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注册

借箸代筹

成语典故及主人公和历史背景介绍

借箸代筹成语典故及主人公和历史背景介绍-- 【借箸代筹】成语典故及主人公介绍

箸:筷子。原意是借你前面的筷子来指画当前的形势。后比喻从旁为人出主意,计划事情。

出处 《史记·留侯世家》:“请借前箸以筹之。”

当年刘邦与项羽相持不下,有个叫郦食其的儒生给刘邦出了个主意,让他分封战国时期六国的后代。刘邦举棋不定,趁吃饭时,询问张良这个主意如何,张良立即表示坚决反对,从刘邦的食案上抓过一把筷子说:“请让我以这把筷子来为大王筹划。”接着条分缕析,从八个方面力驳这种主张的危害,每提出一个理由,都摆出一根筷子。这就是“借箸代筹”这个典故的由来,亦可称之为“张良借箸”。刘邦接受了张良的意见,收回成命,避免了分裂割据现象的出现,成就了两汉四百年的统一大业。后来,明朝的刘基(字伯温)曾有诗形容这一情节。朱元璋问刘基:“能诗乎?”刘答:“儒者末事,何谓不能?”时朱元璋正在进餐,便指面前的斑竹箸(筷子)令刘赋诗。刘即席口占曰:“一对湘江玉并看,二妃曾洒泪痕斑。”朱元璋皱眉不悦道:“秀才气味。”待后两句一出:“汉家四百年天下,尽在留候一借间!”朱元璋听完刘基的诗,大喜。

成语【借箸代筹】相关人物

郦食其 (?~前203)楚汉传奇

郦食其(yì jī)(?~公元前203年),秦朝陈留县高阳乡(陈留,今河南开封市开封县东南。高阳,今河南开封杞县西南)人少年时就嗜好饮酒,常混迹于酒肆中,自称为高阳酒徒。郦食其投奔刘邦时,已经年过六旬,堪称是“书生老去,机会方来”。他献策攻下陈留,使沛公的西征军获得许多粮草和辎重物资,解除了后顾之忧。在楚汉两军相持苦战难解难分情势被动的局面下,他建议汉王夺取荥阳,占据敖仓,获得巩固的据点和粮食补给……[详细]


汉高祖刘邦 (前256~前195)汉朝皇帝,中国古代十大贤君

汉太祖高皇帝刘邦(公元前256年冬月 二十四—前195年四月二十五),沛丰邑中阳里 人,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伟大的开拓者之一、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战略家和指挥家。 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和强大有突出贡献。刘邦出身农家,为人豁达大度, 不事生产。历任沛县泗水亭长、 沛公、汉王。秦时因释放刑徒而亡匿芒砀山中。陈胜起事后不久,集合县中约3千子弟响应起义,攻占沛县等地,称……[详细]


张良 (前250~前186)秦末汉初杰出的谋士

张良(前?—前186),字子房。战国末期韩国城父邑(今河南郏县李口乡)人。汉高祖刘邦谋臣,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时与韩信、萧何合称“汉初三杰”,汉王朝的开国元勋。先世原为韩国贵族。祖父张开地,为战国时期韩国韩昭侯(前362─前333在位)、韩宣惠王(前332—前312在位)、韩襄王(前311—前296在位)的丞相;父亲张平,是韩釐王(前295—前273在位)、韩桓惠王(前272—前239在位)的丞……[详细]


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1970-1-1 08:00
上一篇:得意忘形下一篇:梦笔生花
相关人物介绍
历史事件_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相关人物介绍
成语典故及主人公和历史背景介绍
语文备考必记
成语典故及主人公和历史背景介绍
语文备考必记
成语典故及主人公和历史背景介绍
语文备考必记
成语典故及主人公和历史背景介绍
语文备考必记
与韩信的关联背景
与韩信的关联背景
成语典故及主人公和历史背景介绍
语文备考必记
成语典故及主人公和历史背景介绍
语文备考必记
成语典故及主人公和历史背景介绍
语文备考必记
成语典故及主人公和历史背景介绍
语文备考必记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520历史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