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注册

桓伊简介-东晋时期将领、名士

晋朝人物
桓伊个人介绍资料
本名:桓伊
字号:字叔夏,小字子野、野王
所处时代:东晋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谯国铚县
主要作品:《梅花三弄》
桓伊(生卒年不详),字叔夏,小字子野(一作野王),谯国铚县(今安徽省濉溪县临涣镇)人。东晋时期将领、名士、音乐家,丹阳尹桓景之子。
富有军事才略,参谋州府军事,迁大司马(桓温)参军事。出任淮南太守,御敌有方,迁建威将军、历阳太守。太和六年(371年),联合谢玄打败前秦将领王鉴和张蚝,受封宣城县子,迁西中郎将、豫州刺史。建元十九年(383年),参加淝水之战,大败前秦天王苻坚,进封永修县侯,加号右军将军。太元九年(384年),迁江州刺史,治理有方。入为护军将军,卒于任上,追赠右将军、散骑常侍,谥号为烈。
平生善于吹笛,宿有“笛圣”之称,笛谱改编成琴曲《梅花三弄》,桓伊唱的挽歌与羊昙唱的乐歌、袁山松唱的《行路难》辞,时人称为“三绝”。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桓伊十岁时,随父宦游蒸湘,寓居云绵庵,读书习武,观梅吹笛。 桓伊有军事才略,聪慧过人,简朴率真,为王濛、刘惔所器重,多次参与各州府军事,累迁至大司马参军。 当时前秦强盛,边郡多战事,朝廷选拔能御敌边疆的将帅,桓伊当选,被任命为淮南太守。因抚军御敌有方,晋升为都督豫州之十二郡、扬州之江西五郡军事、建威将军、历阳太守,淮南太守之职依旧保留。
累功升迁
太和六年(371年),前秦派王鉴及张蚝领兵救援据守寿春的叛将袁真之子袁瑾,桓伊与谢玄联合打败了他们,以战功封为宣城县子,又晋升为都督豫州诸军事、西中郎将、豫州刺史。 桓伊治理豫州十年,安抚边郡百姓,甚得人心。
太元八年(383年),苻坚率部南侵,桓伊与冠军将军谢玄、辅国将军谢琰一道在淝水一带大败苻坚,以战功封为永修县侯,晋号右军将军,赐钱百万,做袍表的布帛千端。
高歌进谏
太元八年(383年),谢安女婿王国宝专权擅利行为不检,谢安讨厌其为人,常对他加以约束限制。 王国宝因而忌恨谢安,便挑拨离间,使孝武帝与谢安之间疑心渐重,矛盾愈深。 一次,孝武帝召桓伊饮宴,谢安侍坐于旁。孝武帝命桓伊吹笛。桓伊神色顺从,即刻拿起笛子吹奏了一曲,然后放下笛子说:“愚臣弹筝不及吹笛,但也足以自成乐调,配合歌唱,请允许愚臣弹筝歌唱,并请一人来吹笛。” 孝武帝欣赏其乐调和谐通畅,便命令内宫歌妓吹笛伴奏。桓伊又说:“内宫歌妓与愚臣必定配合不好,愚臣有一奴仆,善于配合吹奏。” 孝武帝更加欣赏其性情的放达直率,便允许他召来奴仆。奴仆吹奏笛子,桓伊便弹筝而歌唱《怨诗》道:“为君既不易,为臣良独难。忠信事不显,乃有见疑患。周旦佐文武,《金滕》功不刊,推心辅王政,二叔反流言。” 歌词委婉凄凉,表达出曹子建受到皇帝猜忌,无法排解忧伤的无限愤懑之情,这与当时谢安的处境非常相似。谢安作为这支曲子的诉说主体,感慨万千,不禁抽泣流泪以致沾湿了衣襟,他起身坐到桓伊身旁,用手理顺桓伊的长须道:“仅就此举足见足下不同于常人!”而孝武帝听到这样的进谏,面露愧色,感到十分内疚。
治理江州
太元九年(384年),桓冲去世,朝廷任命桓伊为都督江州、荆州十郡、豫州四郡军事、江州刺史,将军职号不变,持符节。 桓伊到江州镇所,以为边境平静无战事,应以宽慰抚恤为当务之急,便上疏朝廷认为江州虚损过大,加上连年歉收,如今所剩住户只有五万六千,应合并小县,免除各郡拖欠的官米,将州府治所迁到豫章。 朝廷诏令将州府治所移迁到寻阳,其余主张皆依从桓伊。桓伊理顺荒政,拯济抚恤灾民,深受百姓信赖。在地方任职多年后,朝廷征召回京,拜官为护军将军,以右军府中千人跟随桓伊,配备到护军府中。
桓伊后来在任内去世,朝廷追赠右将军,加散骑常侍,谥号为烈。
轶事典故
柯亭笛
桓伊的乐器演奏水平堪称一绝,善吹笛,能弹筝,据说曾得到东汉蔡邕制作的“柯亭笛”(用柯亭的竹子制成的笛子,声音清越嘹亮)。桓伊苦心钻研吹笛技法,尽得其妙,名闻天下。
梅花三弄
一次,王徽之应召赴京师,行舟停泊在青溪侧。桓伊与王徽之素不相识。桓伊从岸上路过,舟中客人称桓伊乳名道:“此人就是桓野王。”王徽之便叫人上岸对桓伊说:“听说足下善于吹笛,请试为我吹一曲。”桓伊当时已经显贵,也曾闻知王徽之的声名,便默默下车,坐在交椅上,为王徽之吹奏三调,吹罢,便起身上车离去,主客之间一句话也未交谈。 而桓伊当时吹奏的就是《梅花三弄》。
一往情深
桓伊除了吹笛子,也非常爱听别人唱歌,每当听到优美的歌声,他就会情不自禁地击节赞叹。当时的宰相谢安也十分喜爱音乐,两人见面时也经常谈论音乐。谢安见桓伊对音乐造诣很深,喜欢音乐到了如此地步,便说:“桓子野对音乐可谓一往有深情!”,于是后世就有了成语一往情深。
集甲进献
当初,桓伊有马军步军铠甲六百套,预先写好奏表,让亲信在他死后进呈朝廷。 奏表说:“臣深受朝廷恩宠,受命经略西藩。淮南大战时,敌寇仓惶北逃,人马器械,随处抛弃。当时收集了许多残破不全的武器,无法连贯一体加以使用。 经过多年修理,现已全部修整完好。当今天下虽然大体一统,但余寇仍未消灭净尽,臣不甘心老朽衰迈,还想献力献策拼死效命,上报皇恩。 然而,我的这一心愿却在有生之年难以实现,臣在九泉之下含恨悲伤。谨以此马军装备百具,步军铠甲五百套奉献朝廷,皆放置于寻阳,请派遣有关部属前往领受。”朝廷降诏道:“桓伊忠诚报国,大志不遂,令人伤怀,遵其遗志接受所上铠甲马装。”
历史评价
《晋书》评:①伊有武干,标悟简率。②伊性谦素,虽有大功,而始终不替。善音乐,尽一时之妙,为江左第一。
唐·杜牧《润州二首》诗:大抵南朝皆旷达,可怜东晋最风流。月明更想桓伊在,一笛闻吹《出塞》愁。
唐·张祜《游伊山读书台咏诗》诗:晋代衣冠梦一场,精蓝枉是读书堂。桓伊曾弄柯亭笛,吹落梅花万点香。
主要影响
音乐成就
桓伊擅长音乐演奏,他的表演尽显音乐之妙,在当时被称为“江左第一”。在所有的乐器中,桓伊表现最出神入化的就是吹笛,旁人叹为观止。他在闲余时间也会在音乐上进行研究,不仅会吹笛,还擅长作曲。《梅花三弄》笛曲的最初创作者便是桓伊,后来在唐代由颜师古改编为古琴曲,又名《梅花引》、《玉龙引》,曲谱最早见于明代朱权编纂的《神奇秘谱》。
宗教成就
太元九年(384年),桓伊任江州刺史期间,接受净宗初祖慧远大师的提议,在庐山西麓筹建了东林寺。从而使其成为了佛教净土宗(又称莲宗)的发源地。
家庭关系
关系姓名简介
父亲桓景官至侍中、丹杨尹、中领军、护军将军。
弟弟桓不才东晋将领,官至冠军将军。
儿子桓肃之嗣爵。
孙子桓陵嗣爵。
史料索引
《晋书·卷八十一·列传第五十一》
后世纪念
墓址
《大明一统志》载桓伊墓在江西南昌城南门外蔡家坊石马街(今青云谱石马村)。
邀笛步
王徽之邀请桓伊吹笛是在萧家渡渡口(在今南京秦淮河畔桃叶渡附近),这也成为南京一处名胜——邀笛步,不过民国时期毁于战乱。
伊山寺
湖南省衡阳县杉桥镇伊山村有座云绵峰,于魏晋间建有一寺庙,名云绵庵。桓伊幼年于此读书习武,晚年于此隐居。为纪念桓伊,在桓伊去时候,当地将云绵庵改为伊山寺,云绵峰改为野山岭。寺内有桓伊读书台、弄笛楼。
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1970-1-1 08:00
东晋第九位皇帝
东晋第六位皇帝
西晋时期代国君主
魏晋时期名士,“竹林七贤”之一
东晋第二位皇帝
十六国时期鲜卑宇文部末代首领
西晋的智勇名将
西晋名将
西晋末代皇帝
西晋第三位皇帝
中国东晋开国皇帝
西晋时期鲜卑拓跋部首领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520历史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