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注册

吴挺

宋公元1138年-1193年,南宋名将

吴挺宋公元1138年-1193年,南宋名将 甘肃平凉静宁县人物

吴挺(1138年-1193年6月27日 ),字仲烈,祖籍德顺军陇干县(今甘肃静宁县)。南宋名将。

吴挺为为南宋抗金名将吴璘第五子。现存《世功保蜀忠德碑》明确记载:“王守武阶日,(吴挺)生于守舍(今武都区桔柑乡大岸庙)。”吴挺幼时十分聪慧,深得吴璘宠爱。初识字,便能读《左氏春秋》。年十七,始从军为后部准备将。不久,又迁为中书第一将。这年,吴挺到京城呈送文件,宋高宗亲自召见,向他询问西边地势、兵事及战守情况,他对答如流。高宗十分惊奇,对左右大臣说:“这真是将门出虎子啊!”当即下诏提拔吴挺为右武郎、浙西路兵马都监,赐金带。以后,又相继任右武大夫、利州东路前军同统制。

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正月,时任兴州驻札御前中军第一正将的吴挺,在宋高宗召见后,升任“两浙东路兵马都监兼御前祗应”,留在“行在所”临安府任职。

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回川任添差利州路兵马钤辖,次年任利州东路兴元府御前诸军前军同统制,后改任利州西路兴州御前诸军前军统制兼主管中军军马。

宋高宗绍兴三十年(1160年),金主完颜亮背叛和盟,派遣合喜勃堇为征西元帅,率大军南下,直逼秦陇。吴挺受命镇守兴州(今陕西略阳),但执意要上前线,他对父亲说“愿率兵出征,建功立业于阵前。”吴璘十分高兴,便任命吴挺为中军统制,率军北进。在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参与收复西北三路的战斗。朝廷授其为荣州刺史,后又迁升为兴州御前诸军中军统制、熙和路经略安抚使。

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吴挺随父亲吴璘防守河池(今甘肃徽县)。六月,金将完颜悉烈领兵十万前来攻城,吴挺多次亲率精兵袭击金营,给金兵以重大杀伤,金兵伤亡惨重,只好退兵待援。由于吴挺在这次战斗中指挥得当,功绩显著被任命为武昌军承宣使、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中军统制。这年,吴挺年仅二十五岁。

吴挺治军有方,“纪明律修,军中悦服”。

宋孝宗乾道年间,吴挺又回到临安,任主管侍卫步军司公事。

乾道八年(1172年),吴挺出任鄂州御前诸军都统制。

自吴玠、吴璘先后统率蜀兵达二十多年之久,早在绍兴末年吴璘病重时,有人多次提出将吴玠之子、鄂州诸军都统制吴拱调回四川接替吴璘,由于许多人反对四川军权形成吴氏世袭的状况,而没有回四川任职。

淳熙元年(1174年),吴挺建节,领定江军节度使,并出任兴州诸军都统制,吴氏重又掌握四川的主要兵权。淳熙五年(1178年),兼任利州西路安抚使、兴州知州。淳熙十年(1183年)冬,特加检校少保。

宋光宗绍熙四年(1193年)春,吴挺因积劳成疾,请求致仕,朝廷同意,并加授其为太尉。但是以太尉致仕的诏书还未到达,吴挺已在五月二十七日(6月27日)病逝于军中,终年五十七岁。八月,朝廷追赠少师、开府仪同三司。 后谥号“武穆”。

吴挺临死前,口嘱幕僚遗书,全文都是忧君爱国、备边养民之事,无一字言及家事,阅者无不感动。吴挺生前很受朝廷器重。孝宗常对别人说:“吴挺,是朕千百人中亲选出者。”光宗多次赏赐内府珍奇,以表示对吴挺的厚爱。

绍熙四年(1193年),吴挺病逝,年五十七。追赠少师、开府仪同三司。后谥号“武穆”。
  人物关系:
爷爷:吴扆 父亲:吴璘 静宁县更多人物

  • 王乾荣
  • 李肱
  • 吴拱 (?~1176) 南宋重要将领
  • 马含真
  • 吴挺 (1138~1193) 南宋名将
  • 郭三省
  • 李弇
  • 吴璘 (1102~1167) 宋朝著名军事将领

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1970-1-1 08:00
上一篇:高永祥下一篇:梁商
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公元1900年-1985年] 江苏省南京人物
明朝首辅,明朝兴化三相
原中共中央中南局书记处书记
北京大学校长
开国大校
著名的数学家
落马官员
海南进士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静宁县
甘肃平凉静宁县人物
静宁县
甘肃平凉静宁县人物
公元1901年-1989年
甘肃平凉静宁县人物
清公元1624年-1696年,清代官吏
甘肃平凉静宁县人物
宋?-1176年,南宋重要将领
甘肃平凉市静宁县人物
甘肃平凉市静宁县人物
静宁县
甘肃平凉静宁县人物
宋公元1161年-1207年,南宋中期将领、叛臣
甘肃平凉静宁县人物
宋公元1138年-1193年,南宋名将
甘肃平凉静宁县人物
宋公元1039年-1139年,宋朝著名军事将领
甘肃平凉市静宁县人物
南北朝
甘肃平凉静宁县人物
甘肃平凉静宁县人物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龙部落历史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