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注册

殷恭毅

吴江区

殷恭毅吴江区 江苏苏州市吴江区人物

殷恭毅(1912—),植物病理学家。

1912年9月4日出生,江苏省吴江平望镇人。殷恭毅在家中排行第四,从5岁起受祖母、父亲启蒙识字,后家中聘一秀才教其经史古文。14岁进黎里小学,当时的校长毛啸岑接近进步人士柳亚子等。1928年秋,殷恭毅考入东吴大学苏州附中,在老师的启发下产生学习生物科学的兴趣。1933年,殷恭毅考入东吴大学生物系。1937年日本侵略军侵占上海,学校迁浙江吴兴,不久解散。作为学生会主席的他帮助疏散群众做了许多工作,后辗转进华西大学生物系借读。1938年毕业前,选读金陵大学俞大绂开设的植物病理学课程。在此期间,殷恭毅经常前去请教老师,深感这是一门理论与生产实践联系紧密的新学科,便下决心攻读,立志当一名植物医生,献身农业。这一决定得到东吴大学生物系刘承钊嘉许,旋即请金陵大学魏景超教授指导毕业实习设计和毕业论文。在魏景超指导下,他对成都地区蔬菜病害进行了调查。这次调查不仅使他接触和认识了许多蔬菜病害,掌握了调查研究方法,写出报告——《成都郊野之蔬菜病害调查报告》,并确定了毕业论文的题目为《豇豆猝倒病之研究》。从此,专业兴趣更加浓厚,不仅探明了引起豇豆猝倒病的病原菌是立枯丝核菌(Rhizctoniasolani)和镰孢霉(Fusariumspp.),而且还发现了立枯丝核菌的重寄生真菌绿色木霉(Trichodermaviride)。进一步研究发现,分泌的毒素可杀死立枯丝核菌的菌丝,从而接触到植病的生物防治领域。

1939年夏,殷恭毅毕业于东吴大学生物系,获学士学位。之后,受聘在华西大学生物系工作。随后,他继续刻苦学习,在金陵大学补读真菌学、植病研究法及植物病害防治原理等课程。1940年春,受聘于金陵大学生物系植物组,任樊庆笙教授的助教。同年秋季转入植物病理学组,不久转为魏景超教授的研究助手。1942年考取金陵大学农科研究所植物病理专业研究生,攻读硕士学位。在魏景超教授指导下,殷恭毅对苹果轮纹褐腐病进行研究,揭示了该病干癌形成的原因,指出刮治不能根除,提出使用湿润渗透剂和杀菌剂涂刷枝干的防治新方法。这一研究为后来的教学和科研奠定了基础。

1944年,殷恭毅获硕士学位后留校任讲师。1947年升为副教授,同时受聘四川大学和川康农工学院的植物病虫害系兼课。1952年院系调整成立南京农学院,他在植保系植物病理教研组任教。1957年任植保系副主任,除了讲课及带领学生生产实习,还从事苏南地区稻、麦、棉的病害普查以及甘薯黑斑病的发生与防治研究,并先后参加了山东、安徽两省的农村经济调查。稍后,又参与举办植物检疫培训班,为苏、皖、鲁、浙各省培训了一批植检干部。“文革 ”期间,殷恭毅受到严重冲击,下放农场、果园劳动多年。1979年复校后任植保系主任,1987年秋退休。

殷恭毅先后担任过中国微生物学会真菌专业委员会委员、《真菌学报》编委、江苏省植物病理学会理事及江苏省科委食用菌领导小组成员等,在中国真菌学和植物病理学方面颇有影响。

主要成就

殷恭毅在果树病害及其防治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他一贯坚持理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为当前生产服务的指导思想,研究工作中坚持亲自前往现场。他曾对太湖沿岸柑橘冻害和青梅幼果脱落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提出主干捆稻草、修剪及灌溉相结合防治橘树受冻害的有效措施;指出青梅幼果脱落应以喷药治虫防病为主,防止幼果脱落。下放果园劳动期间,对当时新发现的梨树锈水病进行了系统调查、观察和试验研究,提出了有效的防治方法,并在1976年确认梨树锈水病是由一种欧氏杆菌(Erwiniasp.)为害所引起的。而日本的梅木清作和长井雄治在1984年才报道了可能相同的梨锈色胴枯病,病原菌也是欧氏杆菌。进入80年代,他先后开展了柑橘树脂病、烂根黄叶病、脚腐病、炭疽病、脂点黄斑病及板栗果实采后贮藏病害和食用菌病害的研究。在中国首先报道了柑橘外貌健康枝干皮层及叶片组织中常有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树脂病菌(Phomopsiscitri)等多种致病菌潜伏侵染状况普遍,指出诱发上述病害发生的主要因素是树势衰弱、受冻害和损伤,提出了优化栽培措施、增强树势为主的预防措施。殷恭毅对太湖地区橘树烂根黄叶病进行了研究,并在中国首次报道该病的病原菌主要是寄生疫霉(Phytophthoraparasitica),指出前人报道的腐皮镰孢霉(Fusariumsolani)是一种随后或复合侵染菌,提出了刮治溃疡部和使用瑞毒霉、甲霜灵或多菌灵涂治溃疡和药液灌根的防治方法。同时,证明发生在湖北宜昌地区的柑橘脚腐病与江苏吴县的橘树烂根黄叶病属同一种病害。在此基础上又研究报道了江苏吴县橘树上3种疫霉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侵染为害果实的症状。柑橘脂点黄斑病是中国柑橘产区发生普遍、引起病叶早落的病害,其病原有人认为是生理性的,有人认为是尾孢霉引起的。他指导研究生通过系统研究,查明该病是由柑橘球腔孢(Mycosphaerellacitri)侵染引起。该菌无性阶段为柑橘灰色疣丝孢(Stenellacitri-grisea),这在中国是新纪录。板栗果实采后贮存期霉烂是生产经营和外贸销售中久存的棘手问题,他经过系统研究,探明致霉的病原菌主要是胶刺盘孢菌(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拟茎点霉(Phomopsissp.)、0 壳菌(Dothiorellasp.)等几种,并证明病菌主要在幼果期从枯死花柱侵入,在种胚及其附近种仁组织中呈潜伏侵染状态,不适宜的采收和贮藏条件导致病害发生。在石榴和苹果病害研究方面,他发现了两种痂圆孢菌新纪录,成为中国果树病害研究方面颇有影响的学者。

在食用菌病害调查和防治研究方面,殷恭毅完成了江苏食用菌病害名录,并提出了防治新措施。其研究成果获江苏省科技进步奖,并收编在《世界优秀专利技术精选》(中国卷)中。在真菌学科方面,他于1979年参加了中国科学院孢子植物志编委会组织的《中国霜霉目菌志》的编撰工作,具体负责该目中的霜霉属(Peronospora)。在此之后长达9年的编撰过程中,他先后赴黑龙江、云南、贵州、广西、四川、浙江等11个省、自治区采集并征集霜霉属菌标本。为确定一个新种或新纪录,他坚持反复查阅大量文献资料,一丝不苟,最后亲自撰稿。这种严谨的学术作风,深受同行的赞誉。9年间得力助手合作,共鉴定描述了中国的霜霉属61种,其中发现新种3个,新纪录1个。这是他在真菌分类研究方面的代表作,凝聚了他花甲之年后的大量心血。

1983年,已逾古稀之年的殷恭毅,应昆明动植物检疫所邀请,出于对事业负责和对边陲植物检疫事业的支持,亲自前去指导云南省农作物病害普查工作的复查和疑难标本的鉴定。他行程数千里,每到一处,一下车就到田间、山坡进行调查和采集标本,将近一个月的野外调查结束回到昆明,他又立即投入室内标本复核及鉴定。回到南京后,他抽出许多时间继续鉴定和审核疑难的病害标本,查阅资料。4年后,一部近60万字的《云南农业病虫杂草名录》正式出版发行。

几十年来,殷恭毅不仅在果树病害和霜霉菌分类研究方面取得重要成就,而且为南京农业大学植保系的建设倾尽精力。他虽然行政任务繁忙,但仍主讲真菌学、农业植物病理学和果树病理学等课程,指导助手、进修教师和研究生从事果树病害研究,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人才。

  相关院校:

南京农业大学

  同年(公元1912年)出生的名人:盛诚桂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1970-1-1 08:00

上一篇:陆作楣下一篇:胡昌炽
浦东新
人物
江阴市
江苏无锡市江阴市人物
合阳县
陕西渭南市合阳县人物
滦州市
河北唐山市滦州市人物
梨树县
吉林四平市梨树县人物
崇明区
上海市崇明区人物
浦东新
人物
青浦区
上海市青浦区人物
浦东新
人物
浦东新
人物
浦东新
人物
浦东新
人物
公元1884年-1980年
江苏苏州市吴江区人物
吴江区
江苏苏州市吴江区人物
吴江区
江苏苏州市吴江区人物
公元1906年-2003年
江苏苏州市吴江区人物
公元1886年-1970年
江苏苏州市吴江区人物
公元1922年-2017年
江苏苏州市吴江区人物
公元1923年-2013年
江苏苏州市吴江区人物
公元1892年-1977年,地质学家、矿物学家、地质教育家
江苏苏州市吴江区人物
吴江区
江苏苏州市吴江区人物
吴江区
江苏苏州市吴江区人物
吴江区
江苏苏州市吴江区人物
吴江区
江苏苏州市吴江区人物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龙部落历史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