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注册

古代科举神秘规定:妓女和优伶后代不许考秀才

历史故事
中国历史朝代介绍

核心提示: 在清代, 考秀才时就已经有上述规定了, 比如凡是娼(妓女)、 优(唱戏的)、 隶(皂隶)、 卒(士兵)的子孙, 都不能参加童试。 本文摘自: 《现代快报》2014年8月25日第B13版, 作者: 戎丹妍, 原题为: 《到江南贡院赶考考生要在“鸽子笼”中熬过九天六夜》江南贡院内, 有一个过去张贴皇榜的大照壁, 上面的瓷画, 描绘当年科考放榜的景象眼下这个季节, 正是古代学子赶考的时候, 每三年举行一次的江南乡试在农历八月初进行, 又称作秋闱。 多年寒窗苦读的学子能否加官进爵、 鲤鱼跃龙门就看这一回了。 位于南京秦淮河畔的江南贡院, 作为乡试考点之一, 每到此时也就进入最热闹的季节, 大江南北的学子纷至沓来。 岁月流转, 昔日江南贡院, 今日变身为中国科举博物馆, 并于近日正式开放。 在这里, 大家可以全面了解古代考生是怎样参加科举考试的, 并且还能亲身体验科举考试现场的紧张气氛。 考生们都要经过哪些考验才能进入考场?进入考场又会面对哪些考验呢?近日, 现代快报《发现》周刊记者在江南贡院老馆长周道祥的带领下, 走进了中国科举博物馆, 体验了一把古代考生的酸甜苦辣。 科举考场江苏安徽学子都要到南京来参加“乡试”江南贡院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南宋孝宗年间, 公元1168年, 建康(南京)知府史正志在这里创建了建康贡院, 此时的贡院只是作为县府学考试场所, 占地不大, 应考人数也不多。 如果遇到考生增多, 则借用附近的寺庙举行考试。 直到公元1368年, 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 江南贡院才开始被用作科举考试中的乡试和会试场所。 1421年, 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 但南京仍是留都, 江南贡院依然作为科举考试的重要场所。 因为江南地区人文荟萃, 参与考试的士子日益增多, 原有的考场显得越来越小, 于是朱棣下令进行扩建, 改建成“江南贡院”。 后来经明清两代不断扩建, 到清光绪年间, 江南贡院已经非常具有规模。 占地约30万平方米, 拥有考试号舍20644间, 另有主考、 监临、 监试、 巡察、 同考等官员的官房千余间, 再加上膳食、 仓库、 杂役、 禁卫等用房, 更有水池、 花园、 桥梁、 通道、 岗楼等用地。 规模之大, 占地之广, 为全国考场之冠。 考生最多, 状元也最多, 单看清代, 考生中考中状元的人就达58名, 占整个状元总数的一半以上。 因为江苏省和安徽省在清初都属于江南省, 到康熙时期才划分为苏、 皖两省, 但政治、 军事仍为一体, 所以清代的乡试仍沿用明制, 即江苏和安徽两省的学子都要到南京来参加“江南乡试”。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1970-1-1 08:00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520历史笔记

返回顶部