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市历任市委书记(倒序): 蒋俊(汉族):2022年1月—至今(州委常委兼任,主导“老山精神”红色文旅融合,2023年推动文山三七国际交易中心年交易额破200亿元) 黎家松(壮族):2010年12月—2014年1月(首任市委书记,撤县设市主要推动者,2013年启动“文砚平”城市群建设) 李永忠(汉族):2016年5月—2022年1月(任内建成文山至马关高速,2020年文山市GDP突破400亿元) (注:2010年前为文山县,历任县委书记含张田欣(2001—2003,后任云南省委常委)、李小平(2003—2007)等,撤县设市后早期资料待考) 注:2010年12月2日,经国务院批准,同意决定撤销文山县,设立文山市。文山市委书记的级别:正处级 文山市历任市长(倒序):乐加文(汉族):2023年10月—至今(2022年5月任代理市长,推动“文山三七”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24年跨境电商出口额增长67%) 王树忠(汉族):2021年7月—2022年5月(任期内完成城区13条“断头路”贯通,2021年获评“全国双拥模范城”) 杜跃辉(彝族):2017年3月—2021年6月(主导盘龙河流域生态治理,2020年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99.7%) 李成明(汉族):2012年2月—2017年3月(推进职教园区建设,2015年文山学院升格为本科院校) (注:2010年前为文山县,首任县长为徐本仙(清雍正八年,1730年),现代历任含刀忠强(傣族,1980—1983)等,早期任期精确月份待考) 地名由来: 文山市因城东北“东文山”得名,清雍正八年(1730年)设县时,雍正帝取《易经》“文明以止”之意,赐名“文山”,寓“以文化山、开化边疆”。2010年撤县设市,现为文山州府所在地,滇东南交通枢纽,汉、壮、苗等11个民族共居,传承“老山精神”“西畴精神”。 主要景点: 1.普者黑景区:(距市区40公里):喀斯特峰林与万亩荷花共生,《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取景地,6—8月荷花季日均接待超2万人次,含仙人洞彝族文化村、天鹅湖湿地。 2.坝美世外桃源:隐匿于溶洞后的壮族古寨,乘舟穿洞而入,稻田、水车、吊脚楼构成“现实版桃花源”,2023年入选“中国最美村镇”。 3.老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滇东南生物基因库,保存华盖木、蜂猴等珍稀物种,徒步路线串联“响水龙潭”“原始杜鹃林”,夏季均温22℃,为避暑胜地。 4.老山红色旅游区:中越边境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含老山主峰、猫耳洞遗址、陈列馆,2024年推出“重走巡逻路”沉浸式体验,年接待研学团队超500批次。 5.七花广场·文笔塔:城市地标,文笔塔始建于清道光年间,登塔俯瞰全城,夜间灯光秀演绎“三七花开”,为市民文化聚集地。 特色物产: 文山三七:全球90%三七原产地,皂苷含量超国家标准30%,2025年“文山三七”品牌价值达1286亿元,开发即食三七粉、三七面膜等200余款产品。 岜夯鸡:壮族酸汤火锅,以红青菜发酵酸汤煮鸡肉,酸辣开胃,入选“云南十大名火锅”,市区“沙坝岜夯鸡”店日均翻台8次。 坡芽七彩花米饭:苗族传统美食,用红蓝草等植物染色,七彩饭团象征五谷丰登,2023年获“中国旅游特色商品金奖”,成为高铁伴手礼爆款。 追栗街黄金梨:海拔1600米山区种植,脆甜无渣,单个重超1斤,2024年通过欧盟有机认证,出口东南亚。 文山马兜铃:濒危药用植物,人工培育成功,用于抗癌药物研发,2022年建成全球首个马兜铃种质资源库。 (注:文山市以“三七之都·红色边疆”为核,2023年旅游综合收入突破350亿元,城区绿化率42%,连续5年获评“云南省文明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