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注册

仲虺简介-汤革夏命的主要领导者之一

商朝人物
仲虺个人介绍资料
仲虺
本名:仲虺
别称:莱朱
所处时代:商汤时期
民族族群:华夏族
出生地:薛国(今山东省滕州市官桥镇)
主要作品:《仲虺之诰》
主要成就:汤革夏命,商汤革命
所属作品:《左传》《尚书》
职位:政治家、军事家
故城:薛国故城
城市:山东省滕州市
墓地:山东省菏泽市曹县宋天堌
姓氏:任姓
仲虺,华夏族,奚仲后裔,薛方国君主,薛(今山东滕州官桥镇薛国)人,汤灭夏的主要领导者之一,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人物生平
仲虺【huǐ 】,姓任,又叫莱朱,又名中垒,是奚仲的第十二世孙,是继奚仲之后又一位杰出的薛国国君,是商汤时期的著名大臣。他辅佐成汤灭夏,建立商王朝,成为一代名相。据说其出生时雷声虺虺,闪电如蛇,大雨倾盆,解了家乡多年的的旱灾。古时候形容雷鸣声为“虺虺”,同时虺也是蛇的代称,因为下雨时闪电就像一条条长蛇飞舞,于是他的父亲给儿子起名叫“虺”,并给他以赤蛇纹身。因排行老二,所以叫任仲虺。
仲虺24岁继薛国国君之位,他是一位极具才华与政治远见的人物。居薛期间,发扬先祖的优良传统,带领薛地民众,着力改进生产工具,号召各个村落在低洼地带打井取水,发展农业。他还倡导人们饲养牲畜,大力发展畜牧业。他设立农官,教人民用庄稼的秸秆饲养牲畜,用牲畜的粪便作为肥料,来提高土地的肥力。仲虺还重视手工业的发展。当时,铜器制造业、手工艺品制造业、皮革、酿酒、养蚕、织帛等,都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在仲虺的带领下,薛国成为一个经济较为发达、实力较为强大的诸侯国。而此时的夏王朝,已是江河日下、众叛亲离。仲虺高瞻远瞩,欣然加入商汤灭夏的行列中,成就了一番伟业。
他与伊尹并为商汤左、右相,辅佐商汤完成大业。 《左传·定公元年》记载:“薛之皇祖奚仲居薛,以为夏车正,奚仲迁于邳。仲虺居薛,以为汤左相”。可知仲虺为奚仲之后,商汤之左相,居于薛。薛,在今山东省滕县南四十里。身为商汤的“左相”,仲虺在商代初年的政治生活中居于重要地位。《尚书·序》中曾经提到“仲虺作诰”,但东汉时已经亡佚。《墨子·非命上》:“仲虺之告曰:我闻于有夏,人矫天命,布命于下,帝伐之恶,龚丧厥师”。仲虺在政治上有一套自己的见解,《左传·襄公三十年》记载仲虺的治国之道曰:“乱者取之,亡者侮之,推亡固存,国之利也。”这里讲的“国之利”,即《左传·宣公十二年》仲虺所云:“取乱、侮亡、兼弱也”。
《尚书·仲虺之诰》:“佑贤辅德,显忠遂良,兼弱攻昧,取乱侮亡,推亡固存,邦乃其昌。
政治主张
汤之贤相,与伊尹一起辅佐商王。《左传》定公元年载:“薛之皇祖奚仲居薛、以为夏车正、奚仲迁于邳。仲虺居薛、以为汤左相”。可知仲虺为奚仲之后、商汤之左相、居于薛。薛,在当下山东省滕县南四十里。《尚书.序》中曾经提到“仲虺作诰”,但东汉时已经亡佚。《墨子.非命上》:“仲虺之告曰:我闻于有夏,人矫天命,布命于下,帝伐之恶,龚丧厥师”。《左传》襄公三十年,子皮说:“《仲虺之志》云:‘乱者取之,亡者悔之’”。可见仲虺在政治上有一定主张。
仲虺作诰
《仲虺之诰》——《尚书·商书》
汤归自夏,至于大坰,仲虺作诰。
成汤放桀于南巢,惟有惭德。曰:“予恐来世以台为口实。”
仲虺乃作诰,曰:
呜呼,惟天生民有欲,无主乃乱,惟天生聪明时乂,有夏昏德,民坠涂炭,天乃锡王勇智,表正万邦,缵禹旧服。兹率厥典,奉若天命。夏王有罪,矫诬上天,以布命于下。帝用不臧,式商受命,用爽厥师。简贤附势,实繁有徒。肇我邦于有夏,若苗之有莠,若粟之有秕。小大战战,罔不惧于非辜。矧予之德,言足听闻。
惟王不迩声色,不殖货利。德懋懋官,功懋懋赏。用人惟己,改过不吝。克宽克仁,彰信兆民。
乃葛伯仇饷,初征自葛,东征,西夷怨;南征,北狄怨,曰:‘奚独后予?’攸徂之民,室家相庆,曰:‘徯予后,后来其苏。’民之戴商,厥惟旧哉!
佑贤辅德,显忠遂良,兼弱攻昧,取乱侮亡,推亡固存,邦乃其昌。德日新,万邦惟怀;志自满,九族乃离。王懋昭大德,建中于民,以义制事,以礼制心,垂裕后昆。予闻曰:‘能自得师者王,谓人莫已若者亡,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呜呼,慎厥终,惟其始。殖有礼,覆昏暴。钦崇天道,永保天命。
译文:
汤和仲虺挥师大破夏军,歼灭了夏军主力,自夏凯旋,到了大坰,仲虺作诰,也就是天子的告示。
成汤将桀流放在南巢,心有惭愧,说:“我恐怕来世的后人,会以我作为口实。”
仲虺于是作诰,说:
呜呼!思考那上天生育的这些人民都有七情六欲,没有君主就会混乱,只有天生聪明的人时常能治理。那夏桀昏乱得到报应,使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上天于是赐给大王勇气与智慧,用标志端正万邦,继承大禹所继承的,遵循大禹的典籍常规,把这些尊奉为天的命令。
夏王桀有罪,诈称的诬辞来自上天,来对老百姓发布命令。上天使用了不善良的夏桀,从而使商接受了上天命令,使我们的军队明白。简慢贤能依附势力,这种人确实有许多同党。从我们在夏朝立国开始,他们就把我们商看成是禾苗里的杂草,谷粒中的空壳。我们商上上下下的人都很害怕,没有哪一个人不担心无罪而招来横祸。况且我们商的美德善言,能够动人听闻。
大王您不亲近歌舞女色,不聚敛金钱财物。勉力品德之人用官位来勉励,勉力功绩之人用奖赏来勉励。任用别人就象任用自己一样深信不疑,改正过错后就无遗憾。能够宽厚能够仁爱,对亿万人民明确地显示了诚信。
葛伯与送饭者为仇,您的的征讨从葛国开始。您向东征讨,西边的夷族人便埋怨;向南征讨,北方的狄族人便埋怨,都说:“为什么把我们放在后面呢?”老百姓盼望您前去,都举家欢庆,说:“等待我们的国君吧,君王来了我们就更生了。”人民拥戴商汤,已经很长久了。
帮助贤能辅佐有德,显示忠诚举荐善良,兼并弱小攻击昏昧,夺取动乱之国侮辱亡国君主,推翻亡国之君巩固可存之主,邦国就会昌盛。德行日日更新,天下万邦都装胸怀;内心自我满足,亲戚也会背离。君主勉励于大的德行,在百姓中建立起品德,以最佳行为方式来控制事物,以社会行为规范来控制人心,留传给后代子孙。我听说:‘能够自己找到老师的人可以称王,说别人不如自己的人会灭亡。谦虚好问的人就会越来越丰富,自以为是的人就会越来越渺小。’呜呼!要谨慎结局,就要从开始做起。树立起社会行为规范,颠覆昏暴的君主。恭敬崇尚天道,才能永保天命。
仲虺,商汤的政治助手。商汤把夏桀的政权打垮之后,夏桀逃到了一个名叫南巢的偏远地方。虽然给夏桀留了一条生路,但是,商汤还是感到不安和愧疚,他担心后世之人会反反复复地议论他,指责他的失德之举:把天子都流放了。就在商汤没完没了地自责之际,仲虺写下了这篇诰词,其中心思想,是宽慰商汤:你毋须自责,你没有任何可以指责的地方。概而言之,这是一篇揣摸“上意”的经典之作,是一篇典型的“颂圣”之作。那么,仲虺是如何完成他的“颂圣之旅”的呢?
仲虺首先从政治哲学的层面上,论证了商汤打垮夏桀的正当性。他说,假如没有君主,民众就会为所欲为,这就会导致祸乱。因此,上天安排了聪明的圣王来治理民众,防止祸乱。但是,夏桀却不是上天安排的圣王。因为他不符合圣王的条件。他为人昏乱,不能体恤民众疾苦;在他的治理之下,民众陷入水深火热之中,随时都面临灭顶之灾。在这种情况下,上天特别赋予您智慧与勇气,是要让您救民于水火,成为民众的依靠。
接下来,仲虺又进一步告慰商汤:夏桀的罪,在于伪造天命,虐待民众。上天认为他不善,才把治理天下的重任托付给您。从前,我们商国立于夏朝,就像良苗生于莠草之间,虽不乏圣贤,却没有权势,因而并没有得到多数人的依附。再加上我们远播的善德之声,确实是很危险的,这就仿佛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在这种情况下,只因为您不近声色,不爱财利,您把官职交给德高之人,把奖赏颁给功大之人,您的宽厚之德渐渐昭明于天下。因而,从征伐葛伯开始,您东征,则西夷埋怨您;您南征,则北狄埋怨您——都埋怨您把他们放在后面了。他们盼望您早日降临,如久旱之盼云霓,如罪人之盼福音。
读完整篇诰词,感到仲虺主要讲了两个主题:一是论证商汤灭夏的合理性,以解开商汤自责自扰的心结。二是阐述了一套普遍性的政治原则。
就前一个主题而言,仲虺的意图主要是让天子心里舒服。为了加强论证效果,他使用了一些修辞手法,显得比较华丽,也很有气势。文献中虽然没有“天子大悦”之类的记载,但估计已经产生了较好的效果。就后一个主题而言,仲虺一方面是想表现自己的政治责任感和政治智慧,另一方面,似乎也有“驯服天子”的隐秘意图。因为他强调,天子应当依赖贤人,而他自己就是天子身边的贤人,因而,自己有资格充任“王者之师”,有资格更多地参与决策,影响政治的走向。
不过,如果我们相信这篇诰词确实出自商汤时代,那么,事情也许还存在着另外一种可能性:这篇诰词其实就是商汤授意的。
在这篇文献的开始,就已经说明,仲虺写这篇诰词,是由于商汤灭夏之后的愧疚和不安引起的。但是,商汤怎么可能为此事而不安呢?倘若他真有这样的“妇人之仁”,怎么可能成就灭夏的大事呢?在《汤誓》篇中,在征伐夏桀的前夕,商汤自己就已经为灭夏进行了义正辞严的论证。可见,对商汤来说,这个问题在理论上、在心理上早就已经解决了。因此,商汤内心不安之说,很可能并非真有其事,很可能就是商汤与仲虺密谋的结果。
更合理的情况也许是这样的:商汤灭夏之后,社会上随即出现了一些指责商汤的言论。而且,主导性的舆论很可能就是批评、不赞同。在巨大的舆论压力面前,商汤与仲虺策划了这起重大的宣传方案:
第一步,先放出风去,就说商汤驱逐夏桀之后,自己也很惭愧,心里也很不安。以这样的姿态顺应舆论,以博取舆论的同情。在这样的姿态中,商汤的公众形象不再是一个耀武扬威的征服者,反而是一个值得同情的人:他内心不安,不断自责,羞愧难当,经受着难以解脱的心理煎熬。这就给那些批判者提供了一个下台阶的理由:人家都感到自己错了,就不再穷追不舍了吧。
第二步,再让仲虺代表群臣、代表诸侯,同时也代表舆论,来宽慰商汤,让商汤走出自责的阴影。当然,为了达到引导舆论、操纵舆论的目的,就不能仅仅止于宽慰商汤——其实商汤根本就不需要这个,而是要正面论证商汤灭夏的正当性。而且,为了转移舆论的注意力,论证的重心还不能停留在“驱逐夏桀”这个事实上——因为这又会不断地引发人们的怀旧之心,而是要把论证的重心放在“商汤作为救世主”这个事实上:四海之内,人们望眼欲穿地期待他,埋怨他为什么来得这么晚,等等。如此一来,公共舆论的注意力就跟着转移了。除此之外,仲虺在后半部分阐述的为政之道,很可能也是他们君臣两人共同策划的结果,它的意图是,通过积极的、前瞻性的政治建设,引导公众积极地向前看,而不要再去纠缠已经过去的事物。
墓地
莱朱死后,葬于亳城(今山东省曹县)北,世称宋天堌(今菏泽市曹县潘白刘村)。
仲虺两字怎么读
仲虺:zhong hui
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1970-1-1 08:00
争议中落幕的末代君王
于困境中寻求突破的统治者
商朝君主:徘徊于守业与变革间的统治者
雄才大略的盛世开创者
力挽狂澜的中兴之主
承前启后的过渡之君
守业维艰的接续者
承前启后力保国势的统治者
汤革夏命的主要领导者
变革求存的探索者
中兴延续的奠基者
锐意革新的开拓者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520历史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