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注册

薄昭简介-汉文帝刘恒母舅,薄姬亲兄弟

汉朝人物
薄昭个人介绍资料
薄昭
本 名:薄昭(?~公元前170年)
所处时代:西汉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时间:不详
去世时间:公元前170年
主要成就:帮助汉文帝登基,力保周勃等
姐姐薄姬:(薄太后)
外甥:汉文帝
爵位:轵侯
官位:车骑将军
薄昭(公元前?年——公元前170年),西汉文帝之母薄太后唯一的亲弟弟,即文帝的娘舅,出任车骑将军,封轵侯。 于西汉文帝十年(公元前170年)冬,薄昭被逼自杀。
人物生平
从龙有功
西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史记·吕太后本纪》载,薄太后的父亲是吴人,姓薄氏。秦时与故魏王宗家女魏媪通,生薄姬。 后薄姬入宫侍刘邦,生代王刘恒,即汉文帝,刘邦驾崩,吕后遣薄姬随其子归代国,薄昭作为弟弟跟随姐姐一起去了代国。
西汉高后八年(公元前180年),西汉文帝元年(公元前180年),吕后死,周勃、陈平等诛灭诸吕,考虑到刘恒没有什么势力,比较好控制,决定拥立他为帝。刘恒犹豫不定。于是刘恒就派了自己的舅舅薄昭进京去见周勃,问清楚事情的原因经过,周勃向他仔细作了解释说明。回来跟刘恒说,“没问题,别怀疑了。”刘恒才放心去了长安当皇帝。这次薄昭冒着生命危险,帮着外甥进京打探消息。刘恒入长安,大局已定,又派了薄昭去代国接母亲薄太后。文帝元年正月封轵侯,无功受禄,可以说完全是因为裙带关系。
力保周勃
西汉文帝四年(公元前176年),周勃被贬官回到封国,他害怕被杀,每逢有官员前来看望他,就穿上甲衣,然后才和人见面。有人因此告他谋反,周勃下狱。廷尉审判周勃,周勃十分恐惧,却不知道如何申辩。狱吏侮辱他,狱卒虐待他,周勃并没有表现出“士可杀不可辱”英雄气概,而是拿出大量钱财贿赂狱吏。狱吏于是在木简上写了一句话:“请公主作证。”公主是文帝的女儿,嫁给了周勃的大儿子周胜之。后来周勃又用重金贿赂文帝的舅舅薄昭,经过多方努力和太后发话,周勃无罪释放。
薄昭之死
在一片吹捧、逢迎声中,多年籍籍无名的薄昭突然间成了帝国“头号红人”,这巨大的变化让他有些飘飘然、昏昏然,逐渐迷失自我,转变为奢靡无度、骄纵不法的形象。薄昭依仗着皇帝的宠信,经常在朝堂内外安插亲信,并公然干涉朝政,由此逐渐引起文帝的不满。然而出于安慰母亲的考虑,加上薄昭先前立有大功,所以文帝对舅舅的骄纵不法行为并未及时地制止,由此导致后者滑向自我毁灭的深渊。文帝十年(前170年)冬,薄昭不知何故,竟然杀死了文帝派来的使者,从而给自己招致杀身之祸。
汉文帝不忍心公开处决舅舅,于是派大臣去薄昭家,劝舅舅自杀。没想到,薄昭根本就不死,任凭前来做思想工作的大臣磨破嘴皮子,依然无济于事。文帝接着又派遣数位大臣到薄昭的府邸哭活丧,逼着他自行了断,于是薄昭自刎而死。
史籍记载
《史记·外戚世家》
《史记·孝文本纪》
《汉书·文帝纪》
《资治通鉴·汉纪》
历史评价
西汉时期的轵侯薄昭,是薄姓真正登上历史舞台的第一人。尽管他的一生都处在其外甥汉文帝刘恒的阴影里,但在“包装”汉文帝的同时,他自己也受到了后人的适当关注。
薄昭之显达、死难均不见于《史记·孝文本纪》。薄昭为什么杀汉使者,汉文帝为什么要鼓励舅父自杀,这些正史当中都没有说明白。只是在后人的演义故事里越说越玄,以至于薄昭“依仗权势、无恶不作”之类的话都出来了,确实过于想当然。一些所谓的历史故事、历史剧,更是越编越离谱。
事实是,在汉代,草菅人命的事情不胜枚举,前者如吕后、萧何以莫须有的罪名杀死了大功臣韩信,吕后因吃醋把情敌戚夫人做成了“人彘”,并毒死了戚夫人所生的皇子刘如意。后者如汉武帝时代,飞将军李广为了一句过头话,找茬杀死了曾经冒犯他的霸陵卫。李广出兵匈奴无功而返,畏罪自杀之后,他的儿子李敢怀恨报复,击伤了大将军卫青。为给舅舅报仇,卫青的外甥骠骑将军霍去病又在围猎时公然射杀了李敢。这些死伤事件都没有人去认真追究。而即便是在文帝朝,也发生了皇太子刘启(后来的汉景帝)因为口角,用棋盘砸死吴王太子刘贤的恶性事件。当然这事也不了了之了。既然这样,皇帝的亲娘舅薄昭杀死一位“汉使者”就真的无法摆平了吗?而且照《资治通鉴》的说法,薄昭根本不想死,当时他姐姐薄太后还在世,说句话为弟弟求情还是应该管用的。
汉文帝对薄昭的处理引起了后世的争论。司马光在编写《资治通鉴》的时候,就引用了李德裕的说法。李认为汉文帝的这个做法不近人情,因为汉文帝的母亲只有这么一个亲弟弟。但司马光认为“善持法者,亲疏如一”,汉文帝按照法律进行处理并没有错,错就错在没有及时发现薄昭的弱点并派贤良帮助,还让他带兵,最后才酿出这样的悲剧。
魏文帝说:“对待国舅,只应当用恩泽赡养而不应当把权力交付给他,他犯了法以后,根据法律又不得不处罚他。”讥讽汉文帝开始不防备薄昭,魏文帝的话说得很对。然而要取乐母亲,一开始就要谨慎安排薄昭的位置。
主要功绩
1.薄昭进京见周勃,得到可以左右朝廷状态的周勃的支持,从而汉文帝获得登基。
2.薄昭在周勃最为不幸的时候,向汉文帝力保周勃无罪,最后周勃出狱,恢复官爵。
轶事典故
薄昭保周勃
周勃把增封受赐的财物都给了薄昭。等到周勃案件紧急关头,薄昭替他向薄太后进言,太后也认为周勃没有谋反的事。文帝临朝时,薄太后抓起头巾向文帝掷去,说:“绛侯身挂皇帝赐给的印玺,在北军率领军队,不在那时谋反,如今身居一个小县,反倒要谋反吗!汉文帝已经看到绛侯在狱里的供辞,于是向薄太后谢罪说:“狱吏刚才查清楚了,马上放他出狱。”于是派使臣手持符节释放绛侯,恢复他的爵位和封邑。绛侯出狱后说:“我曾经率领百万大军,然而怎么知道狱吏的尊贵呀!”
文帝杀舅
汉文帝刘恒推行新政,任用年轻有为的大臣钟毓到山西太原代天巡抚、平息叛乱。太原是皇舅爷薄昭万户侯之封地,他的侄儿薄贵在当地仰仗他的权势为非作歹,欺压百姓。钟毓此行究竟怎样处置薄贵,薄昭十分担心。钟毓回朝之日,众朝臣奉文帝之命到接官亭迎候。薄昭也前来为钟毓"接风"。一些大臣讨好地表示,皇舅爷以车骑将军的尊贵身份,前来为一个新吏接风,实在是尊重贤才的举动。薄昭亲自为钟毓敬酒,钟毓当即将奏章交他过目
奏章上写道:"太原并非刁民作乱,皆因薄府作恶多端。释放无辜,惩恶扬善,处斩薄贵,解民倒悬。"薄昭看后大怒,命令校尉将钟毓绑起来带回府中处置。钟毓坦然地向他说明太原一行的所见所闻,说那里的地方官依仗皇亲权势兼并土地,假传圣旨加重赋税徭役。薄贵更是抢男霸女,鱼肉百姓,滥施非刑,胡作非为。为了汉室社稷,必须惩治邪恶,以安民心。薄昭哪里听得进去,他怒骂钟毓是滥言谏君,欺骗皇上,是斗胆犯上欺压皇亲。钟毓据理反驳,薄昭恼羞成怒,令钟毓为他侄子薄贵披麻戴孝,钟不从;他又让钟上书认罪、收回条陈,退良田、还徭役,并以钦封的宝刀相威胁。钟毓警告他,如若"以宝刀之威阻止新政,将军的盖世之功将要毁于一旦,我汉室江山也有付诸东流之险"。两个人争论激烈,薄昭理屈词穷,最后竟用刀将钟毓刺死。文帝在金殿上等待迎接钟,忽有人报知钟被薄府绑去。他急命老相国张苍传圣旨命皇舅带钟毓一同上殿。张苍正欲出殿时,又见钟夫人殿前呼冤。
文帝一听钟毓被杀,立即提笔写旨欲斩皇舅薄昭。众大臣劝阻,相国张苍和大将军周兴则认为,不处置薄昭,必然失信于民。文帝进退两难,他只好劝慰钟夫人不要悲伤,并赐重金厚葬钟毓,答应待丧事完毕,一定处置薄昭。文帝派张苍、周兴携带御酒到薄府设宴劝薄昭自决,薄昭不仅不从,而且大骂文帝,攻击新政。他的管家将此事报告国太,国太来到薄府宣布赦免皇舅,万事由她承担。紧接着她又来到昭阳宫训斥文帝,历数薄昭当初为平息吕氏篡权阴谋、扶保汉室立下的汗马功劳。这时,保薄昭的大臣联名上书请求赦免;周兴将军则捧冠冒死请求处置薄昭,钟夫人得知国太赦免了薄昭,绝望之中写下遗书自杀。张苍身着孝服、怀抱钟氏遗孤,进殿面君,文帝看了钟夫人的遗书痛心疾首,决意要斩薄昭。他先收回薄昭的宝刀,又在宫中设下灵堂,宣薄昭进宫,为其大摆"活人祭"。文帝在薄昭面前,既讲述了他的功劳,又严正指出他触犯刑法,必须服罪。
亲属成员
名称关系简介
刘恒外甥汉文帝
薄太后姐姐汉文帝之母
艺术形象
薄太后之弟,由雷镇语饰演(电视剧《大风歌》中人物)
薄太后之弟(川剧《轵侯剑》中人物)
薄昭之死
《薄昭之死》是一篇文言文,出自《资治通鉴》。
薄昭之死原文:
汉文帝十年,将军薄昭杀汉使者。帝不忍加诛,使公卿从之饮酒,欲令自引分,昭不肯;使群臣丧服往哭之,乃自杀。
臣光曰:李德裕认为“汉文帝诛薄昭,断则明矣,于义则未为安也。秦康送晋文,兴如存之感;况太后尚存,唯一弟薄昭,断之不疑,非所以慰母氏之心也。”臣愚以为法者天下之公器,为善持法者,亲疏如一,无所不行,则人莫敢有所恃而犯之也。夫薄昭虽素称长者,文帝不为置贤师傅而用之典兵;骄而犯上,至于杀汉使者,非有所恃而然乎!若又从而赦之,则与成、哀之世何异哉!魏文帝尝称汉文帝之美,而不取其杀薄昭,曰:“舅母之后,但当养育以恩而不当假借以权,既触罪法,又不得不害。”讥文帝之始不妨闲昭,斯言得之矣。然则慰母心者,将慎之于始乎!
薄昭之死翻译:
将军薄昭[注:薄昭是汉文帝的舅舅]杀汉使者(犯了罪)。文帝不忍心杀他,让其他大臣陪他喝酒,想让他(醒悟)自杀,薄昭不肯。文帝又让大臣们穿丧服去给他哭丧,薄昭就自杀了。
我司马光说:李德裕[注:唐代宰相]认为:“汉文帝杀薄昭,(在道义上)决定是正确的,在情理上则有些不妥。当年秦康公送晋文公返国的时候,曾发出见到舅父就如母亲仍然在世一样的感叹。更何况太后还活着,就那么一个弟弟薄昭,决定的十分干脆,完全没有(不杀舅舅)安慰母亲的想法。”我认为法律是天下公正的东西,只有善于执法的人,对亲对疏一视同仁,没有偏袒的人,则人们就没有敢因为有背景依靠而犯法的了。(犯事的)薄昭虽然平常被称为有德行的人,(但)文帝没有采取说服教育的方法而是直接惩处,(文帝真是善于执法的人啊)。薄昭骄横目无法纪,以至于杀汉使者,这不是因为仗着自己有背景么?如果纵容他赦免他,这和汉成帝、汉哀帝的乱世有什么区别呢?魏文帝曾经赞扬过汉文帝的治世,但不肯定他杀薄昭这一点,说:“外戚[注:你的原文有误,应为 舅后之家]应该从物质上满足他们,而不是给他们权力,(这样就不会)等他们触犯了法律,又不得不秉公大义灭亲。”这是在指出汉文帝一开始就应该给薄昭个(物质收入丰厚的)闲职,(这样就不会因为薄昭犯政治错误不得不杀他了)[注:这也是自认为应该补齐的潜语]。既然这样,那么想不让母亲难过,一开始就要谨慎(给外戚安排工作)。
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1970-1-1 08:00
西汉改革家、政治家、新朝皇帝
中国古代十大美女
西汉第三位皇帝
东汉第二位皇帝
东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军事家
西汉第二位皇帝
东汉第九位皇帝
西汉开国功臣,西汉十八侯
东汉第三位皇帝
汉赋四大家,地震仪的鼻祖
西汉末代国君
东汉第六位皇帝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520历史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