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注册

顾荣简介-西晋末年大臣、名士

晋朝人物
顾荣个人介绍资料
顾荣
本名:顾荣
别名:顾元公
字:彦先
所处时代:三国—晋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吴郡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
逝世日期:312年
主要作品:《顾荣集》
主要成就:助司马氏稳定江南
官职:安东军司、散骑常侍
爵位:嘉兴伯→嘉兴公(赠)
追赠:侍中、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谥号:元
地位:“洛阳三俊”之一
典故:顾荣施炙
顾荣(?-312年),字彦先。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西晋末年大臣、名士,也是拥护司马氏政权南渡的江南士族领袖。孙吴丞相顾雍之孙、孙吴宜都太守顾穆之子,
顾荣弱冠时仕于孙吴,与纪瞻、贺循、闵鸿、薛兼并称"五俊"。吴国灭亡后,与陆机、陆云一同入洛阳,号称"洛阳三俊"。初拜郎中,转廷尉正,历任诸王僚属,封嘉兴伯。顾荣见北方大乱,故弃官南归。后任琅玡王司马睿(晋元帝)安东将军府军司,加散骑常侍。司马睿但凡有谋划,都与顾荣商议。
永嘉六年(312年),顾荣去世,获赠侍中、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号"元"。建武元年(317年),追封嘉兴公。原有《顾荣集》传世,今已佚。
人物生平
名门俊才
顾荣出身江南大姓"吴郡顾氏",是三国时吴国丞相顾雍之孙、宜都郡太守顾穆之子。他幼时机灵而天资聪敏,二十岁入仕吴国,任黄门侍郎、太子辅义都尉。
顾荣年少时,与丹阳郡人纪瞻、会稽郡人贺循、广陵郡人闵鸿、丹阳郡人薛兼齐名,并称为"五俊"。
咸宁六年(280年),西晋灭吴,顾荣与陆机、陆云兄弟入京师洛阳,号称"洛阳三俊"。他到京后,依例官拜郎中,后历任尚书郎、太子中舍人、廷尉正等职。
转仕诸王
永康元年(300年),赵王司马伦废杀晋惠帝皇后贾南风,从而掌握朝政。淮南王司马允讨伐司马伦,但失败被杀,他部下的僚属都收付廷尉,将被诛杀。顾荣公平处理,很多人获免罪而得以活命。
建始元年(301年),司马伦篡位称帝,顾荣改任大将军司马虔(司马伦之子)的长史。 同年,齐王司马冏等三王起义,攻灭司马伦。司马冏扶立惠帝复位,并出任大司马,执掌政权,并召顾荣为大司马主簿。顾荣见司马冏专擅,担心日后司马冏倒台,自己会被株连,于是终日酒醉,不理公事,并将此事告知好友冯熊。冯熊向司马冏的亲信葛旟建议转顾荣为中书侍郎。顾荣获转任中书侍郎后,不再饮酒,但有人问他为何"前醉而后醒",顾荣害怕被追究,只得再饮。
太安元年(302年)十二月,司马冏被长沙王司马乂击败被杀,顾荣亦因讨伐葛旟有功而获封嘉兴伯,转太子中庶子。司马乂任骠骑将军时,又任命顾荣为骠骑将军长史。
永安元年(304年),成都王司马颖与河间王司马颙联军击败司马乂,司马颖升任丞相,又以顾荣为丞相从事中郎。同年,东海王司马越带惠帝亲征司马颖失败,惠帝被俘至邺城,顾荣兼任侍中,并被派往拜谒皇陵。但当时司马颙部将张方已据洛阳,顾荣受阻不得进,逃到陈留郡。同年,惠帝为张方胁逼至长安,又征召顾荣为散骑常侍,但顾荣见中原大乱,便不应召命,并回到吴国。次年,司马越在徐州起兵迎惠帝回洛阳,任命顾荣为军谘祭酒。
江东平乱
永兴二年(305年),右将军陈敏在历阳郡叛变,驱逐扬州刺史刘机和丹杨郡太守王旷,意图趁乱割据江东。为获得各方支持,陈敏礼遇一众江东豪杰和名士,其中顾荣被授为右将军、丹杨郡内史,其他四十余人亦获选任为将军和郡守。江东士族初时接受陈敏任命,但在发现陈敏才能平庸、缺乏远大谋略且刑政无章后,便心中不服。而且陈敏纵容子弟横行,亦被当地人视为祸患。顾荣与士族豪强周玘等一直都不是尽忠于陈敏,更终日担心跟随着他会遭祸劫。
永嘉元年(307年),顾荣等人接到庐江郡太守华谭写给他们的信,华谭在信中斥责他们接受叛变的陈敏所授的官位,为他做事;更称他日朝廷派兵讨平陈敏后,顾荣等人都愧对中原之士。顾荣看后大感羞愧,于是决意反正,令人密报征东大将军刘准,劝其派兵至临江,自己作为内应。刘准及后派扬州刺史刘机等领兵到历阳郡,陈敏得知消息后,也派弟弟陈昶及将军钱广到乌江对抗刘机。周玘成功令钱广背叛陈敏,杀死陈昶,并勒兵朱雀桥南。陈敏知道后,派其姻亲甘卓领兵讨伐钱广,顾荣却与周玘一同劝甘卓背叛陈敏;甘卓由于向来敬重顾荣,又因陈昶之死而感恐惧,因而决心投顺。次年,顾荣与周玘、甘卓等人反攻陈敏,陈敏即领兵一万余人迎战,但甘卓士兵向陈敏军说:"本所以戮力陈公者,正以顾丹杨(顾荣)、周安丰(周玘)耳;今皆异矣,汝等何为!"成功动摇其军心,顾荣出来以白羽扇向陈敏军一挥,陈敏所部溃不成军,四散奔逃,陈敏唯有单骑北走,途中被捕杀。
北行南遁
陈敏之乱平定后,顾荣回到故乡吴郡。不久后,他被司马越控制下的朝廷征召为侍中。顾荣与一众士人北行,至徐州彭城时,听闻北方局势愈加混乱,便迟疑不进。
司马越闻讯后,写信给徐州刺史裴盾,说:如果顾荣等人迁延顾望,则以军礼护送。顾荣等知道后,大为恐惧,与纪瞻、陆玩等立刻解船弃车,一昼夜逃亡三百里,得以回到扬州。
协赞中兴
永嘉元年(307年),安东将军、琅邪王司马睿移镇建业(后改建康,今江苏南京),顾荣获任命为安东将军军司,加散骑常侍,用作招揽江南士族的支持。鉴于顾荣在江南士族中的影响力,司马睿每有政事筹划,都会咨询他的意见。 顾荣作为江南名士,又身居要职,因而甚得朝野敬重。顾荣认为"南土之士未尽才用",于是向司马睿推荐陆晔、甘卓、殷佑、杨彦明、谢行言、贺循及陶恭兄弟等一些未被任用的江南士族,司马睿予以采纳,并一一授官。
永嘉六年(312年),顾荣在任内逝世,司马睿亲临其葬礼,倍感哀痛,准备上表朝廷,"依齐王(司马冏)功臣格",为其申请赠礼。吴郡内史殷佑认为顾荣"功高元帅,赏卑下佐",赏不酬功。司马睿遂追赠他为侍中、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号为"元"。
建武元年(317年),司马睿改称晋王,追封顾荣为嘉兴公,特设嘉兴公国,并加赐食邑。
人物评价
葛旟:荣江南望士。
王导:顾荣、贺循、纪瞻、周玘皆南土之秀,愿尽优礼,则天下安矣。
蔡洪:顾彦先八音之琴瑟,五色之龙章。
殷佑:①故散骑常侍、安东军司、嘉兴伯顾荣经德体道,谋猷弘远,忠贞之节,在困弥厉。崎岖艰险之中,逼迫奸逆之下,每惟社稷,发愤慷忾。密结腹心,同谋致讨。信著群士,名冠东夏,德声所振,莫不响应,荷戈骏奔,其会如林。荣躬当矢石,为众率先,忠义奋发,忘家为国,历年逋寇,一朝土崩,兵不血刃,荡平六州,勋茂上代,义彰天下。②荣众无一旅,任非籓翰,孤绝江外,王命不通,临危独断,以身徇国,官无一金之费,人无终朝之劳。元恶既殄,高尚成功,封闭仓廪,以俟大军,故国安物阜,以义成俗,今日匡霸事举,未必不由此而隆也。方之于齐,强弱不同,优劣亦异。至于齐府参佐,扶义助强,非创谋之主,皆锡珪受瑞,或公或侯。荣首建密谋,为方面盟主,功高元帅,赏卑下佐,上亏经国纪功之班,下孤忠义授命之士。
庾信:陶侃空争米船,顾荣虚摇羽扇。
房玄龄:①元帝树基淮海,百度权舆,梦想群材,共康庶绩。顾、纪、贺、薛等并南金东箭,世胄高门,委质霸朝,豫闻邦政;典宪资其刊辑,帷幄伫其谋猷;望重搢绅,任惟元凯,官成名立,光国荣家。非惟感会所钟,抑亦材能斯至。②彦先通识,思远方直。
陈普:石勒王弥尚未昌,东南先有顾丹阳。顾荣持易淳于首,未必江东只许长。
谢应芳:窃见晋散骑常侍、赠侍中、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顾元公,相门华裔,文武全才。当时与陆机、陆云并称三俊。王导慕江南之望,张华号南京之奇。以乐道而鼓瑟,能知人之锡炙。平六州之大乱,成一代之奇功。其他勋业,具载晋史。
高启:军司吴国秀,神机夙超朗。弱冠游洛师,已蒙南金赏。崎岖诸王幕,沉湎务遵养。中罹广陵艰,计服匪诚枉。风云一挥扇,义旅臻同响。事成耻言勋,飘然理归鞅。晋社始东迁,群贤悉收奖。道谒真感会,矫翼丹霄上。德闻一代称,迹泯千龄往。时屯乏良佐,英谟益堪想。坟祠托荒郊,萧条并榛莽。荛童侵雨隧,淫巫闯尘幌。大夫过停辕,式瞻为含怆。衣冠复故貌,筵几陈新享。寡劣忝乡人,因歌表遐仰。
轶事典故
顾荣施炙
顾荣在洛阳时,曾经应别人的宴邀赶赴宴席。在宴席上他发觉上菜的人脸上显露出对烤肉渴求的神色。于是他拿起自己的那份烤肉,让给他吃。同席的人都耻笑他有失身份。顾荣说:"怎么会有整天做烤肉而不知道烤肉味道的人呢?" 后来战乱四起,晋朝大批人渡长江南流,每当顾荣遇到危难,经常有一个人帮助自己,于是顾荣感激地问他原因,才知道他就是当年得到烤肉的人。
诈酒避祸
永宁元年(301年)四月,齐王司马冏杀死篡位的赵王司马伦,迎晋惠帝还朝复位。惠帝任命司马冏为大司马,执掌朝政。司马冏开置掾属四十人,大权在握,他久闻顾荣之名,于是征其为大司马主簿。顾荣眼见司马冏骄横暴虐,宠幸嬖佞,为免将来司马冏倒台时牵连自己,于是终日酣醉,欲诈酒避祸。
顾荣的挚友冯熊得知此事原委后,为帮助顾荣脱身,向齐王长史葛旟道:"顾荣好酒,不足成事,你为何不劝齐王将其迁出府外,以免误了政务。"葛旟道:"你言之有理,我正想就此事禀告齐王。"于是改授顾荣为中书侍郎。顾荣用冯熊之计,出为中书侍郎,在职廉明,不复饮酒。葛旟惊异,问顾荣道:"你任中书侍郎后,为什么没见你再醉酒?"顾荣恐诈酒之事被发觉,又开始饮酒,每日大醉不醒。不久,顾荣借故辞职南归,得以免祸。
私交张翰
顾荣在吴亡后到洛阳任官,期间常常饮酒,更向同郡好友张翰说:"惟酒可以忘忧,但无如作病何耳。" 他日,张翰慨叹时局混乱,像顾荣这些有名气的人难以求退保身,劝他凡事曕前顾后时,顾荣亦怆然地说:"吾亦与子采南山蕨,饮三江水耳。"
顾荣向来喜好抚琴,亡故后,张翰前来大哭,既而上床鼓琴数曲,抚琴而感叹:"顾彦先还能再欣赏这琴音吗?"言罢又感伤恸哭,"不吊丧主而去"。
主要成就
顾荣为西晋时期江南士族领袖之一,与纪瞻、贺循、闵鸿、薛兼并称"五俊" ,五人被称为"南金东箭" 。顾荣凭借自己的身份,在协助晋元帝司马睿立足江左及建立东晋的过程中多有功劳,为拥护司马氏政权南渡的江南士族首脑。
亲属成员
祖辈
顾徽,孙权统事时累拜辅义都尉,遥领巴东太守。
顾悌,官拜郎中,领偏将军。
顾雍,孙吴重臣,官至丞相、平尚书事,封醴陵侯。死后谥号"肃"。
父亲
顾穆,官至宜都太守,因其弟顾济无子,得以世袭醴陵侯。
平辈
顾谭,顾邵之子,"太子四友"之一,曾任太常。后被诬陷而流放到交州。
顾承,顾谭之弟,官至侍中。与顾谭一道流放交州。
儿子
顾毗,官至散骑侍郎。
个人作品
《隋书·经籍志》收录有《顾荣集》五卷,录一卷,今已佚亡。
史料记载
《晋书·卷六十八·列传第三十八》
后世纪念
顾元公祠在江苏省苏州市郭巷集镇北面的塘南村、黄天荡东侧,祭祀顾荣。该祠始建无考。
元代书法家、文学家周伯琦撰有《顾元公祠碑》。而同时期的学者谢应芳也曾经上书当时的长洲县,请求整修顾荣祠。
祠堂北面有顾荣墓,因地形如凤,被称为凤凰岭。祠堂南面以前有2个土墩,植有梧桐,被称为双梧墩。
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1970-1-1 08:00
东晋第九位皇帝
东晋第六位皇帝
西晋时期代国君主
魏晋时期名士,“竹林七贤”之一
东晋第二位皇帝
十六国时期鲜卑宇文部末代首领
西晋的智勇名将
西晋名将
西晋末代皇帝
西晋第三位皇帝
中国东晋开国皇帝
西晋时期鲜卑拓跋部首领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520历史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