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注册

汪同尘

公元1891年-1941年

汪同尘公元1891年-1941年 江苏盐城东台人物

汪同尘(1891~1941),原名家材,又名恸尘,字同尘。东台台城人。清末举人,学者。得其师丹徒人刘铁云(鹗,《老残游记》的作者)的悉心指导,熟谙许慎的《说文解字》及诸文学著作。青年时以优异成绩考入南京南洋水师学堂,学习海军专业。从学期间加入同盟会,积极从事革命活动。民国3年(1914年)至民国4年任北京《民苏报》主笔。他才华横溢,以舆论反帝倒袁,与蔡锷等著名人士时有过从。北洋军阀统治期间,他几受袁世凯之害,乃南下南京,先后任国立暨南学校、河海工程学校、南京第一中学等校国文教师。

民国8年至民国9年,汪同尘去印度尼西亚,在爪哇泗水中华学校任校长。民国10年,回南京创办正谊中学,主管教务,并亲自授课。民国13年至民国15年,主办两江民主中学,任校长,亲授多种课程。民国15年冬,与沈钧儒在沪组织苏浙皖联合会,反对军阀孙传芳。民国17年,受蔡元培之聘,任华侨教育委员会委员,次年任-首席秘书兼设计委员。民国20年春,因不满蒋介石对内压制民主、对外屈膝退让的政策,辞去-任职。从此闭门著述,不涉政界,潜心甲骨文研究。至民国26年,完成《甲骨文字正解》一书稿。南京沦陷前,他携家属返归故里,不幸至镇江时行囊遭窃,所著数十万言的《甲骨文字正解》手稿及珍藏之金石、甲骨、古籍珍本等损失一空。蛰居东台后,面对时局,他深知难以韬光养晦,不久又携长子经武汉入川,后孤居重庆,忧国悲家,每念及多年心血付诸东流,便潸然泪下。后经好友相劝,他又强抑悲痛,重理旧作,费3年之功,终又恢复原作之貌。在此期间,他曾受聘于教育部任委员会特约,并兼任北碚复旦大学古文字学教授。民国30年5月3日,日机轰炸重庆,汪同尘不幸罹难,终年50岁,其再次全力以赴恢复的学术专著《甲骨文字正解》手稿亦一同毁于战火。

汪同尘一生著述颇多,惜劫余之存稿未能及时整理。现所知者有《苦榴花馆笔记》、《南洋华侨与教育》、《含英咀华》、《诗文杂感遗稿》、《中国五千年文化之光》、《“碚黄”痛忆与“复大”哀声》等。

  相关院校:

复旦大学

  同年(公元1891年)出生的名人:史蔚馥

  • 汪福祥 (1926~2010)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1970-1-1 08:00
  • 上一篇:杨本儒下一篇:杨德昌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原甘肃省委书记
    太平天国康王
    元末明初的文学隐者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全国政协副主席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中国科学院院士
    青海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长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龙部落历史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