《安安送米》《三节烈》等 。其代表剧目有《雪玉冰霜》《劝爱宝》《打狗劝夫》《花魁》《珍珠衫》《青楼遗恨(杜十娘)》《宋金郎》《桃花庵》《美凤楼》《窦金莲》《衣襟记》《五女哭坟》《玉镯记》《庵堂相会》《莲花庵》《状元荣归》等 。这些剧目涵盖了多种题材,刘翠霞凭借精湛的演技,将不同角色演绎得淋漓尽致,无论是哀怨的女子,还是坚强的女性形象,她都能精准把握人物性格特点,通过生动的表演将人物的情感传递给观众。
然而,天妒英才,1941 年 7 月 5 日,刘翠霞不幸病逝,年仅 30 岁 。尽管她的生命短暂,但她所创立的 “刘派” 艺术却得以传承。传人新翠霞(小翠霞)很好地继承了她的艺术,后来成为天津评剧院的著名演员 。此外,宗其艺者还有李玉芬、花艳玲、郭砚芳、小灵霞、六岁红、花淑兰等 。这些后辈们在刘翠霞艺术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创新,使得 “刘派” 艺术在评剧舞台上持续绽放光彩。
刘翠霞的艺术成就不仅在于她独特的演唱风格和众多优秀的剧目,更在于她对评剧艺术发展的推动作用 。她在评剧发展的关键时期,以其卓越的才华和不懈的努力,提升了评剧的艺术地位,吸引了更多观众关注评剧,为评剧的传承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她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评剧人不断追求艺术的卓越,在评剧发展史上,刘翠霞无疑是一颗璀璨耀眼、永不落幕的星辰 。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少将
落马官员
原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常务委员
河南省委书记
贵州省委原书记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秘书长
原中共中央委员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
中国科学院院士
元末明初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
宋文帝刘义隆的第四子
民国时期四川军阀
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大丰区人物
新鸿基地产的创办人之一
开国少将
中国科学院院士
原上海市委第一书记
中央顾问委员会原委员
澳大利亚自由党政治家
长征女红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上将
坚毅无畏的革命先驱
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抗日战争牺牲高级将领
革命烈士
中国历史学家
澳大利亚总理
杰出女性
抗日英烈
革命烈士
狼牙山五壮士
四大名旦之一
国学家
抗日战争牺牲高级将领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520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