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注册

春秋时期管仲巧妙调节齐国粮储

历史故事
版权声明:历史人物网属于公益性网站,本站部份内容来源自网络,仅供网友阅读学习。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lishirenwu.com/guoxuewenhua/58268.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推荐

2023-03-281世界首部茶学专著:陆羽《茶经》启示2023-03-282北京古城门中的节气元素:二十四节气的相互交融2023-03-233古代文人的雅趣生活2023-03-234中国古代人的穿衣服“品”位2023-03-235《茶经》开创了一代饮茶风气2021-09-076古代当“老师”也要有 “从业资格证”2021-09-077史前社会、黄帝、尧、舜、禹2021-09-078春秋2021-09-079中国古代“公车腐败”也常见2021-09-0710乾隆年间的拐卖儿童案:人贩子在审理中被百姓打死2021-09-0711杀将夺权:楚霸王项羽最初的崛起之路(图)2021-09-0712古城南京大事年表2021-09-0713唐朝官员巧用“测谎术”智救名将李靖一命2021-09-0714“必恭必敬”与 周幽王2021-09-0715唐朝吃丹药中毒而死亡的五位皇帝 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1970-1-1 08:00
中国历史朝代介绍

普通百姓,不以粮食为盈利工具,因此在没有商品意识的时候,也就缺乏危机意识,很容易受粮食生产形势的牵制,管仲以行政手段鼓励他们存粮,让他们觉得存粮有利可图,进而自觉地储粮,在无形当中加强了齐国的粮储,稳定了米价。管仲辅佐齐桓公治理齐国,发展经济,壮大军事,使齐桓公于春秋时代首先称霸,九匡诸侯,尊王攘夷,成为当时天下第一强诸侯。当然,在发展民生,提高国家战略储备方面,管仲也是颇有建树的,诸如调节米价。当时的齐国,粮食资源的分布并不均衡,大量的粮食囤积在大夫家里,甚至关在粮仓里都腐烂掉了,而与此同时,民间一些贫困家庭却得不到接济。齐桓公很是担忧,对管仲说:“大夫多并其财而不出,腐朽五谷而不散。”问管仲该咋办?管仲说:那请从城阳大夫入手,在他身上先立一个典范。齐桓公不解,问:“为什么先从他入手?”管仲说:城阳大夫此人,穿金戴银,夜夜笙歌,财产多得没法计算,甚至连饲养的鸭鹅吃的都是上等的米谷,“而同姓兄弟寒不得衣,饥不得食”。看来此人吝啬得厉害,连兄弟都不照顾,我们在召见的时候要狠狠批评他,剥夺他的官职,不准他出门交游,这样就可以震慑其他的大夫,“灭其位,杜其门而不出”。齐桓公依计而行,果然其他大夫看到城阳大夫的遭遇,就纷纷将积存的粮食散发给自己的远近兄弟亲戚,并且还积极救济那些贫苦的齐国人,“功臣之家皆争发其积藏,以予其远近兄弟……国无饥民”。城阳大夫的事情,从反面起到警诫作用,也起到示范作用。有一年,齐国米价下跌,齐桓公担忧贵族们借机囤积粮食,而老百姓到歉收的时候又会饱受米价上涨之苦,问管仲有什么主意?管仲认为要鼓励民间自己修谷仓储藏粮食,还是老办法——从典型入手。管仲说,今天我经过国都的市场时,看见刚刚修好的两座谷仓,我都记下来了,我们可以用玉璧聘请百姓当官员,以鼓励他们自己积储粮食,“君请式璧而聘之”,其实也就是一个鼓励。齐桓公又依计而行,果然,齐国人听说有这样的好事,就纷纷自主建筑粮仓,将余粮储存起来,民间的粮储随之增多了。普通百姓,不以粮食为盈利工具,因此在没有商品意识的时候,也就缺乏危机意识,很容易受粮食生产形势的牵制,管仲以行政手段鼓励他们存粮,让他们觉得存粮有利可图,进而自觉地储粮,在无形当中加强了齐国的粮储,稳定了米价。
专题推荐>>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520历史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