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注册

张敬文

公元1869年-1938年

张敬文公元1869年-1938年 安徽省合肥人物

张敬文(1869-1938),字琴襄,安徽合肥人。民国初期著名书法家。

清同治八年(1869)生。自幼好学,酷爱书法。早年其父从军在外,其兄张之仁(乐山)爱好围棋,不问家事,家里一应大小事体,均有敬文照应。

张敬文习书法,年轻时得到沈用熙先生指导,加上自己刻苦练习,书法日有长进,深得沈先生嘉许。与合肥著名书法家张运(子开)交谊颇深,时有“合肥二张”之称。

张敬文早年参加科考,虽诗文书法均有很深造诣,但考场上却屡屡受挫。经多次参加考试,仅中候补第一,直到民国前夕才补上优贡衔。且考场坎坷,官场也同样不顺。

宣统三年(1911),张敬文曾受任为安徽省庐江县知事。当时地方不靖,强人出没,合肥驻军夏旅长建议派军队护送张接任。张不愿为个人而兴师动众,仅带20余卫兵上任。果然,到庐江后,原知县拒不交卸。张怕引起冲突,殃及无辜,乃辞职而返。县长未当成,随去的20余卫兵的服装、伙食、饷银、旅费等皆由张解囊。为此,张敬文还变卖了不少家产。

民国三年(1914),张敬文接任合肥省立第二中学校长。期间,聘请名师,锐意办学,先后培养出如杨武之、杨亮功、戴允荪、胡哲夫等著名学者。

1915年,应甘肃将军兼巡按使张广建之邀,欲前往甘肃任职,乃向皖省教育厅辞职,省厅一再挽留,直到张敬文3次坚辞,始获批准成行,任甘肃省官银号(相当今省银行)总办。

1918年,辞去银号总办职务,任甘肃省署咨议,期间曾致函张广建,提出甘肃兴革建议。后返皖,任安徽省署高等顾问。

1922年,因在省立第二中学校长任内颇有建树,张敬文被推举主持合肥县立女子中学筹备工作。学校建成后,担任名誉校长。

1923年春,当选为国会议员。10月,曹锟为当选总统,公开贿赂国会议员,张敬文毅然拒绝,并改名换姓,悄悄离京南下,和褚辅成等号召南下议员在上海发表拒绝贿选之严正声明。

1924年11月,退出政界,以卖字为生,在京、津、沪、石家庄等地卖字,所书寿匾、寿序、中堂、条幅、对联等,流传甚广。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合肥受敌机轰炸,居民纷纷逃难,张敬文随家人避难于肥西山南馆徐家。当时安徽省政府正向六安撤退,张敬文曾致函代省长兼保安处长张义纯,陈述抗敌安民的意见。

1938年5月,合肥沦陷,大汉奸王揖唐曾托人捎信给张敬文,许以荣禄富贵,妄图拉其替日本人做事,张敬文严词拒绝。遂写下遗嘱,嘱家人为抗日效力,自己则含恨投井自尽,享年69岁。

同年冬,徐炎东、许世英等参政员,将张敬文自尽全节事迹呈明国民党中央政府,得到明令褒奖,并给予抚恤金1000元。

张敬文平生笔不离手,尤擅草书,柔毫劲腕,遗墨甚丰,其主要书法作品有《重建天柱阁记》、《历城某墓志》、《合肥苏某碑》、《洪氏碑》和《马王二公碑》等。

  同名人物:张敬文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1970-1-1 08:00

上一篇:李琳下一篇:冯丹龙
庐江 肥东 包河区 庐阳区 蜀山区 合肥
安徽省合肥人物
庐江 肥东 庐阳区 包河区 蜀山区 合肥
安徽省合肥人物
庐江 肥东 庐阳区 包河区 蜀山区 合肥
安徽省合肥人物
庐江 肥东 庐阳区 包河区 蜀山区 合肥
安徽省合肥人物
主演电视剧 庐江 肥东 庐阳区 包河区 蜀山区 合肥
安徽省合肥人物
主演电视剧 主演电影 庐江 肥西 庐阳区 包河区 蜀山区 合肥
安徽省合肥人物
主演电视剧 庐江 肥东 庐阳区 包河区 蜀山区 合肥
安徽省合肥人物
庐江 肥东 庐阳区 包河区 蜀山区 合肥
安徽省合肥人物
庐江 肥东 庐阳区 包河区 蜀山区 合肥
安徽省合肥人物
主演电视剧 庐江 肥东 庐阳区 包河区 蜀山区 合肥
安徽省合肥人物
庐江 肥东 庐阳区 包河区 蜀山区 合肥
安徽省合肥人物
庐江 肥东 庐阳区 包河区 蜀山区 合肥
安徽省合肥人物
庐江 肥东 包河区 庐阳区 蜀山区 合肥
安徽省合肥人物
公元1916年-1967年
安徽省合肥人物
公元1914年-2017年
安徽省合肥人物
庐江 肥东 庐阳区 包河区 蜀山区 合肥
安徽省合肥人物
庐江 肥东 庐阳区 包河区 蜀山区 合肥
安徽省合肥人物
庐江 肥东 庐阳区 包河区 蜀山区 合肥
安徽省合肥人物
公元1863年-1938年
安徽省合肥人物
唐公元806年-?
安徽省合肥人物
安徽省合肥人物
公元1863年-1938年,清末民初藏书家
安徽省合肥人物
中国内地影视女演员
安徽省合肥人物
公元1869年-1938年
安徽省合肥人物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龙部落历史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