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藤政信,Masanobu Sato,出生于日本东京市,世界自慰马拉松大赛冠军。 2009年再次远赴美国旧金山,参加世界自慰马拉松比赛,创下了赛场上9小时58分钟的最佳纪录。佐藤政信在再次夺得冠军的同时打破自己在2008年所创下的9小时33分纪录。 佐藤政信:世界自慰马拉松冠军背后的争议人生 在日本东京的一间小型公寓里,45 岁的 Masanobu Sato(佐藤政信)整理着书架上的奖杯 —— 其中一座水晶杯上刻着 “2009 年世界自慰马拉松大赛冠军” 的字样,旁边标注的 “9 小时 58 分”,是他创下的至今未被打破的纪录。这个曾因一场特殊赛事被全球媒体聚焦的日本男性,用近乎偏执的专注,在一个充满争议的领域书写了属于自己的故事。他的人生不仅是个人对 “极限” 的探索,更折射出社会对性与隐私、竞技与伦理的复杂态度。 一、平凡前奏:从大阪少年到 “边缘观察者” 1979 年,佐藤政信出生在日本大阪府的一个工薪家庭,父亲是公司职员,母亲是家庭主妇。童年时期的他性格内向,甚至有些社交恐惧,放学回家后总喜欢一个人待在房间里看书,尤其痴迷于吉尼斯世界纪录相关的书籍。“我常常对着书里的‘最长时间’‘最多数量’发呆,觉得能在某件事上做到极致,是很了不起的事。” 佐藤在 2015 年的采访中回忆道。 高中毕业后,佐藤考入大阪一所职业技术学校学习计算机编程,毕业后进入一家小型 IT 公司工作。朝九晚五的生活让他感到枯燥,业余时间最大的爱好是参加各种 “小众竞技活动”—— 从 “叠纸杯大赛” 到 “连续打哈欠比赛”,尽管从未获奖,却乐在其中。“在这些活动里,我不用刻意社交,只要专注于自己的任务就好。” 他说。 2005 年,26 岁的佐藤在浏览国外网站时,偶然看到了 “世界自慰马拉松大赛”(World Masturbate-a-thon)的信息。这项由美国旧金山性健康组织 “Center for Sex & Culture” 发起的活动,最初旨在倡导性健康知识,同时为艾滋病防治机构筹款,参赛者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自慰,以持续时长或次数角逐 “冠军”。“看到‘最长时间纪录’是 5 小时 30 分时,我突然觉得,这或许是我能擅长的领域。” 佐藤说,他从未想过,这个念头会彻底改变他的人生轨迹。 二、争议赛道:从 “业余尝试” 到 “世界纪录” 2006 年,佐藤政信第一次参加世界自慰马拉松大赛的东京分赛。当时的他毫无经验,仅以 2 小时 15 分的成绩止步初赛,但这次经历让他找到了 “目标感”。“我发现,这不仅是体力的较量,更需要技巧和心理控制。” 他开始研究人体生理学书籍,制定了一套 “科学训练计划”:每天固定时间进行 “耐力练习”,配合呼吸调节和肌肉控制训练;饮食上减少咖啡因和辛辣食物摄入,避免刺激神经;甚至会用计时器模拟比赛环境,培养对时间的感知力。 同事和家人对他的 “新爱好” 感到不解。“父母觉得我‘不务正业’,朋友劝我‘找点正经事做’,” 佐藤说,“但我认定了这件事,就想做到最好。”2008 年,他在大赛中以 6 小时 42 分的成绩获得亚军,奖金虽只有 500 美元,却让他坚定了冲击冠军的决心。为了全身心投入 “训练”,他甚至辞去了工作,靠打零工维持生计。 2009 年的旧金山总决赛上,佐藤政信迎来了人生的高光时刻。比赛在一个小型剧场举行,12 名来自不同国家的参赛者在独立隔间内进行,全程由裁判和医生监督,确保过程 “非接触、无辅助”。佐藤穿着简单的运动服,从早上 9 点开始,专注于自己的节奏,中间仅靠少量能量饮料和香蕉补充体力。“前 6 小时很轻松,到第 7 小时时,肌肉开始酸痛,注意力也难以集中,” 他回忆道,“我就默念‘再坚持 10 分钟’,把时间拆成一个个小目标。” 最终,佐藤政信以 9 小时 58 分的成绩结束比赛,比此前的纪录足足多了 4 小时 28 分。当裁判宣布结果时,他几乎虚脱,被工作人员搀扶着走下舞台。这场胜利让他瞬间成为全球媒体的焦点:《纽约邮报》称他为 “性耐力之王”,日本《朝日新闻》则用 “争议性纪录” 为题报道,网络上的讨论更是炸开了锅 —— 有人惊叹他的 “耐力”,有人批判赛事 “低俗不堪”,还有人质疑 “这种纪录是否有意义”。 拿到 1 万美元奖金和冠军奖杯后,佐藤用这笔钱还清了打零工欠下的债务,剩下的部分捐给了日本一家性教育公益组织。“对我来说,奖金和名气都是次要的,重要的是证明自己能做到极致。” 他说。 三、成名代价:从 “纪录保持者” 到 “社会标签” 夺冠后的佐藤政信,生活彻底被打乱。他的照片和个人信息被媒体曝光,走在街上偶尔会被人认出来,指指点点的议论让他重新陷入社交恐惧。“有人叫我‘那个奇怪的日本人’,甚至收到过匿名的辱骂邮件。” 他不得不搬到东京郊区,换了手机号,尽量减少外出。 更让他困扰的是职业上的困境。当他试图重新找工作时,面试的公司大多知道他的 “纪录”,尽管表面上不说,却都以 “不适合岗位” 为由拒绝。“我理解他们的顾虑,但这毕竟是我的私事,和工作能力无关。” 佐藤无奈地说,最终只能在一家深夜便利店做夜班店员,避开与人过多接触的机会。 家人的态度也变得复杂。母亲虽然不再指责他,却总是劝他 “忘掉过去,好好生活”;父亲则彻底与他断绝了联系,直到 2012 年去世都未再见面。“这是我这辈子最后悔的事,” 佐藤说,“如果知道会这样,我或许不会去参加那个比赛。” 唯一的 “收获” 是结识了一些性健康领域的研究者。东京医科大学的性学教授大岛明曾邀请他参与 “性反应与心理韧性” 的课题研究,希望从他的经历中探索人体对持续性刺激的适应机制。“佐藤的案例很特殊,他的心理控制能力远超常人,这对研究压力下的生理反应有参考价值。” 大岛明说。 四、隐退与反思:从 “赛道” 回归 “生活” 2010 年,在家人的劝说下,佐藤政信宣布退出所有相关赛事,也拒绝了所有媒体的采访邀请。他用仅有的积蓄在东京郊区开了一家小型二手书店,店名叫做 “时间角落”,专门售卖与 “纪录”“历史” 相关的书籍。“我想离那些争议远一点,安安静静地过日子。” 他说。 书店的生意不算红火,却给了佐藤一个 “避风港”。每天整理书籍、接待零星的顾客,让他重新找回了平静。有熟客知道他的过去,却从不提起,只是和他讨论书里的内容。“有位老先生每周都来买一本吉尼斯纪录的书,他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战场,你的只是和别人不一样’,这句话让我很感动。” 佐藤说。 2018 年,39 岁的佐藤政信在朋友的介绍下,认识了一位从事图书馆工作的女性,两人慢慢走到了一起。“她知道我的过去,说‘那是你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2020 年,两人结婚,2022 年迎来了女儿的出生。成为父亲后,佐藤变得开朗了许多,会推着婴儿车在公园散步,和其他家长交流育儿经验。 “现在的我,更在意女儿的笑声,而不是什么纪录。” 他说,家里的冠军奖杯早已被收进了储藏室,取而代之的是女儿的涂鸦和全家福。 五、伦理余波:一场赛事背后的社会讨论 佐藤政信的 “9 小时 58 分” 纪录,至今仍被世界自慰马拉松大赛官方承认,却也始终伴随着伦理争议。支持者认为,这类活动打破了性的禁忌,有助于普及性健康知识;反对者则批判其 “将性工具化”,违背了性的隐私性与情感属性。2013 年,该赛事因 “争议过大” 暂停举办,直到 2021 年才以线上形式恢复,参赛人数已大不如前。 社会学家上野千鹤子曾在《性的政治》中写道:“当性从私人领域进入公共竞技,本质上是将身体降格为‘工具’,这种‘极限’的背后,往往是对人性的忽视。” 佐藤政信的经历也印证了这一点 —— 他在追求 “极致” 的过程中,获得了短暂的成就感,却也付出了社交、家庭、职业的多重代价。 如今的佐藤政信,偶尔会在深夜整理书店时,看到书架上那本介绍吉尼斯纪录的旧书。“如果能回到 2005 年,我或许会关掉那个网页,继续做我的程序员。” 他说,但随即又笑了,“不过人生没有如果,现在的生活,我也很满足。” 结语:超越 “纪录” 的人生刻度 佐藤政信的故事,从来不止于那个 “9 小时 58 分” 的数字。他用自己的经历证明,所谓 “极限” 的意义,不在于被外界评判,而在于个人是否能与自己和解。从痴迷于 “第一” 的少年,到被标签困扰的中年人,再到回归平凡的父亲,他最终明白:人生的价值,从来不是用计时器衡量的,那些关于爱、责任与平静的瞬间,才是更值得珍惜的 “纪录”。 正如他在书店的留言本上写下的一句话:“能坚持最久的,不是某场比赛,而是好好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