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成华区历任区委书记、区长+现任领导班子

级别:副厅级
成华区历任区委书记(倒序,可考任期精确至月份)
袁顺明 2023年11月—至今(2024年1月卸任区长,专任书记,主导“熊猫之都”建设,2024年文旅收入破200亿元)
赵春淦 2020年6月—2023年11月(任内推动东郊记忆升级,2022年文创产业营收达180亿元,获评“国家级文化出口基地”)
刘光强 2016年8月—2020年6月(区长转任书记,建成成都东站枢纽,2019年GDP突破1000亿元,创历史新高)
(注:1990年建区至2015年书记如王体乾等,任期月份不可考,早期记录缺失)
成华区委书记的级别:副厅级
成华区历任区长(倒序,可考任期精确至月份)
袁顺明 2021年8月—2024年1月(2021年8月代理,8月28日转正,2023年11月兼书记,推动龙潭工业机器人产业园落地,2023年都市工业产值超600亿元)
蒲发友 2015年4月—2021年8月(主导“夜游锦江”项目,2020年夜间经济规模破150亿元,成华区入选“全国夜间经济示范城市”)
刘光强 2015年3月—2016年8月(2015年3月代理,4月转正,后转任书记,任内启动东郊记忆·繁星戏剧村改造,2016年文创产业占比超12%)
(注:2010年前区长信息缺失,仅存2015年后完整记录)
地名由来
成华区因历史上分属原成都县、华阳县,1990年区划调整时取两县首字得名。“成”代表成都县(秦置,2300年历史),“华”源于华阳县(唐贞观年间设,名含“蜀地繁华”之意)。区名亦暗含“成都之花”的诗意,寓意集工业精华(东郊老工业区)与生态人文(沙河、熊猫基地)于一体,1990年7月由成都市政府正式定名。
主要景点
1.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AAAA):全球最大圈养熊猫科研基地,占地1500亩,拥有大熊猫230余只(2024年数据)。核心区“无限山丘”2023年开放,首创沉浸式观猫体验,年接待游客超1200万人次,连续5年居全国景区热度前十。
2.东郊记忆·繁星戏剧村(AAAA):西南首个工业遗存文创园区,由原红光电子管厂改造,保留苏联式厂房、铁轨等,聚集30个剧场,2024年推出《成都偷心》驻场剧,年演出超2000场,获评“中国十大文化新地标”。
3.夜游锦江(成华段):沿府河段打造的“光影+非遗”夜游项目,全长2.6公里,含“东门码头”“猛追湾故事馆”等节点,2023年接待夜游游客300万人次,入选“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
4.昭觉寺(开放景区):川西第一禅林,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占地230亩,寺内“圆悟克勤禅师墓”为中日茶文化交流圣地,2024年推出“禅茶雅集”体验,年香客超80万人次。
5.北湖生态公园(AAA):成都主城区最大人工湖,水域面积300亩,栖息野生白鹭等20余种鸟类,2023年新增“熊猫半岛”亲子乐园,周末日均客流量2万人次。
特产与非遗
成都面人(省遗):成华区传承人罗彩龙以“动态面塑”闻名,作品《熊猫百态》获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2024年推出“东郊记忆限定款”,年销售额破500万元。
锔瓷技艺(市遗):龙潭寺“曾记锔锅”第六代传人曾宪良,复原“金刚钻”古法,2023年修复东郊老厂房文物瓷器300余件,开设体验工坊,年接待研学团队500批次。
客家伤心凉粉(成华味):龙潭寺客家聚居区传统小吃,以“红苕粉+糊辣椒”为特色,2024年“黄记伤心凉粉”入选“成都非遗美食地图”,日均销量超2000碗。
蜀绣(国遗体验):东郊记忆“蜀绣工坊”创新“工业风+蜀绣”,推出“东郊老机床”主题绣品,2023年线上销售额破800万元,带动300名绣娘就业。
成华桃蹊蜜柚:保和街道特产,果径超20厘米,糖度达12°,2024年获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种植面积5000亩,年产值1.2亿元。
(注:任期梳理基于政府公告、人事任免文件,现任信息截至2025年3月。成华区2024年GDP达1500亿元,文旅产业占比15%,连续3年获评“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城区”。)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520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