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注册

吴瑭

清公元1758年-1836年

吴瑭清公元1758年-1836年 江苏淮安淮安区人物

吴瑭(1758~1836),字配珩,号鞠通。淮安府山阳县(今淮安市)河下镇人。清医学家,中医温病学集大成者。19岁时,父亲因病去世。他感于庸医既不能“确识病情之寒热虚实燥润”,又不能“精察药性”,以为“父病不知医,尚复何颜立天地间”,于是立志学医。4年后,他的侄儿患了喉疾,请了大夫以后,使用冰硼散吹喉,可病情反而加重了,又请来几位大夫,胡乱治了一番,竟然全身泛发黄疸而死。吴鞠通当时学医未成,深感锥心疾首,遂发奋读书,精究医术,终成温病学的集大成者。他借在京检校《四库全书》之机,阅读大量古今医著,积累丰富的医学知识。他推崇叶天士,但认为叶氏的理论“多南方证,又立论甚简,但有医案散见于杂证之中,人多忽之而不深究”。于是他在继承叶天士理论的基础上参古博今,结合临证经验,撰写《温病条辨》5卷,对温热病学说做了进一步的发挥。

乾隆五十八年(1793),京都温病流行,时医界多守伤寒论治法,收效甚微,独吴塘另辟蹊径,治好不少垂危的病人,由是名声大振。此间,他又历采历代名贤著述,“去其驳杂,取其精微,间附己意”,结合临床实践,著成《温病条辨》6卷。该书由其好友礼部尚书汪廷珍于嘉庆十七年(1812)刊刻传世。该书以条文为纲,分注为目;以三焦辨证为经,正气营血辨证为纬,系统而全面地阐述温病发生、发展变化及治疗规律。它的问世,标志着中医温病学完整理论体系的诞生,因而被此后的中医学界列为中医“四大经典”之一,成为学中医者的一本必读之书。同时,三焦辨证法也完善了叶天士卫气营血说的治疗法则。叶氏的《温热论》中没有收载足够的方剂,而吴鞠通的另一重大贡献,就是在《温病条辨》当中,为后人留下许多优秀的实用方剂,像银翘散、桑菊饮、藿香正气散、清营汤、清宫汤、犀角地黄汤等等,都是后世医家极为常用的方剂。 吴瑭还著有《医医病书》、《胎产要旨》。吴瑭于道光十六年(1836)去世,享年78岁。后人据吴瑭乾隆五十九年以后30年行医实践辑成《吴鞠通先生医案》,此书与他的医学理论可相互参证。江苏中医学界有“南孟河,北山阳”之说,吴瑭是山阳医派的杰出代表。

  同年(公元1758年)出生的名人:胡长龄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1970-1-1 08:00

上一篇:杨介下一篇:欣澹庵
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公元1900年-1985年] 江苏省南京人物
明朝首辅,明朝兴化三相
原中共中央中南局书记处书记
北京大学校长
开国大校
落马官员
著名的数学家
海南进士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龙部落历史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