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注册

唐代成都系世界东方“维也纳”雅乐渐被燕乐取代

历史故事
中国历史朝代介绍

“这本口袋书选材精粹、 内容精彩、 史实精确, 更重要的是通俗易懂, 一册在手就能览尽成都4500余年的人文精华。 ”3月, 由市地志办编纂的“口袋书”《成都精览》(上册)出版发行后, 同步启动了全市各中小学、 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活动中心)、 社区学校等基层单位, 以及各大图书馆、 星级饭店、 车站、 机场和外事、 接待、 旅游、 侨务、 商务等窗口单位发放工作。 由于该书便于携带, 文字通俗易懂, 受到了市民们的喜爱和追捧。 据悉, 目前该“口袋书”首次印刷的5000册已发放完毕, 下一步还将陆续发放25000册, 充分发挥地方志“资政、 村史、 育人”和服务现实的社会功能。 精彩链接>>>唐时成都是世界东方“维也纳”唐时的成都, 是古代的世界东方音乐之都。 当年, 经历了“安史之乱”的杜甫风尘仆仆来到成都, 一脚踏进城门, 满城音乐之声给这位饱经沧桑、 颠沛流离的诗人留下了深刻地印象, 欣然写下“喧然名都会, 吹箫间苼簧”的名句。 他在另一首诗《增花卿》中, 进一步表达了对这座音乐之城的赞美: “锦城丝管日纷纷, 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 人间能得几回闻?”唐时诗人陈陶也在《淅川座上听金五云唱歌》诗中, 记述了他在成都的听歌见闻: “蜀王殿上华筵开, 五云歌从天上来。 满堂罗绮悄无语, 喉音止驻云裴回。 管弦金石还依转, 不随歌出灵和殿……”这种弦乐之声还弥漫在成都的乡村, “村落闾巷之间, 弦管歌声, 合筵社会, 昼夜相接。 ”唐宋时期是中国音乐发展的转型期。 刻板的庙堂雅乐越来越衰微, 宴会时演奏的燕乐在唐代上层占了统治地位。 由于唐玄宗和唐僖宗入蜀, 这种转变在成都得到充分体现。 最著名的是前蜀皇帝王建陵墓石棺基座上的24乐伎图, 它记录了唐代燕乐中“座部伎”演奏的瞬间场面, 是唐代音乐的生动写照。 图中乐伎使用乐器达20种, 以龟兹乐(西域民族音乐)为主, 清商乐(汉族大曲)为辅, 又吸纳天竺(印度)、 扶南(柬埔寨)、 高丽(朝鲜)等外国音乐, 是唐代由雅乐向龟兹乐为主的燕乐转变时期的代表, 是唐代成都作为古代世界东方音乐之都的历史见证。 而乐伎演奏的乐曲, 经学者考证, 正是著名的蜀派音乐“蜀国弦”, 再发展为“蜀宫伎乐”, 演变为竹枝词和竹琴清音、 川剧高腔, 自成体系, 构成蜀音乐文化的独有特色。 说到“蜀国弦”, 必须说到诞生于成都、 在整个中国古代音乐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的乐器——雷公琴。 学界公认: 传世古琴, 以唐琴最为珍贵。 唐琴之中, 又以雷公琴为最佳。 “唐琴第一推雷公, 蜀中九雷独称雄。 ”唐代成都雷氏三代制琴, 历120年不衰, 其中九人名扬天下。 雷琴诞生后, 唐、 宋贤哲多以收藏雷琴为荣, 并在其著作中津津乐道。 如欧阳修、 苏轼等均曾收藏过雷琴, 元稹曾作为描述聆听雷琴演奏的其余, 称“雷氏金徽琴, 王君宝重轻千金”。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1970-1-1 08:00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520历史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