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注册

吴瑞甫

公元1872年-1952年

吴瑞甫公元1872年-1952年 福建厦门市同安人物

吴瑞甫(1872~1952年),名锡璜,字瑞甫,号黼堂,出生于同安县同禾里石浔村,世居同安后炉街,祖辈七代都以行医闻名。

吴瑞甫自幼力学不倦,14岁时奉父命学医,博览历代医书,精研思考,推陈出新,常有突出于前人的见解。32岁中举,因淡泊功名,遂在同安悬壶济世,评注、校订宋代医书《圣济总录》和陈无择《三因方》。

辛亥革命前夕,吴瑞甫参加中国同盟会,任同安青年自治会会长,策动清军官兵起义。当灌口革命军兵临同安县城时,率绅众开城迎接,主持光复仪式。

民国12年(1923年),吴瑞甫应同安县长之聘,主编《同安县志》,于民国17年定稿付梓。该志为研究同安、厦门历史的重要文献。

吴瑞甫长期在厦门行医,由于医术高明,享有盛誉。民国9年应聘任厦门回春庐医院院长,潜心著述,先后有《中西医温热串解》、《删补中风论》、《奇验喉症明辨》等医书问世,多由上海文瑞楼书局印行。民国18年“三·一七”国医运动后,邀同热心公益事业的知名人士,创办厦门医学讲习所。民国20年担任中央国医厦门支馆馆长。同时发起创办厦门国医专门学校,自任校长,先办业余研究班,后又扩充为全日制本科班,大力培养中医人才。亲编讲义《伤寒纲要》、《四时感症》、《中医生理学》、《中医病理学》、《传染杂病学》等16种,主编《厦门医药月刊》、《国医旬刊》等医学杂志,成为近代医学名家。

民国27年日军占领厦门后,吴瑞甫避居鼓浪屿。其时日军威逼洪晓春出任厦门市维持会会长不成,转而诱迫吴瑞甫出任,遭严词拒绝。翌年,为拒绝出任伪厦门市长,吴瑞甫于5月间取道香港,避难新加坡,在新加坡同安会馆行医。因其屡愈危症,名震一时,远近病人纷纷上门求医。同时积极参与新加坡厦门公会的活动。

吴瑞甫在新加坡行医之余,继续致力于中医研究,创办中医学会。民国35年新加坡中国医学会成立,他被推举为主席。次年改为中医师公会,又被选为理事长。同时兼任厦门公会义务医师,并以古稀之年主编刊物《医粹》、《医统》,积极筹建新加坡国医专门学校(即新加坡中医学院前身)和医学图书馆,成为新加坡中医界公认的“国医名家”。

1952年1月13日,吴瑞甫在新加坡逝世,享年81岁。

  同年(公元1872年)出生的名人:马传经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1970-1-1 08:00

上一篇:徐赞周下一篇:郑螺生
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原中共中央中南局书记处书记
[公元1900年-1985年] 江苏省南京人物
明朝首辅,明朝兴化三相
北京大学校长
开国大校
落马官员
著名的数学家
海南进士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复旦大学原校长
福建三大高僧
中国科学院院士
公元1911年-1981年
福建厦门市同安人物
同安
福建厦门市同安人物
公元1903年-1939年
福建厦门市同安人物
福建厦门市同安人物
清公元1624年-1705年
福建厦门市同安人物
清公元1824年-1884年
福建厦门市同安人物
清?-1853年
福建厦门市同安人物
公元1870年-1939年
福建厦门市同安人物
公元1872年-1952年
福建厦门市同安人物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龙部落历史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