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注册

鞭长莫及

成语典故及主人公和历史背景介绍

鞭长莫及成语典故及主人公和历史背景介绍-- 【鞭长莫及】成语典故及主人公介绍

基本释义

及:到。原意是鞭子虽长,也不能打马肚子。比喻相隔太远,力量达不到。

出 处

《左传·宣公十五年》:“虽鞭之长;不及马腹。”

春秋时期,楚庄王派申舟访问齐国,途中必经宋国。按理来说,经过宋国应事先通知宋国,然而楚庄王自恃楚国为大国,不把宋国放在眼里,就没通知宋国。

宋国国君知道了后,十分气愤,将申舟扣留下来。大臣华元对国君说:“楚国事先未有通知,便是把我国当作已亡,领土已归属于他。我们必须维护独立主权的尊严,不能受这种侮辱!就算楚国要发兵进攻,大不了就亡国。但我们宁可战败,也不服屈辱!”,宋国国君听了后,处死了申舟,并随时迎接楚国的进攻。

楚庄王得知消息后,果然派兵进攻宋国,并将宋国都城睢阳团团围住。双方相持了好几个月,楚国也未能取胜。

第二年春,宋国派大夫乐婴向晋国求助。晋景公准备出兵为宋国平反时,大夫伯宗劝道:“‘虽鞭长,不及马腹(鞭子再长,也打不到马的肚子)’,我们又怎能管得了楚国呢?”

成语【鞭长莫及】相关人物

晋景公 (?~前581)赵氏孤儿案

晋景公,姬姓,名獳,一名据,是中国春秋时代诸侯国晋国的一位君主。为晋文公之孙、晋成公之子。于前599年继其父晋成公在位,晋景公曾被楚国打败,使楚庄王成为霸主,不过晋景公亦曾攻败齐国。晋景公在晚年将国都由绛迁往新田(今山西侯马),并改称新绛。之後又发兵消除-的赵氏家族,取得了公室对卿族的第一次胜利。前581年去世,在位共计十九年,之後由其子晋厉公继位。邲之战公元前600年(成公七年)晋成公去世,儿子……[详细]


楚庄王熊侣 (前613~前591)春秋五霸,楚国国君

楚庄王春秋楚国国君(前613——前591)。名旅(或作吕、侣)。在位时整顿内政,兴修水利,使“商农工贾,不败其业”,国势大振。庄王三年(前611年),灭庸(今湖北竹山西南)。继攻陆浑之戎,向周室问象征天子权威的九鼎之轻重。后大败晋军于邲(今河南荥阳北),迫使鲁、宋、郑、陈等国先后归附,称霸中原。楚庄王(?~前591)中国春秋时期楚国君主。春秋五霸之一。芈姓,名旅。又称熊侣。在位期间(前613~前5……[详细]


华元 (?~前573)

华元(?—公元前573年),春秋时期宋国相(今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区烈山镇华家湖)人,官至宋国大夫,为宋国六卿之一。历事昭公、文公、共公、平公四君,堪称“四朝元老”,长期担任宋国右师,掌握国政。集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刺客、人质、战将于一身,在强敌如林、诸候纷乱的时代,为宋国独撑一方大厦。●华元卫宋公元前595年,楚庄王派申舟访问齐国,途中必经宋国。按理来说,经过宋国应事先通知宋国,然而楚庄王自恃……[详细]


申舟 (?~前595)

申舟(?—前595年),中国春秋时期楚国大夫。芈姓,申氏,名无畏,字子舟。又称文之无畏或文无畏。或谓楚文王之后,文氏,食邑在申,故称申舟。 前617年,陈共公和郑穆公在息地会见楚穆王。冬季,他们和蔡庄侯一起领兵驻扎在厥貉,准备攻打宋国。宋国司寇华御事亲自迎接楚穆王,慰劳楚军,表示服从。之后楚穆王与宋昭公、郑穆公田猎于孟诸,申舟为左司马,宋昭公率领右边圆阵,郑穆公率领左边圆阵,下令早晨在车上装载取……[详细]


伯宗 (?~前576)

伯宗(公元前?~前576年)姬姓,郤氏旁支,春秋时期的晋国大夫。贤而好直言。谏止攻楚春秋时期,楚庄王派申舟为使臣去访问齐国。从楚国到齐国,要经过宋国,按理说,楚国应事先通知宋国。可是楚庄王自恃大国,不把宋国放在眼里,说:“不用通知宋国,只管过去就是!”结果申舟经过宋国的时候,宋国就把他扣留了。当时执掌宋国国务的华元对国君宋文公说:“楚国使者经过中国,事先连通知都没有,简直把中国看作已经亡了,成为它……[详细]


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1970-1-1 08:00
上一篇:百感交集下一篇:百步穿杨
相关人物介绍
历史事件_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相关人物介绍
成语典故及主人公和历史背景介绍
语文备考必记
与韩信的关联背景
与韩信的关联背景
成语典故及主人公和历史背景介绍
语文备考必记
成语典故及主人公和历史背景介绍
语文备考必记
成语典故及主人公和历史背景介绍
语文备考必记
成语典故及主人公和历史背景介绍
语文备考必记
成语典故及主人公和历史背景介绍
语文备考必记
与韩信的关联背景
成语典故及主人公和历史背景介绍
语文备考必记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520历史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