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注册

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

历史故事
中国历史朝代介绍

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  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释文:  大唐三藏圣教序  太宗文皇帝制  弘福寺沙门怀仁集  晋右将军王羲之书。  盖闻二仪有像,显覆载以含生;四时无形,潜寒暑以化物。  听说天地有形状,所以显露在外、覆盖并且承载着一切有生命的东西;因为四季没有形状,所以深藏着严寒酷热来化育万物。  是以窥天鉴地,庸愚皆识其端;明阴洞阳,贤哲罕穷其数。  因此观察体验天地的变化,即使是平凡而愚蠢的人也能知道它的一些征兆;要通晓明白阴阳变化,即使是贤能而有智慧的人也极少有研究透它的变化规律的。  然而天地苞乎阴阳而易识者,以其有像也;阴阳处乎天地而难穷者,以其无形也。  但是天地包容着阴阳变化而容易懂的原因,是因为天地有形状;阴阳变化在天地之间而难研究透的原因,是因为阴阳变化是没有形状的。  故知像显可征,虽愚不惑;形潜莫睹,在智犹迷。  所以天地的形象显露在外并能得到验证,即使愚蠢的人也会明白;而阴阳的变化隐藏了起来没有人能看得见,即使是聪明人仍会迷惑不解。  况乎佛道崇虚,乘幽控寂,弘济万品,典御十方,举威灵而无上,抑神力而无下。  况且佛道推崇虚空,它驾乘着隐秘来操纵着超脱一切的境界,也主张广泛救济众多生灵,用佛教的理论来治理天下。佛法一旦施发神威就没有上限,克制神奇的力量也没有下限。  大之则弥于宇宙,细之则摄于毫厘。  佛道从大处说它遍布宇宙,从小处说又能收拢一丝一毫。  无灭无生,历千劫而不古;若隐若显,运百福而长今。  因为佛道主张不生不灭,超脱一切,所以虽历经久远而永不衰落。它有时隐藏,有时显露,以多种多样的形式传送着无数的幸福直到如今。  妙道凝玄,遵之莫知其际;法流湛寂,挹之莫测其源。  佛道中寓含的神妙的道理和高深的玄机,即使遵循它也没有谁知道它的边际的;佛法的流传,深邃而静远,即使推崇它也没有谁探究出它的根源。  故知蠢蠢凡愚,区区庸鄙,投其旨趣,能无疑惑者哉!  所以众多平凡而无知的人,以及那些平庸浅陋之辈,面对佛教高深的旨意,能没有疑惑不解吗?  然则大教之兴,基乎西土,腾汉庭而皎梦,照东域而流慈。  然而佛教是在西土产生并兴起的。流传到大唐汉地就象明亮的美梦一样,照耀着大唐而流传着慈爱。  昔者,分形分迹之时,言未驰而成化;当常现常之世,民仰德而知遵。  很早很早以前天地初开的时候,语言还没有传播,教化还没有形成,当今人们敬慕德行也懂得遵循礼仪。  及乎晦影归真,迁仪越世,  在漫长的等待中,人类由浑沌昏暗回归到今天正本清原的时候,世道更替,法度发生了变化。  金容掩色,不镜三千之光;  早先佛祖那光辉的容颜被一种颜色所遮蔽,佛光照耀不到三千大世界之上;  丽象开图,空端四八之相。  今朝它美好的形象才得以展开,我们似乎看到了空中端坐着佛像,甚至连它身上的三十二个显著特征都清晰可见。  于是微言广被,拯含类于三涂;遗训遐宣,导群生于十地。  于是精妙的语言广为流传,才得以从生死的苦难中去拯救万物。于是先辈说的有道理的话得以长久地传播,也才能在广阔的大地上引导众生度过苦难。  然而真教难仰,莫能一其旨归,  但是在历史的长河中真的正教很难广泛流传,各种教派不能把真教的意旨精华统一归属到一起;  曲学易遵,邪正于焉纷纠。  而邪僻的不正当的学问却容易使人依从,于是邪正之间就在教义上交错杂乱。  所以空有之论,或习俗而是非;  所以空宗派和有宗派有了各自的观点;有时沿袭着旧俗便产生了争执。  大小之乘,乍沿时而隆替。  于是,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的学说,就暂时沿着时间的流逝而在或兴或衰中交替流传。  有玄奘法师者,法门之领袖也。  有个叫玄奘的法师,是法门的领袖人物。  幼怀贞敏,早悟三空之心;  他从小就很聪明,心怀忠诚,早就能明白"三空"的教义;  长契神情,先苞四忍之行。  长大后他的神情、性格又和佛教的要求很是投合,他总是坚持包括"四忍"境界的佛门修行。  松风水月,未足比其清华;仙露明珠,讵能方其朗润。  即使是松林涧的清风、湖水中的朗月,也比不上他的清丽华美;即使是仙饮的晨露、明亮的珍珠,岂能和他的明朗润泽相比?  故以智通无累,神测未形,超六尘而迥出,只千古而无对。  所以他智慧超群,没有牵挂,精神清透,并不显露;他超出“六空”,不同于常人,多少年来没有人可以和相比。  凝心内境,悲正法之陵迟;栖虑玄门,慨深文之讹谬。  他聚精会神地从内心修炼自己,常以正统佛学的衰落为悲伤;他静心钻研佛教,常因这精深的理论被谬传而感慨叹息;  思欲分条析理,广彼前闻,截伪续真,开兹后学。  他想着要有条有理地分辨剖析经文,扩大佛学古代的经文典籍;取掉虚假的,保留真实的,让后辈学者从此开始不再混淆真伪。  是以翘心净土,往游西域。  因此他向往净土,就到西域去求学。  乘危远迈,杖策孤征。  他冒着生命危险在万里征途上行进;他拄着拐杖独自远行。  积雪晨飞,途闲失地;  途中艰险无以计数,早晨的漫天飞雪,行进途中有时找不到栖身之地;  惊砂夕起,空外迷天。  傍晚的滚滚风沙,遮天蔽月难辨方向。  万里山川,拨烟霞而进影;  在万里山川之上,有着他排开险阻、拨开迷雾前进的身影;  百重寒暑,蹑霜雨(别本有作“雪”者)而前踪。  在多少个严寒酷暑的季节里,留下他踩霜宿雨而前进的脚印。  诚重劳轻,  他凭着对佛祖的诚心,视付出的辛苦为小事,  求深欲达,  期望着自己的心愿得以实现。  周游西宇,十有七年。  他游遍了西域各国,历时一十七年。  穷历道邦,询求正教,  他历经了所有经过的地方,探询追寻正教。  双林八水,味道餐风,  他经双林;到八水,体会到了佛教圣地的高贵风尚;  鹿苑鹫峰,瞻奇仰异。  他去鹿苑,登鹫峰,瞻仰了佛祖生活过的奇珍异途。  承至言于先圣,受真教于上贤,探赜妙门,精穷奥业。  他在先贤圣人那里接受了深奥的学问。  一乘五律之道,驰骤于心田;八藏三箧之文,波涛于口海。  对于“一乘”“五律”的佛学教说,他很快就牢记在心中,对“八藏”“三箧”的佛学理论,他讲起来就象波涛流水,滔滔不绝。  爰自所历之国,总将三藏要文,凡六百五十七部,译布中夏,宣扬胜业。  于是玄奘从所经过的大小国家中,总共搜集吸取了三藏主要著作,一共六百五十七部,翻译成汉文后在中原传布,从此这宏大的功业得以宣扬。  引慈云于西极,注法雨于东垂,  慈仁的云朵,从西地缓缓飘来,功德无量的佛法象及时雨一样遍洒在大唐的国土上。  圣教缺而复全,苍生罪而还福。  残缺不全的佛教教义终于恢复完整,在苦难中生活的百姓又得到了幸福。  湿火宅之干焰,共拔迷途;  熄灭了火屋里燃烧的熊熊烈火,(解救众苍生于水深火热之中),从此不再迷失方向;  朗爱水之昏波,同臻彼岸。  佛光普照,驱散了昏暗,照耀着众生到达超脱生死的彼岸。  是知恶因业坠,善以缘升,  因此懂得了做恶必将因果报应而坠入苦海,行善也必定会凭着佛缘而升入天堂。  升坠之端,惟人所托。  为什么会有升有坠,那就只有看人的所作所为。  譬夫桂生高岭,云露方得泫其华;莲出渌波,飞尘不能污其叶。  比如桂花生长在高高的山岭上,天上的雨露才能够滋润它的花朵;莲花出自清澈的湖水,飞扬的尘土就不会玷污它的叶子。  非莲性自洁而桂质本贞,良由所附者高,则微物不能累;所凭者净,则浊类不能沾。  这并不是说莲花原本洁净,桂花原本贞洁,的确是因为桂花所依附的条件本来就高,所以那些卑贱的东西不能伤害到它;莲花依附的本来就很洁净,所以那些肮脏的东西就玷污不了它。  夫以卉木无知,犹资善而成善,况乎人伦有识,不缘庆而求庆!  花草树木没有知觉,尚且能凭借好的条件成就善事,更何况人类有血有肉有思维,却不能凭借好的条件去寻求幸福。  方冀兹经流施,将日月而无穷;斯福遐敷,与干坤而永大。  希望这部《大唐三藏圣教》经得以流传广布,象日月一样,永放光芒;将这种福址久远地布撒人间,与天地共存,发扬广大。  (上述为唐太宗李世民写的序文)  {玄奘表启上奏的当天,皇帝就下敕说:}  朕才谢圭璋。  朕的才能不如圭璋玉质珍贵,  言惭博达。  言词不能博闻通达。  至于内典。尤所未闲。  至于佛典,自己尤其不熟悉。  昨制序文。深为鄙拙。  昨天所写的序文,非常拙劣,  唯恐秽翰墨于金简。  唯恐自己的笔墨将金简污秽,  标瓦砾于森林。  自己的言词象瓦砾那样混入珍珠之林。  忽得来书。谬承褒赞。  忽然收到法师的来信,受到不适当的褒场赞颂。  {玄奘接到皇上的敕谕后,又上表致谢,皇上下敕说:}  循躬省虑。弥盖厚颜。  自己躬身思虑反省,更加觉得没有颜面。  善不足称,空劳致谢。  我的序文不值得称颂赞美,空劳法师来信致谢。  帝在春宫述三藏。圣记。  唐太宗李世民的回复  {皇太子李治(当时还是太子,刻碑时已做皇帝,故有“皇帝在春宫述三藏”之说)也撰写《述三藏圣记》说:}  夫显扬正教,非智无以广其文。崇阐微言。  显扬正确的佛教,如果不是智者则不能使经文广大,崇扬微妙的言词,  非贤莫能定其旨。  如果不是贤者则不能确定其宗旨。  盖真如圣教者。诸法之玄宗。众经之辄(足属)也。  因为其如圣教,是各种佛法的玄妙源泉,是各种经论的轨范啊!  综括宏远。奥旨遐深。极空有之精微。体生灭之机要。  它综括弘大长远,奥旨深远,极尽了空与有的精微,体悟了生与灭的机要。  词茂道旷。寻之者不究其源。文显义幽。  言词丰茂,道理广大,探寻其中义理的人,不能究测它的源头;文字显明、义理幽深,  履之者莫测其际。  按照它去修行的人,无法探测它的边际。  故知圣慈所被。业无善而不臻。  因此知道,佛的圣慈所包含的业感,无害而不到达彼岸;  妙化所敷。缘无恶而不翦。  佛的妙化所函盖的因缘,无恶而不被剪除。  开法纲之纲纪。弘六度之正教。  开示法网的纲纪,弘扬六度(大度指布施、持戒、忍辱、精进、掸定、智慧。)的正教,  拯群有之涂炭。启三藏之秘扃是以。  拯救众生于涂炭之中,开启三藏的秘密。  名无翼而长飞。道无根而永固。  因此佛名没有羽翼而飞行于长空,佛道没有根基而永远坚固。  道名流庆。历遂古而镇常。  从佛的道、名中流出幸福,经历千古而道名人常不变;  赴感应身。经尘劫而不朽。  佛的应身赴感显现,经历尘劫而应身常住不朽。  晨钟夕梵。交二音于鹫峰。  早晨的钟声、夜晚的梵呗,两种声音在鹫峰交会;  慧日法流。转双轮于鹿菀。  慧日高照,佛法流转,佛在鹿野苑转动定慧双轮。  排空宝盖。接翔云而共飞。  天空排列着宝盖,与下云相连而共同飞行;  庄野春林。与天花而合彩。  庄外旷野中春天的树林,与天上仙花合成续纷的色彩。  伏惟皇帝陛下。上玄资福。垂拱而治八荒。  尊敬的皇帝陛下,以崇尚玄理为福庆的资本,垂拱无为而全国八方荒远之地得以治理;  德被黔黎。敛衽而朝万国。  德政施于百姓,整整衣袖而万国前来朝贡;  恩加朽骨。石室归贝叶之文。  恩惠施给那些已死去的人,贝叶经文藏于石室之中;  泽其昆虫。金匮流梵说之偈。  惠泽及于昆虫,梵说偈颂流入金匮(金匮、石室喻国家藏书之处)之内。  遂使阿(禾辱)达水。通神旬之八川。耆阇崛山。接嵩华之翠岭。  遂便印度的阿耨达河与中华的人条大河相通,耆者掘山与蒿山、华山的翠岭相接。  窃以性德凝寂。麋归心而不通。  我认为,佛的法性凝定静寂,没有归心于佛法是不能沟通的;  智地玄奥。感恳诚而遂显。  佛的智慧玄奥,只要诚恳感应便能显现明通。  岂谓重昏之夜。烛慧炬之光。  没有想到,在昏暗之夜,点燃了智慧火炬之光;  火宅之朝。降法雨之泽。  在家宅着火之时,降下佛法甘雨之泽。  于是百川异流。同会于海。  于是,百条江河虽然流向不同,都在大海中汇合;  万区分义。总成乎实。  万类事物义理不同,都是成就真理的实际。  岂与汤武校其优劣。尧舜比其圣德者哉。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1970-1-1 08:00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520历史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