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桃园市历届部分市长及任期: 1.徐崇德:第一、二届,任期为1950-1954年、1954-1958年。 2.张芳燮:第三届,任期为1958-1962年。 3.吴鸿麟:第四届,任期为1960-1964年。 4.陈长寿:第五届,任期为1962-1966年。 5.许新枝:第六届,任期为1966-1970年。 6.吴伯雄:第七届,任期为1972-1976年。 7.许信良:第八届,任期为1977-1981年。 8.徐鸿志:第九、十届,任期为1981-1985年、1985-1989年。 9.刘邦友:第十一届、十二届,任期为1989-1993年、1993-1996年(刘邦友在任内于1996年被人杀害)。 10.吕秀莲:第十二届补选、第十三届,任期为1996-1997年、1997-2001年。 11.朱立伦:第十四届,任期为2001-2005年。 12.吴志扬:第十六届,任期为2009-2014年。 注:桃园县已于2014年12月25日改制为桃园市。 你想问的应该是桃园市,桃园市之前为桃园县。以下是其地名由来及概况: 地名由来 桃园市旧称虎茅庄、桃仔园。清朝乾隆初期,客家人垦首薛启隆率先开垦此地,最初叫“虎茅庄”。后来闽粤沿海移民大量涌入,他们在此地遍植桃树,每年春天桃花盛开,景色宜人,便逐渐更名为“桃仔园”。1920年台湾地方改制后,改称“桃园街”,划归新竹州桃园郡管辖。战后,桃园街改设为桃园县桃园镇。1971年4月21日,桃园镇正式改制为“桃园市”。2014年12月25日,桃园市由县级市升格为直辖市。 桃园市概况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位于中国台湾岛西北部,西濒台湾海峡,东、北、南三面分别与新北市、新竹县、宜兰县相邻。 地形地貌:地形丰富多样,主要位于桃园台地上,东北部与龟山乡交界处的凤岩山、虎头山、龟仑山一带属于地势更高的林口台地边缘。整体可大致分为滨海平原、丘陵台地及高山地形三部分。 气候特征:属于南亚热带湿润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较为温暖干燥,四季分明,降水充沛,光照充足,气候条件较为优越。 人口与民族: 人口数量:人口总数较多,截至相关统计约有220多万人。 民族构成:以汉族为主,包括闽南人、客家人等族群,还有部分少数民族,如泰雅族等,多分布在复兴乡等山区。 经济发展: 农业:曾是台湾重要的农业产区,盛产稻米、茶叶、甘蔗、花生、柑橘等农作物,其中龙潭乡的龙泉茶较为知名。 工业:有纺织、机械、石油、化工、制药、橡胶等多种工业,产业多元。随着城市化进程,工业在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升,成为台湾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 服务业:依托桃园国际机场,航空运输、物流、旅游等服务业发展迅速。市内有许多购物中心、酒店、餐厅等,为居民和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消费和休闲选择。 文化特色: 客家文化:作为客家人聚居地之一,保留着丰富的客家文化传统,如客家建筑、客家美食、客家山歌等。每年举办的客家文化节等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 多元文化:由于移民众多,融合了闽南文化、外省文化以及原住民文化等,形成了独特的多元文化氛围,各种文化活动和民俗庆典丰富多彩。 旅游资源: 自然景观:石门水库是著名的风景区,大坝雄伟,溢洪时场面壮观,水库周边风景优美,还有美味的活鱼料理。东眼山森林游乐区植被丰富,空气清新,是休闲避暑的好去处。 人文景观:大溪老街保留了许多古老的建筑,充满历史韵味,有传统的店铺和小吃。慈湖因蒋中正先生的陵寝而闻名,园区环境清幽,建筑风格典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